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校情报】​没有“神话”,谈何“破灭”?善待杜郎口中学

2017-01-19 校长会


 点击上方“校长会” 可以订阅哦!

在这里观察学校

在这里理解学校
在这里建设学校

“校长会"凝聚全国教育精英,提炼中国教育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注


本文1月3日就写好了,但一直没有推出。我很谨慎,反复核实数据和事实。我的评价也许做不到精准,但至少事实一定要真实。我所写所思都源于我亲自采访调研或亲眼所见,尽量做到理性、客观、真实,而绝不根据道听途说妄下判断。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我从没想过要“说服”所有人,大家可以讨论和争鸣。我只是我希望讨论者和争鸣者也能理性平和,尊重事实。我也不认为我说的就是“绝对真理”,但通过正常的学术讨论,我们会更接近真理。




1

 大概是2000年前后,针对当时一些人对杜郎口中学的误解或非议,我写过一系列文章为这所农村中学的改革辩护,后来还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善待杜郎口》。今天,我依然要说:“请善待杜郎口!”

 

前不久,《中国教师报》原记者李炳亭“出事”了,我看了网上不断被刷屏的北京电视台关于李炳亭出庭受审的视频,于是杜郎口中学的话题又热了起来。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李炳亭是和杜郎口中学捆绑在一起的,有人甚至认为“高效课堂”是李炳亭“一手打造”的,还给他一个“课改之父”的头衔(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既然李炳亭被抓了,那杜郎口中学自然就“完蛋”了——有些人的思维就这么简单。于是,“神话破灭了”“骗局戳穿了”等说法喧嚣一时。我一直认为,不能把一个人和一家报纸等同起来,不能把一个人和一个学校等同起来,也不能把一个人和一个教学模式等同起来。这种“等同”的确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

 

当然,一些朋友现在有这种简单化的思维和李炳亭是有直接关系的。对于李炳亭,我不能因为他现在“出事”了,就讳言他是我的朋友,或者赶紧和他“撇清关系”。他现在触犯了法律,咎由自取,自有法律处理他。同样,许多与李炳亭相关的“经济犯罪”,是事实还是传闻,一切最后都应该由司法机关说了算。我们应该尊重法律,我们没有理由离开法律凭想象去演绎一些耸人听闻的“情节”。

 

李炳亭为人豪爽、仗义,工作起来很拼命,但他有时候思想偏激、思维极端,无论贬人还是夸人,说话都特别“狠”。我和他是在网上认识的,当时我主持“教育在线”论坛,他在上面骂了不少人,而且骂得特别刻薄、特别伤人自尊,尤其是伤害了许多善良纯朴的一线教师;幸好他对我还比较客气。当时我就劝他,别骂人,有话好好说。同样,他夸起人来也没上限,语言特别夸张。因为他有这个特点,所以在宣传杜郎口中学时,自然就有许多离谱的话。我曾经在开会时当面表示过,对他的一些说法“不敢苟同”,比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是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元年”等等。我在七年前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不只一次对李炳亭的一些说法提出质疑。这些文字现在都可以查到。

 

尽管李炳亭曾经是杜郎口中学最积极的宣传鼓吹者,但他毕竟不等于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既不是他说的那么“神圣”,也不是现在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无论是以前不着边际地把杜郎口中学吹上天也好,还是现在咬牙切齿地说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其实是一场骗局”也罢,杜郎口中学从容淡定,不惊不诧,就在那里真实地存在着。


 


2


抛开李炳亭不论,关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从他声名鹊起之始就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议,就像现在人们对北京十一学校的争议一样。这很正常。我就是在杜郎口中学备受争议的时候,三次去了杜郎口中学考察,还进行了暗访。针对外界关于他们“晚上补课,白天演戏”的传言,我还专门看了他们的晚自习。我因此得出结论: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是真实的,是符合该校实际的,他们的成果是显著的,崔其升和他的同事们的拼搏精神和改革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但其经验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杜郎口中学的具体做法是和他们地区、他们学校、他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如果其他学校也有相同或类似的“实际情况”,当然可以学,但杜郎口中学很难也不应该如“农业学大寨”一样强行推广。

 

我当时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的教师专业水平不太理想,同时我们的学生整体素质太不理想,而我们又想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以提高,那么,借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之一(注意是“之一”)。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教师人人都是学识渊博、技艺精湛,学生个个都聪明绝顶、能力超强,那完全不用学杜郎口中学——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怎么上课都行,教学质量肯定都非常棒!”

