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大不容易——鲸鲨环球历险记

2016-04-13 张帆 潜水游世界


鲸鲨 (Rhincodon typus)


物种介绍

       鲸鲨(Rhincodon typus)属于鲸鲨科(Rhincodontidae) 鲸鲨属,单型属单型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温带海域,一般生活在暖温性大洋海区的中上层。是世界上最大的鲨鱼,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现生鱼类。目前已记录到的最长者为12.65米,重达21.5吨;也有20多米,35吨的说法。通常成年个体可达10米左右,体重10~15吨。寿命为70~100年。鲸鲨虽然拥有硕大无朋的体型,但实际上它们却是靠小鱼、小虾和浮游生物为生的滤食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级(UV)。



IUCN鲸鲨分布示意图


鲸鲨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命运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现生鱼类,也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鲨鱼之一,它们以人畜无伤的温柔习性著称,又因为星罗棋布的美丽斑点让人惊叹。那么鲸鲨在世界上的处境究竟是什么样的?长久以来,它们与我们人类又有着什么样的羁绊?在这里我想结合一些亲身的体验与大家分享一些经历和感想,今天请随我的镜头,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庞然大物,在全世界各地的境遇吧。所有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欢迎各位留言发表自己的感想,我也想听到更多人的想法与声音。


马尔代夫

       2015年11月,马尔代夫为纪念国家独立五十周年,发布了新版钞票,这套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钞票中,最高面额的1000卢比背面的图案就是“来自星星的鱼”,有名的鲸鲨,从这里不难看出鲸鲨在这个海洋国家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马尔代夫,鲸鲨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尔代夫阿里环礁素来有着观赏鲸鲨的旅游项目,因为三个小岛相连的独特地形,带来了有趣的海流,将海中丰富的浮游生物汇聚于此,因此也是鲸鲨喜爱聚集的一处海域。近年来这里不但是船宿潜船的必去之处,还催生了附近几处新建的度假村。每天白天,这片海域格外地喧嚣热闹。不管是船宿的游艇,潜水的多尼船,还是附近度假村观光客的小船,每次来到这里总被这些船只往返航行的嘈杂声音所震撼。



        听一位在马代潜水多年的资深业者说,多年前,在阿里环礁寻找鲸鲨根本不是难事,晴好的天气,总会看到它们浮出水面的的身影,因为独特的星星花纹,站在多尼船顶老远就能看到,而如今寻找鲸鲨已经慢慢变得越来越难,发现的个体也往往都是不成熟的幼体。



        从业者每次出海寻找鲸鲨往往都承受着很大压力,运气好时也许出船不多时能够发现,这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而有时候为了寻找一条鲸鲨要在船顶张望数个小时,甚至有时候一整天都没能发现,则会不好向客人交代。



        说老实话,去了那么多次马代,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跟船找鲸鲨,我曾经坐着多尼船从早找到傍晚,穿戴着潜水装备睡了好几觉,当时觉得多尼船上的工作人员一定压力山大,光油钱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



        往往附近海域寻找鲸鲨的船只会使用对讲 机互相沟通,一旦其中一条发现了鲸鲨,其他的会跟着蜂拥而上,将海面围得水泄不通。我曾潜水经过船只密集的海域,头顶上引擎的轰鸣极具穿透力,从四面八方震撼着我的身体和神经。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一条未经世事的小鲸鲨,此时会是何种心情?


        在马尔代夫南部潜水,有一个特别的项目,就是夜潜灯诱鲸鲨,游艇会打开船尾大灯,使得无数小鱼小虾追逐强光形成鱼球。这时庞然大物会从水底的漆黑中缓缓地出现,张开大嘴吸食这些小鱼小虾。这样壮观的场景成为许多水下摄影师梦寐以求的拍摄画面。

