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鲜出炉 | 史玉波:未来五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将维持18.5%的增长率!

2016-09-01 中国能源报 中国能源报


图为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现场

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昨日(8月31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在致辞中指出,未来五年,国家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维持18.5%的增长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能源互联网产业无疑将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能源研究会和埃森哲公司还联合发布了《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高管调研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增长能力和市场份额都将超过传统能源企业,而能源服务企业、跨界企业也将凭借能源互联网领域带来的收入而快速崛起,甚至赶超油气行业!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主席丁民丞在现场指出。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英铎,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等业界大咖也在峰会现场进行了精彩发言。详情请看发言摘编↓↓↓

文丨钟银燕 赵唯 卢奇秀

中国能源报记者

全文约 5000 字  建议阅读  10 分钟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未来五年,我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维持18.5%的增长率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未来五年,我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维持18.5%的增长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能源互联网产业无疑将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

当前全球能源发展受到消费结构和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对能源互联网探索实践,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例如美国在电力、电子、高速数字通讯和分布控制的技术支撑下,推动建立具有智慧型电网架构,通过综合控制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个环节,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兼容。

中国的能源行业对能源互联网的探讨和创新性实践也并非偶然和盲目,而是源自于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和分布式能源限制需求的长期研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今年年初已下发了关于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多个配套文件,从产业政策上给予了方针与指导,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大潮中,推动企业转型。部分IT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企业,已在商业上开始了前瞻性探索和试点,希望能够提前抢占产业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 能源互联网的具体概念和内涵,有待于通过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达成广泛的共识;

  • 相关的改革措施和支持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落地明确;

  • 技术手段有待于不断提升;

  • 探索建立商业模式有待于得到市场进一步检验。

以上难题都需要政府、学界和企业能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能源结构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路线和具体模式。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丁民丞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增长能力和市场份额都将超过传统能源企业

2015年,埃森哲对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初步调研结果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总的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相当于届时GDP的70%多。在此背景下,埃森哲与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开展了研究工作,瞄准全球及中国能源发展关键的转折点,围绕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涉及的传统电力、油气煤炭、多元化跨界等诸多企业的96位高管,开展了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采样范围较全面,传统能源企业占了大概41%,新能源企业占了20%,技术企业占比22%,跨界企业11%,其他企业占了7%。

此次调研共有四个重要发现:

① 受访高管普遍认为,能源互联网将对现有的中国能源产业产生冲击,产业链的变局首先来自需求侧。 

  • 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三年能源互联网对于现有能源产业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18%的企业甚至认为这种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具体而言,其中七成受访者认为,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兴能源服务商将对产业链现状带来最大的冲击,不仅提供B2B、B2C的能源服务,还将借此平台延伸至例如家居、零售等行业,创造价值更大的市场。 

  •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传统能源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埃森哲预测,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增加值将达到12.3万亿元,远远超过传统的能源终端销售市场的规模虽然目前终端能源产品销售在整个能源价值链中的收益仍非常可观,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加剧,终将导致能源价格不断下降、此消彼长,新能源产业链价值必然加快发展,长期市场格局终将会被改写。

  • 展望2030年,新能源企业增长能力和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能源企业,而能源服务企业、跨界企业也将凭借能源互联网领域带来的收入而快速崛起,甚至赶超油气行业,这将对传统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 90%的受访高管认为,数字化的能源平台是企业开拓能源互联网市场必须的一个技术手段和能力。

② 大部分受访高管对于企业转型创新仍持谨慎态度;对于如何捕捉能源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协同效应和市场机遇,他们表示在战略层面会做好充分准备。

  • 受访高管普遍看好的是能源与信息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两类基础设施的融合,并将多种能源的协同以及智慧用能紧密联系在一起。

  • 数字化和管理短板阻碍了目前企业向能源互联网迈进,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其数字化运用能力仍然较薄弱,主因还是缺乏整体的数字化战略。

    对此,中国企业急需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能源业务平台、用于分布式能源区域的智慧用网技术、集中式的传输系统智能化三方面提升相关能力。

③ 新能源企业需加强“互联网+”能力,生态合作空间巨大。

  • 不同类型企业,数字化运用阶段的差异较大。传统企业虽研发能力非常强,但仍然存在一些“信息孤岛”的问题。如何改善?我们建议能源企业应该开放创新,向传统行业以外寻求生态合作伙伴,从而使产品和服务交易更加便利,使技术装备更加智能化。

  • 当企业被问及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中,哪类企业是最佳合作伙伴?七成以上的受访高层都选择了能源提供商和新兴能源装备的提供商。一半受访者认为信息通讯设备技术的提供商也是纳入考量范围的合作伙伴,这反映出创新交易机制、推广使能技术对于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迫切性。

  • 新能源企业需建立清晰的发展远景,激发用户热情。埃森哲认为,在能源互联网时代,资本力量远比以往更加重要,当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整个行业投资重点从设备和产品投资转向服务和运营管理的时候,新能源的供应商也应该从以量逐利转为以智取胜,能源转化率更高、长期投资回报更优秀的公司将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④ 五年内新增投资规模非常可观,但多数受访高管依然期待市场的改革措施能够细化落实。