 

我当时还说——

 

杜郎口中学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选择了最可能也最容易改变的因素——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改变统编教材,无法改变考试制度,也无法短时期内改变教师的素质,更不可能改变生源状况,剩下的就只有课堂教学方式了——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杜郎口中学正是从这里入手,开始了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改革!

 

所谓“三三六”之类,是专家们的提炼,而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最初的想法没那么“深刻”和“复杂”,他们无非就是遵循常识而已。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不停地讲,教学质量自然提升。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这个常识很深刻,也很朴素。多年来我们把这个常识给忘记了,不停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于是,知识在我们教师头脑里记得越来越深刻,学生却什么都没记住。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相信了这个常识,并利用了这个常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别人讲,成绩当然就提升了。就这么简单。

 

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依然坚持这个评价。


 

3




 

不过,我当时也指出,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目的,决不是要克隆出一批“杜郎口”。且不说是否真能够克隆,即使成功地克隆了,这对被克隆的学校未必是一件好事,对中国教育更不是一件幸事!但问题在于,当初许多地区和学校在学杜郎口中学的时候,恰恰是不顾所在地区和学校的特点,简单化地“一刀切”“强行推广”,正是希望“不走样”地复制出一批“杜郎口中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李炳亭“夸张宣传”的误导所致,所以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反感。因此,他们现在“听说”杜郎口中学“终于坍塌了”便特别“舒心”,特别“解恨”。但当初学杜郎口中学的时候,原本就没有与本校的实际结合,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怎么能够反过来骂杜郎口中学“骗人”呢?东施效颦的后果只能由东施自己承担,怪不得西施。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所在的武侯实验中学从建校之初起,就一直在学习包括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我还请崔其升到我校做过报告,也带领过我校老师前去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观摩。然而,博采众家之长,终究还得结合自己的情况予以消化,实现“创造性转换”。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的精髓,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原则是“普世”的,但这一原则的呈现方式则应该因校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科而异。比如,所谓“因科而异”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我有感于现在所有学科都必须遵守同一的流程、步骤,便经常对我校行政班子和老师说,要探索如何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呈现出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应该在坚持民主、平等、尊重、自主等理念的前提下,让不同的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这些理念。比如,把学科大体分为人文类(比如语文),知识类(比如数学),技能类(比如体育),综合类(比如外语)……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应该有着自己富有个性的操作流程,同时又紧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根本理念。

 

4

记得杨东平先生曾经问过我:“你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不是适合于所有学校?”我说,不,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形式往往只适合于和杜郎口中学相类似的学校,比如生源总体上不太好,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不太理想,学校地处城郊或者就是农村学校;而城市重点中学尤其是名校,则不适合学杜郎口中学,一来,这些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教育教学传统,没必要对课堂教学方式“大动干戈”;二来,这些学校的老师专业素养都很高,肚子里有货,而且很能讲,那就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比较好,不用强行规定教师的教学方法,任他们自由而个性化地教学即可,有学问的老师哪怕偶尔“满堂灌”都不要紧,因为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点燃学生的思维,都为学生课后的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三来生源好,学生素质很高,自学能力强,课后一般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获取知识。但是,对很多普通中学来说,教师很敬业,但专业素养相对欠缺,尤其是学养不够,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上有相应的规范,包括教学模式的统一。

 

