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教改实战】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刘雪梅:课改只能“笨”着来

2015-09-22 孙习涵 校长会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主办的“校长会”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校长会”。

编者按

7月初,北京市教委发布的一则消息如一枚重磅炸弹,将不少京城校长从假期的倦梦中惊醒:《课程计划》(修订)将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须在今年秋季新学期按照修订后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


新的课改带来了诸多急遽的变化:九年级将增加历史课和生物课;课时长短可变,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七八年级科学实践计入中考,各学科的科学实践课程不得低于总学时的10%;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中高年级课外作业一周一次……


突如其来的落地新政,让许多学校措手不及,面对新学期全新的探索,校长会特推出“教改实战系列报道”,为您寻找同行中的高参,并推荐一些优质的教改探索与经验,以飧读者。


【校长简介】


刘雪梅,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校长,2012年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2012年朝阳区优秀教学干部、2013年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


7月初的这场改革新政,给刘雪梅的感受是“扑面而来”,“我们原先都以为不会来得这么快,没想到一开学就要动真格了。”


八月份,朝阳区教委召开大会,就新学期新课改的落实提出了要求。开学前的日子,这位自上任以来一直驰骋在改革轨道上的校长还是觉得心里坠着一块巨石。但刘雪梅是善于迎接改变的人,新学期伊始,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已然开始了积极地应对与准备。


“把40分钟改成30分钟就够了?”


在刘雪梅看来,落实新的《课程计划》绝不是把过去全盘否定,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增加新的元素。“这次课改对陈经纶是个机遇,可以让我们将曾做过的尝试转变为成熟的特色课程。”刘雪梅强调。


对于《课程计划》中“课时长短可变”这一颠覆性的条例,刘雪梅显得十分谨慎。“课时怎么变,如果仅仅是改变时长,把一节课拆成两节课,两节课拆成三节课,那又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课堂的时间非常宝贵,如果没有想好,我们宁愿不改。”


在新的课改要求中,她解读出了几点关键信息:强调学科的融合度、注重综合实践能力。


由此,她在原有新学期计划的基础上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首先,每日短课出现在了课表中。新的学期,陈经纶的小学部上午增加了15分钟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下午再增加15分钟的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课。初中部则在下午第一节增加了一节短的诵读课。


这样的短课并不仅仅流于形式,刘雪梅希望能将诵读做成一个系列,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红色经典”和传统文化的阅读篇目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另外,在每一学期末,学生可以进行诵读展示活动。


除了每天的短课,每周有一节90分钟的长课。长课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学科融合。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背景下,帝景分校设计了90分钟的主题长课,这一长课融合了劳技课、历史课、思想品德课、地理课、音乐课、信息课等多门课程,不同学科老师根据各自的学科属性围绕抗战内容进行主题教学。劳技课老师带领学生绘制小英雄王二小的连环画、历史老师讲述历史背景、地理老师描述抗战地理形势、音乐老师教唱红歌……




“抗战”主题的长课主要整合了文科科目,而在理科方面,前不久的“天津大爆炸事件”则被当作了一个主题,生物、物理和化学老师可以从不同学科层面去解析。


“所谓长课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做透、做精,让孩子对某个话题和事件有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刘雪梅认为,让孩子将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弄透彻是长课的实质,虽然一个学期只有8—10节,但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课时的调整还牵扯到了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刘雪梅教研团队应对,所有的课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上下课铃声,各年级长短课分配,老师教学时间分配等等。


“当你深入思考落到实处之后就会发现,一切都要慢慢来。”刘雪梅说。


从“七环节教学法”开始


事实上,早在2008年,帝景分校的课堂改革就已初露端倪,刘雪梅带领老师一起探索出了“七环节”有效教学模式。


“七环节”教学模式在操作层面被划分为七步——家校协作、分级预习、划分课堂、分层作业、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周清月清。


一开始,在是否设立“分级预习”的环节上,有的老师与刘雪梅的意见产生分歧。他们认为,学生预习过了上课还是要教,何必浪费时间制作预习教案。


刘雪梅面不改色地回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你来,但需要签军令状,保证最后的成绩达到朝阳区第一。”


“狠话”一出,无人再敢吱声。


当时帝景分校很多老师都有十多年的传统教学经验,他们习惯了学生空着脑袋进课堂,自己一个人在台上讲。他们认为,“如果孩子一知半解进课堂,反倒不好教。”


但刘雪梅坚持认为,预习对于孩子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怕孩子会呢?教育不是为了要难住孩子。孩子带着问题和渴望去学习,远比脑子一片空白来得好。”


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老师每一堂课至少需要准备四份东西:预习案、教案、课件、当堂检测内容。而如今,每一个学期每门学科都已有了一本课堂学练手册。手册上从每一门课的课前预习、当堂检测和课后练习的内容一应俱全。每一年,这些手册都会根据上一年的情况进行修订,去掉不合适的内容。


刘雪梅对”七环节”课堂的要求是“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充分把握40分钟的时间,学生充分参与,有课堂展示、当堂练习。


在“七环节”中,作业是另一个特色。在刘雪梅看来,作业对于孩子是必要的。“这点负担都承受不起,孩子以后如何成长?”她反问道。




在她看来,孩子从小就应该背负一种责任,将课后的夯实当做一种任务教给孩子是可以的,一刀切地取消作业是不合适的,也未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取代作业的将会是各类社会培训班。


有一段时间,刘雪梅困扰于如何进行作业减负,某天晚上,她灵光闪现出“作业超市”的想法,立刻就付诸实现。所谓“作业超市”,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作业。“超市”中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的作业:即夯实基础题、拓展题、拔尖创新题。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只要夯实当天学习的基础内容就可以了;学习优异的孩子则可以选择一些拔尖创新的作业。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也就减轻了。