        但实际拍摄中,往往会发现,许多鲸鲨脸上都有奇怪的伤疤。有些嘴部正中央有大豁口,像兔唇一样;有些嘴巴上豁了好几处,新伤往往还带着血色;有的脸上挂着鱼钩;有些背部有着可怕的伤痕,那是当年被螺旋桨严重击伤留下的印记;更有甚者,整个背鳍不翼而飞,只留下整齐的伤痕。在这片海域,一条鲸鲨想要长大,需要经历多少坎坷,只看这些伤痕便可见一斑。这时很多人可能会十分困惑,是什么让它们破了相?
        事实上,灯诱鲸鲨并不是潜水船的原创,在马尔代夫南部的渔船,每天夜晚都会进行灯诱捕鱼作业,听潜水业者说,渔民们常常因为鲸鲨的光顾一无所获,但法律规定不能杀死鲸鲨,因此为了驱赶它们,渔民常常会用砍刀劈向张开大嘴吸食鱼群的鲸鲨,疼痛会让它们离开,然而却不会让它们记住伤痕形成的原因,好了伤疤忘了疼,看到大灯还是忍不住要来觅食。这些记吃不记打的蠢萌鱼类让人看着不免十分心痛。如果说脸上挂彩尚能理解为渔民的无奈之举,那么背鳍被整个割去这样的事情似乎就显得过于残忍了。渔民和海洋生物之间相处的问题,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很多时候为了我们的生计,它们其实只能默默承受各种痛楚。


菲律宾欧斯陆


        由于鲸鲨是洄游动物,行踪不定,在茫茫大海中遇到鲸鲨的概率也是极低的,因此,能如此近距离地观赏鲸鲨,而且还能与它们同游共舞,对广大的游客来说,的确有很大的吸引力。



        菲律宾欧斯陆(Oslub)的一些村庄的村民,曾世世代代以猎杀鲸鲨出口鱼翅和肉块为生,在政府立法保护鲸鲨之后,渔民们更换了一种营生方式——他们发现捕鱼时用来撒窝的小虾会将鲸鲨吸引过来,而鲸鲨似乎格外愿意跟着捕鱼的小船,于是原来的捕猎场变成了现在的海洋保护区,而原来的猎手成为了现在小船上的管理员。



        每天管理员划着小螃蟹船将小虾洒向海里,鲸鲨则会定点前来觅食,而游客则可以以浮潜或是潜水的方式与鲸鲨零距离接触。



        一开始一位水下摄影师发表了一组在此拍摄的水下照片,引来很多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新闻,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Oslub之后,当地渔民的这种做法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自然规律,会改变鲸鲨的野生洄游习性,长期持续会伤害鲸鲨的健康,另一些人认为鲸鲨过于亲近人类会养成靠近船只讨食的习惯,这样很容易被螺旋桨击伤,很多环保组织和潜水机构也不断地呼吁当地政府取消这个旅游项目。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当地渔民只是在投喂,而非圈养,因此,并没有强制性地改变鲸鲨的野生洄游习性。有研究者为Oslub经常出现的鲸鲨做了标签,发现它们并不是常年在此停留,但经过漫长的洄游之后,它们还会回到这里。另外,由于鲸鲨的食量非常之大,所投喂的食物根本无法满足它们旺盛的食欲,鲸鲨还是需要靠自己捕食来填饱肚子的。



        在舆论的压力下,许多潜店抵制了欧斯陆的喂食鲸鲨活动,但村民们仍需生存,这样的喂食活动也还在继续,宿务大部分的旅游公司也仍然保留着这一旅游项目。其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其他的地方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经营方式,纵观世界各地,墨西哥瓜达卢佩、澳大利亚林肯港、葡萄牙亚速尔群岛、斐济、巴哈马,这些地方的观鲨项目无外乎都是通过各种喂食去吸引。而之所以Oslub成为了众矢之的,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原因。

        哪样的方式对它们的伤害更小,是杀戮还是观光,这值得我们思考。

       

印尼极乐鸟湾


        事实上,在世界各地类似的喂食活动并不在少数,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著名的极乐鸟湾(Cenderawasih Bay)的保护区也有类似的鲸鲨潜水活动,不同的是,这里的鲸鲨是被海上浮台上网箱饲养的鱼类吸引而来,而潜水度假村的员工同样也是原先的渔夫。

        幸运的是,这里有英国成立的Scubasigns foundation和巴布亚环保旅游局联手合作支持这个项目,因而也广受各种潜水者的支持。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


        加拉帕戈斯海域冷暖流交汇带来了丰富的食物,也给海中巨人们提供了完美的摄食和繁殖场地,每年的8-11月是最佳的邂逅时间。鲸鲨会不远万里汇聚到这片富饶的海域。或许因为是处在成年繁殖期,又或者是因为太丰富的食物,这里的鲸鲨体型格外庞大肥硕,体长往往可达十米以上。在这里你往往能看到肚子丰满下垂的母亲,带着未出世的宝宝,慢悠悠地从你边经过,而它们生产的具体位置,至今还不为人知,不过想想这倒也是件好事。