崔其升校长说,最初他萌发让学生上讲台的原因,是他听课时孩子的一句话:“老师讲得这么差,还不如我自己学呢!”崔校长干脆就让学生们自己学甚至自己讲。就这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对于学养和专业素养相对薄弱的老师,也“任其自由发挥”地上课,结果会怎样?我估计,至少起码的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实践已经证明,杜郎口中学采用他们的模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这是不争的事实,杜郎口中学的每一个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都可以证明。




 

5


 

但是,从2014年起,杜郎口中学放弃了最初的“三三六”课堂模式,不再限定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五分钟,而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于是,我听到了一些人的评论:“崔其升不得不放弃‘三三六’课堂模式,这宣告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失败!”正如当初许多人质疑杜郎口中学时他们没有一句“反驳”一样,这次我也没有听到杜郎口中学发声。他们用实实在在的“做”,来回答各种声音。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依然体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承担着组织者、点拨者和分享者的角色——组织孩子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点拨学生的疑难困惑,当学生遇到困难、遇到迈不过去的坎儿的时候,老师做一个点拨;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自己有灵感,有超越学生的地方,分享给大家。至于教师在课堂上讲不讲,讲多少,讲多久,完全让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自己决定。崔其升校长对我说:“以前之所以要搞‘三三六’模式,要限制教师讲的时间,是因为那时候老师们普遍无视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讲到底”“满堂灌”简直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不得不采用严格的模式强迫教师少讲。经过几年的努力,老师们通过‘三三六’模式不但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而且也完全适应并习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把教学自由还给了教师。”

 

原来如此。从“三三六”模式的限制,到后来“三个角色”的放开,这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不同阶段,恰恰是推进与发展,怎么能说是“失败”呢?又是几年过去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质量依然在当地名列前茅。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再次用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6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采访了一位内蒙古的老师,她叫李翠云,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的老师,目前在杜郎口中学挂职锻炼已经两个月,并兼任八年级一个班的英语课。我从她那里了解杜郎口中学的现状。

 

李翠云老师这样给我介绍她看到的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形式——

 

从杜郎口中学最早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我们才知道,原来课堂也可以这样的,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没有讲桌,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模式打破传统,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的自由选择,也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         

 

如今,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依然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感受到现在杜郎口的课堂在继续注重对学、群学和关注学生展示高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效性,由此,课堂不再拘泥于模式,而是根据课堂需求,教师随时引导和点拨。常态课课堂流程是这样的:学生板书→ 晒误台全班剖析→ 分配任务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分享成果→ 多种形式进行反馈(帮扶小对子互查,教师回访,组长换小组针对重点同学进行抽查,板面前出题检测,纸面上进行笔头沉淀)→ 达标反馈(分层)→ 课后反思。加强了小对子的帮扶,更有针对性;老师回访,也是回访对子,因此小对子利用得非常充分,效果也很明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自己备课过程中确定的重点,进行学案的设计。学案可以采用板块式设计,如文本探究(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词性区分、易错预设等。以上部分学习环节可以融合在一起。

 

杜郎口的教师注重课堂效率,因此他们积极思考,努力改进,一小部分老师正在探索立体式课堂,即让整个课堂转起来,避免了由于班级人数多、程度参差不齐、小组学习也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更有提升。把所有的课堂任务分别进行,因此整节课学生是忙而有序的,有的在展示,有的在上板,有的在抽测,每一个任务参加的学生基数变小,因此质量提升。让学生整节课忙碌而有收获,这样的课堂值得借鉴。

 


7


 让李翠云老师感动的,不仅仅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几句著名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完全适合李翠云老师。她一边学习一边感动,夹叙夹议地写下了一万三千余字的学习感悟。她真诚地想把她看到的“好教师认真敬业、积极奉献、好课堂善于思考、蓬勃活力、好集体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的真实做法告诉更多的人,她还结合她所在的学校的改革进行了思考。请让我摘录一些片段——

 

