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6个条目就够了 | 研究速递
本项系统综述显示,仅包含6个条目的HAM-D6在「量表适宜性」、「可转移性」及「反应性」方面的表现优于HAM-D17及MADRS,有望成为基于评估的抗抑郁治疗的理想工具。
半个世纪之前,Max Hamilton发布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用于评价抑郁严重程度,尤其是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改善。介绍该量表的文献已成为精神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之一,并将Hamilton本人推向专利引证图(citation charts)的顶端,仅次于弗洛伊德。目前,HAMD有17项、21项、24项等多种版本,其中以17项版本(HAM-D17)最为常用。
(延伸阅读: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五十年的功过是非)
然而,Hamilton本人并未针对HAMD量表开展临床测量学评估。1975年,Per Bech等首次从临床测量学角度评估了HAM-D17的临床效度;结果显示,17个条目中仅有6个真正「有效」,分别为:
▲ 条目1——抑郁情绪
▲ 条目2——有罪感
▲ 条目7——工作和兴趣
▲ 条目8——迟缓
▲ 条目10——精神性焦虑
▲ 条目13——全身症状
随后,同一组研究者使用Rasch IRT模型,对仅包含上述6个条目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的建构效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提示,HAM-D6表现良好,其总分可较好地反映抑郁严重度,且与受试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HAM-D17反而做不到这一点。
过去40年间,HAM-D6已被广泛用于抑郁临床研究中。一项5月11日在线发表于Psychother Psychosom(影响因子 7.632)的系统综述中,Per Bech等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旨在系统评估HAM-D6的临床测量学属性,并将其与当前常用的两大抑郁量表,即完整版HAM-D17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评定量表(MADRS)进行了比较。
研究者检索了PubMed、PsycInfo及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这些研究以非精神病性单相及双相抑郁患者为研究人群,比较了HAM-D6相比于HAM-D17及MADRS的临床测量学效度。研究者从除重后的681篇题录中筛选出51项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量表适宜性」(scalability):每一条目均包含独一无二的、有关症状严重度的信息;
▲ 「可转移性」(transferability):量表适宜性长期保持恒定,且不以性别、年龄及抑郁亚型为转移;
▲ 「反应性」(responsiveness):针对病情严重度改变的敏感程度。
首先,若以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3分(轻度)作为对照,不同研究者均发现,HAM-D6总分<5或HAM-D17总分<8可视为缓解。另外,若使用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作为参照,HAM-D6和HAM-D17总分下降≥50%均与CGI「显著改善」具有很高的内部相关性。
横向比较,在「适宜性」、「可转移性」及「反应性」三个方面,HAM-D6的表现均优于HAM-D17及MADRS:
例如,使用Rasch模型时,Bech及Licht等均支持HAM-D6作为量表的适宜性(being scalable),且均不支持HAM-D17的适宜性。使用Mokken分析时,HAM-D6的同质性系数均>0.40,支持其作为量表的适宜性,而HAM-D17均<0.40,如表一:
表一 HAM-D6与HAM-D17量表适宜性的比较
(Timmerby N, et al. 2017)
研究者使用meta分析研究结果比较了HAM-D6和HAM-D17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前者针对抑郁严重度变化/疗效的变化应答更敏感,如表二:
表二 HAM-D6与HAM-D17反应性的比较
(Timmerby N, et al. 2017)
相比于HAM-D17,MADRS的反应性更高;事实上,这也是该量表的研发目的之一。研究者将MADRS与HAM-D6进行了比较,结果与HAM-D17大致类似。
其中一项研究的作者指出,HAM-D6之所以在若干方面优于长量表,不仅是因为完成所需时间短,还因为该量表可有效规避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影响。
此前,曾有研究者认为HAM-D6「条目不够」,因为该量表缺乏DSM-IV「集中注意力」这一症状。然而,HAM-D6以训练有素的精神科医生的共识性意见作为金标准,本身即可说明此组症状的地位;此外,注意力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找词困难等)本身也是抗抑郁药的一大类副作用,将这一条目引入抑郁评定量表可能产生偏倚。
总而言之,就临床测量学属性而言,HAM-D6在若干方面均优于HAM-D17及MADRS。此外,得益于HAM-D6的简洁性及自评的可能性,HAM-D6有望成为基于评估的抗抑郁治疗中的一大利器。
参考文献:
1. Nutt D.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accelerator or break on antidepressant drug discovery?[J].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2014, 85(2): 119-120.doi: 10.1136/jnnp-2013-306984.
2. Bech P, et al. Quantitative rating of depressive states. Acta Psychiatr Scand 1975; 51: 161–170.
3. Bech P, et al.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Evaluation of objectivity using logistic models. Acta Psychiatr Scand 1981; 63: 290–299.
4.Timmerby N,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lini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6-Item Version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6). Psychother Psychosom. 2017 May 11;86(3):141-149. doi: 10.1159/000457131. [Epub ahead of print]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