        9-10月份时,在达尔文岛附近几乎每潜都能看到鲸鲨,而且往往看到的都是体长近10米的庞然大物。我的导潜尼古拉斯拥有鹰一样的眼睛,对鲸鲨出没的路线了如指掌,在很远处就能发现鲸鲨的身影。这些巨人看起来慢慢悠悠的,但当你真的在海中与它们同游时,就会发现很难跟上节奏,有时,鲸鲨向更深处游去,也只能目送它离去。如果有缘遇见一条不愿意赶路的大家伙,便能拥有一段难忘的共度时光。



        极近距离接触,你会发现这里的鲸鲨遮天蔽日的庞大身形下存在着更多秘密:它们其实是许多生物的庇护者,每一条鲸鲨都是一个生态圈。它们前呼后拥,巨人未到,一些领航鱼已经呼啸而至,这条庞然大物的嘴边紧贴着两条搭便车拾牙慧的鮣鱼,面前还跟着好几条巨鲹,虽然其身长都有半米以上,可是比起鲸鲨硕大的脸部,却显得格外玲珑。不过,鲸鲨的眼睛很小,长在庞大的身躯上,显得有些滑稽。



        应该说,在加拉帕戈斯看到的鲸鲨,是我见过的鲸鲨中,生活得最无忧无虑的。它们在这里基本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它们最自然的状态。


中国海南

        在中国,人畜无害的大型滤食性鲨鱼——鲸鲨也常常难逃厄运,由于对这一物种所知甚少又或者纯粹为了博人眼球,国内的报道常会把鲸鲨形容成凶猛的巨兽,我也因此常看到关于它们在国内屡遭滥捕的新闻,因此,在中国海域鲸鲨已经很难见到了。


        有的人可能会这么想:没关系,海里看不到,我们可以去海洋馆啊!而对于海洋馆的运作模式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多年来日本冲绳一直为他们的海洋馆里养着几条鲸鲨而自豪,他们的做法是,将鲸鲨轮流运回近海的笼中圈养,隔一段时间再轮流运回海洋馆进行展示,但这种做法仍受到了许多人的抵制。而近年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早已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已经很快“赶超”了日本,但凡是个较大的水族馆,不管是否具备最基本的饲养条件,都能看到鲸鲨的身影。然而这些地方是否有条件让鲸鲨存活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些庞然大物在狭小的水族馆中取悦着游客。对于业者而言,它们只是被当成水族馆的部分耗材在被使用。没有人真正关心它们的命运,因为即使死亡,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渔民手中购买。而利润促使了更多鲸鲨被捕获运往全国各地的海洋馆。



        我也曾在海南一处旅游景点近距离地拍摄过鲸鲨,只可惜它并不是在大海中无拘无束地遨游,而是被用围栏圈养在一处景区的一小块海域供游客欣赏玩乐,平时需要推着橡皮艇上的游客转圈来换取一把把的鱼虾,几年前曾经在新闻上看到报道,春节期间在这里与鲸鲨同潜一次需要900多元。经过了解,其实这里是一处鲸鲨的保护机构,应该说是鲸鲨的一处收容所。这些鲸鲨一般是被南海渔民捕捞后,被收购而来,身上都贴有特别的标签。

        也许有的人认为他们生活在这片狭小的水域并不幸福,然而其实幸福与不幸都是相对的。据说这里曾发生过因为台风造成围栏损坏鲸鲨逃出的事情,但那条鲸鲨并没有幸运地回到自然的怀抱,事实上他甚至没能游出海南,就被再次被渔民发现了,这一次它没有那么幸运,因为渔民注意到了它身上所带的标签,因此知道不能再次将它卖给这里。于是它没有被物归原主,而是出现在了附近一个水产市场的屠宰台上。


        想想这些洄游经过中国的鲸鲨的命运,再想想国内环保主义者对于菲律宾鲸鲨旅游无情的指责和抨击,我不禁有些无奈,在指责他人之前,其实我们自己需要反思的实在更多。这些庞然大物是否能够继续在这个世界与我们共存下去,首先需要更多人去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感谢各位能够阅读到这儿,在此希望凭借大家的帮助,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一起改变它们的命运。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遨游海底》,之后这里将会有更多精彩照片和拍摄感受呈现给各位,欢迎大家随我的镜头一起遨游海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