当我第一次作为杜郎口中学的一员站在台上参加反思会时,才真正近距离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蓬勃向上的力量,文本背诵你争我抢,热身舞激情澎湃,同样的背诵,我们被动为之,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同样的舞蹈,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认为是锻炼、是放松、更是展示学校最好的精神面貌,而我们是完成任务,没有跳出舞曲原本应有的动感激情和热情。在这里,老师们每一个动作都是认真、有力、到位的,不是轻描淡写,更不是敷衍了事。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和杜郎口中学的不同,做同一件事,我们只是去做了,并没有全力以赴,更没有做到极致,而杜郎口中学却团结一致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并且一直坚持,不断改进,直到做到最好的状态,并使之成为常态,这就是差别。

 

在这里,扫地、扫环境区同样扫到极致,一尘不染,擦板就擦到明亮,包括食堂餐桌的洁净,决不会有一丝污渍,没有差不多,没有将就,只有保持规格,从上到下,从学生到老师到领导,从保洁到门卫到食堂人员,形成习惯,形成整体氛围,一种积极向上,不服输的精神,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这就是杜郎口中学做人的品格和责任心!更是杜郎口中学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

 

以上只是李翠云老师长长文章中的一些片段。比起那些从没到过杜郎口中学的人做出的种种“断言”,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她根据自己亲眼所见而写成。


而杜郎口中学教师这种“做人的品格和责任心”,才是杜郎口中学的精髓。但是,恕我直言,杜郎口中学老师们的这种品格和责任心,恰恰是许多人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


不学这个,而孤立地去学“课堂模式”,自然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学不像,却反过来说别人是“骗人的”,这怪谁?



8


当有人在说“杜郎口中学破灭了”的时候,崔其升校长却对我说:“杜郎口中学比过去更好了!‘好’的主要标志,不仅仅是教学质量,更主要的是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他说,老师们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自我反思更加自觉,超越个人名利,一心为教育;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比过去更加主动,课堂探究的欲望更强烈。“所以,尽管我们每年新生在小学毕业测试排名全县15个单位中,连年倒数。但三年后的中考成绩,我们连续名列前茅。”崔其升校长自豪地对我说。

 

在不少学校,一旦“成名”便有了“名校效应”,许多外地“优质生源”便源源不断,这就是所谓“优化生源”。但杜郎口中学却无法“优化生源”,崔校长说:“没法优化,我们是农村学校嘛!我们的学生全部都是小学毕业生,全部入学,义务教育。没有择校生,全部是本乡镇的孩子。”

 

多年前,有人曾经问我:“你认为现在有不靠优化生源而取得优异教育成就的学校吗?”我回答:“当然有!比如杜郎口中学!”这也是我敬佩崔其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不挖优生,二不撵差生,踏踏实实地搞课堂改革,从最后一名抓起,十年磨一剑,终于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典型。而且成名之后,该校由于地处偏僻,生活条件很差,到现在都还没有像有的名校“一炮打响”之后优秀生源云集的壮观场面,也就是说,至今他们依然没有“优化生源”,依然教着当地农民的孩子,而且依然一年一年地成绩斐然。这样的名校,我服!

 

我想到,前几年杜郎口中学门庭若市,前去学习的老师络绎不绝,有时候甚至每天都有好几百人。现在当然没有过去那么“喧嚣”了,但学校也从来都没有被冷落过,因为参观者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每天依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9



      说到现在外界对杜郎口中学的负面评价时,李翠云老师说:“说这些话的,大多不了解杜郎口中学。”是的,很多人连杜郎口中学都没去过,依据道听途说,就想当然地做出各种断定。如果亲自来到杜郎口中学,全天候深入了解这所学校,深入他们的课堂,深入接触每一个老师和孩子,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就会觉得,杜郎口中学是真的,决不是假的;他们的课堂改革依然红红火火,继续在推进,在深化。杜郎口中学不存在所谓“神话破灭”——没有“神话”,谈何“破灭”?