“七环节”中最后的一个环节是“课后清理”,刘雪梅要求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节课的知识必须掌握,每周腾出20分钟对一周的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老师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稳扎稳打。


“七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奇效,帝景分校的中考成绩扶摇直上,从最初的全区第44名,如今已连续四年荣膺朝阳区第一。


“三科老师讲解一个回音壁”


在完成课堂基础性的变革之后,几年前的帝景分校开始了学科融合的尝试,而最初的尝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一开始,帝景分校在小型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进了学科元素。


小学部组织过一次去颐和园的活动,在参观十七孔桥的时候,不同年级的孩子们领到了不同的任务:五六年级的孩子需要完成一篇作文;一二年级的孩子则需要将桥梁绘出来;三、四年级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文字描述。


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科融合设计已日臻成熟。


在帝景,学校每学期固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4-5天的人生远足活动,几次活动下来,刘雪梅意识到远足活动可以与学科结合得更为紧密。


上学期,陈经纶组织初中的孩子去了一趟苏杭。在远足之前,每个孩子手中都分到了一份实践手册,手册中详细列出了实践活动的课程计划。这份手册由不同学科的老师设计,比如在七年级的手册里,化学老师设计用ph试纸测试湿地的水质酸碱度,语文老师设计苏州园林的观察记录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完成不同的研究性课题。


“我自己去湿地纯属瞎看,而这些孩子回来却能讲得头头是道,很有意思。”刘雪梅笑言道。


而小学部的孩子则开启了山西之旅和山东之旅,这两趟远足活动同样被设计成了实践课程。


今年,在刘雪梅的倡导下,帝景分校开始重点设计本市内的实践课程。天坛之行是其中的一项。学校抽出半天的时间组织学生去天坛,各科老师提前设计好实践手册。


对于如何进行学科融合教学,刘雪梅以回音壁做为一个鲜明的例子:回音壁涉及到声学原理、数学对称以及历史背景。物理、数学、历史三科老师各自在回音壁下圈一块“地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回音壁的相关学科知识,在现场实践的过程中若产生疑惑可以向不同老师提问,当场得到解答,然后回校完成手册。


另外,教委规定学校必须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对于这样的活动,刘雪梅要求对从小学到初中各个学段的孩子进行任务分配,每个学段的孩子进入科技馆之后都必须将特定的内容探究清楚,熟知原理。“去科技馆不能仅仅让学生走马观花,而要分清主次。”刘雪梅说。


对于这样半天的短途实践活动,刘雪梅计划每个学期安排两次。


备课不再是一个人的事


在疾风骤雨般的课改席卷而来之际,刘雪梅认为教师的接纳度是最大的难题。“很多内容对老师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颠覆性的。”她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落在教师的管理上。“誓将落实进行到底”是帝景分校的一句口号,但在她看来,这样的落实必须有一种实际的载体。




8月30日、31日两天,帝景分校举行了一次常规的校本培训会,在会上,刘雪梅将新课改的思想下达到每一位老师。9月1日上午,刘雪梅当着全校老师的面做了一次动员“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落实下去。”而当天下午,11个教研组长将讨论研究出的新学期课程方案向全体老师进行汇报解读,效率之高令人叹服!


在新课程计划的指挥棒下,刘雪梅对每一位老师提出了要求,学科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实践活动或长课中,而必须逐步渗透在每一节课里。在新的学期,帝景分校打破了教师备课的学科界限。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老师在一个大组中备课,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老师等理科老师则在另一个大组中备课。同一个组内的老师在备课时要相互配合。


“举例来说,如果语文课上要讲述唐诗宋词,那历史课上老师同样要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说唐诗宋词……其他科目的老师备课的教案要和语文课上的内容进行融合。”刘雪梅介绍。


新的尝试未必很快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刘雪梅希望在每一个老师的脑海中植入一种整体的课程意识,“你不能再想着单打独斗,只管教好自己的学科。”在今年的听课评价体系中,除了以往的学生参与度,课程广度、深度等标准化,刘雪梅新增了一项标准:融合度,这便要求这门课不能仅仅因循教材,还必须有学科融合的影子。


她目前的一大担心是,老师们遵循了一两个星期之后又止步不前,甚至会倒退回原点,而在未来,这样反复的过程有很大的概率会出现。而在后期,她会不断地进行教师培训和观念更新。


“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但它一定是一个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新教改最大的优点是,过去我们想改,但别人不改,应试教育的掣肘仍在。如今大家一起改,同一起跑线,可以放开手脚。”刘雪梅显得很坦然。无论如何,陈经纶帝景分校的改革已经走在康庄大道上。


策划/编辑:安飞

作者:孙习涵


文章来源:校长会

欢迎阅读校长会原创文章

注:回复关键词数字,查看校长会原创文章

回复1,【独家】没人告诉我,但我想告诉别人:请相信“读书进化论”!(万言书)

回复2,【独家】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吟诵教育,把心理浮躁和社会喧嚣抑制一下

回复3,【独家】岔河中学崔小英:细节教育怎样改变一个孩子的生命轨迹?

回复4,【独家】北京教改后啥都变了! 转学代价惨重,西城海淀再无学区房

回复5,【独家】心理教育专家张丽珊:福教育立校,培养学生“六力”是关键

回复6,【热推】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只有顺应学生天性的教育改革,才有生命力
回复7,【独家•实招】浙师大杭州附中高琼:“博约文化”下的课堂“三级跳”

回复8,【独家•口述】吴正宪: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把人文情怀浸润于课堂当中的教育人

回复9,【热推家】凌宗伟:当下窘困的教育生态,只和校长有关系?——读《大地在心》


感谢关注:校长会

微信号:xiaozhangclu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