 

对于外界“杜郎口中学晚上都要加班加点补课,由老师讲,白天让学生讲,所以很假”的传闻,李翠云老师说:“没有的。杜郎口中学真正做到了学生‘零’作业,因为所有问题都在课堂解决了。学生的晚自习就是预习,老师当然也要辅导,但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那种补课。”杜郎口中学其实是透明的,因为随时都有外校老师参观,许多人就住在学校,如果真的晚上“加班补课”,那谁都看得见,想隐瞒也不可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优质教育研究院的田院长研究杜郎口中学已经很久了。田教授认为,杜郎口课堂的根本是教师的“两背”和师生的“三全”。所谓“两背”,第一背是背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中国教育的最高专家制定的最高政策,是指向性的;第二背就是背诵所教知识内容以及知识框架梳理,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内化之后背诵。所谓“三全”是“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所有的教学活动,师生都以“三全”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估计有些人听到这些,又会批评杜郎口中学教学生“死记硬背”了。对此我只想说,作为掌握知识的一个环节,“死记硬背”有什么错?

 

10

我当校长期间,曾专门在2012年12月16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题目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谢绝参观》(发表时编辑将题目改为《宁静地办学》),明确表示武侯实验中学追求宁静办学,不接待参观者。但我不反对别的学校这样做。因为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比如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受人病垢的地方之一,便是学校成名后“商业化气息很浓”,收参观学习者的门票,还有高额的培训费,等等。我想关键不在于是否收门票,而在于此举是否违规违法?这最好由纪检或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如果违规违法,自有相关的行政或司法处置。如果没有违规违法,那无论我们如何“见不惯”也没办法。何况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能够办得来哪怕有高额门票,参观者也源源不断,这不正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吗?

 

杜郎口中学当然有其不足。那天就有网友对我说,他去杜郎口中学,学生进进出出,根本不给他问好。这当然是遗憾,不过我想,杜郎口中学这么多年来每天都有人参观学习,可能孩子们已经见惯不惊了。不过,杜郎口中学的不足还不仅仅是这个。比如有学者指出,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多的还是“知识本位”;又如,其学校管理方式相对还比较传统,离现代管理理念还有距离;再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似乎相对还比较单一,文化视野还不够开阔……虽然我觉得对一所农村学校来说,这些评价可能有些“苛刻”,但一所知名学校的改革既然引领着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我们对杜郎口中学有更多、更高的期待,也在情理之中。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杜郎口中学和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我当时以略带调侃因而不那么严谨的口吻说:“杜郎口中学是初级版的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十一学校是高级版的杜郎口中学。”我知道,我这样说可能会让人感到“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感到有点“无厘头”。其实,我这样说,无非是表达了我对这两所充满争议的学校的改革精神的理解——虽然这两所学校的课程、课堂和教法,包括教师的情况等因素都完全不同,但是,第一,他们在“尊重学生”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他们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上,是完全一致的。地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的杜郎口中学,条件比较艰苦、简陋,农村学生基础也不太理想,可崔其升的改革依然体现了李希贵“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我说它是“初级版的十一学校”;地处京城的十一学校,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更加理想的教育改革平台,于是李希贵的教育改革更大胆、更全面、更有突破性,但理念依然和崔其升的想法一样朴素而符合常识:“以人为本”,所以我说它是“高级版的杜郎口中学”。

 

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艰难跋涉时,远在上海的鲁迅写下这样的文字:“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我想借用鲁迅当时的情怀以及这段话,并改动几个字,表达对山东杜郎口中学、北京十一学校,以及所有改革的学校致以崇高的敬意:“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教育而改革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来源:镇西茶馆

主编:王洋

微信号:

18500644716 

编辑: 龚学成 

周上力


校长会宗旨:做国内最专业的学校整体提升智库机构和最好的优质学校教育智慧传播平台!

商务合作: 18500644716

投稿邮箱:200652005@qq.com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校长会”。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编,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