  •  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五年内为能源互联网新增的专项投资超过五亿元以上,用于企业内部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化能源业务平台,以便在新的市场格局当中取得竞争的先发优势。

  • 尽管投资规模非常可观,但由于政策战略和跨界合作模式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目前仍持观望态度。多数受访企业管理者期待电力市场改革措施能尽快落实到基层,以消除能源互联网业务的不确定性。

  • 此外企业战略的社交、盈利模式的有待检验、细分市场的不健全等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企业进行下一步投资的决心。

基于调研结果,建议企业应从五个方面进行能力提升以便驾驭未来能源互联网新生态,五个方面分别是:如何提升资产组合的管理能力、提升数字化的能力、企业如何利用平台经济的模式、促进数字化用户体验的创新和建立高速企业人才对比。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能源互联网“井喷”局面必将涌现

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战略,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矛盾,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目前讨论能源和电力发展的总纲。

电力生产消费的现状需要革命。 

不可否认,我国电力发展四十年成绩巨大,电力消耗远超发达国家,但电力生产消费却相对低效,发电装机远超负荷数值,配电设备的利用率都很低。

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的拓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电网就是把现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网络传感控制技术,最大限度的用到电力上,提升设备效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的供电质量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的拓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互联网和传统的能源网有什么区别?

  • 过去电力和热力属于不同的管辖范围,不同的网,现在是多能协同。

  • 从需求上来讲,能源互联网给用户更多主动性,企业可以自己发电,自己用电,也可以从电网购买。而过去用户卖电是犯法的。

  • 电网方面,过去是交流电网,现在是交付流溶性电网。

能源互联网是可以让用户真正收到好处。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实现小区之间资源利用率的平衡,且效率很高,优点明显。

海淀北区采取冷热链三连供。夏季,空调是用电高峰,负荷较大。能源电三连供可直接将余热转化成制能,以此节约能耗,实现负荷平衡。

海淀“生态绿心”项目,小区三十平方公里安装太阳能。节约了配电网基础设施投资费用20%,提高能源建设率30%,用户节能26%,产生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应。

能源互联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比如说需求管理,需求管理现在主要是在做监测,如果是每块的售电区都走能源互联网,那效率就会大有提高。多个入口,多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但殊途同归都归到互联网这块。嘉兴一些地方在搞智慧城市,最核心的东西仍是智慧能源。

能源互联网好坏的评价标准,要靠效益,不是比规模。规模大不能说明领先,真正带来的效益才是关键。

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能源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内外驱动力,一旦示范,“井喷”局面必将涌现。

储能和太阳能技术相结合,在配电和发电领域产生的影响,可与当年互联网造成的颠覆性冲击相媲美。能源互联网给能源生产、消费的影响也是颠覆性的,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技术和产业。我国能源和销售格局正在创造,能源事业面临空前的机遇,同时提醒各位企业家要当心了,这也预示着很多传统行业将被颠覆和淘汰。

我真诚希望各界有识之士密切合作,趁势而上,为中国能源互联网作出贡献。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互联网改革世界,但还没有改变中国的能源

我主要从互联网的角度、体制和政府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互联网是怎么样改变世界的?

从人与人语音通话的时代,到人与人信息通信的时代,到人与数据,人与人数据、图像、视图多媒体的时代,再到未来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时代。

互联网发展到后来会是什么情况呢?

不客气的讲,我们可以给每一个沙子都分配IP地址,它可以把万物互联。所有的产业、行业加上互联网后,它的创新速度、通用性、渗透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届时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现在的互联网叫“泛在网”,到处都有的网。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这些都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最新的需求。它首先改变了劳动对象,使我们每一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更好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再者,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能源离互联网到底有多远?

不是说每个电机有一个IP地址就叫互联网,这没那么简单。互联网改革世界,但是还没有改变中国的能源,国外的能源改变了一些,但是也没有完全改变。

生产方式,互联网世界的生产方式,是小规模分布式,包括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创新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而且我们创新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互联网的技术更新,就是我们整个信息技术的更新。摩尔定律提出,每七年一毫米的CPU容纳的晶体管增长一倍,价格会跌一半,现在更新的速度更快。但能源技术的更新周期则非常慢的,一般要用几十年的概念来算,能源设备一次性的投入非常大,成本非常高,要更新一个技术,边边角角改进管理,整个设备都要重置。

分配方式,互联网时代,分配不再是一种固定分配,而是自由预约,到网上我要下载一个文件,需要我有积分才能下载,没有积分怎么办?我用现金可不可以?可以。同时,我上传文件它又给我积分,还有各种各样的激励方式。

交易方式。现在很多人出门都不带钱包,带一个手机就可以了。移动支付带来低成本,原来我们讲信息不对称,一样的东西有的价格高有的价格低,现在互联网买东西,你可以N家对比,购买东西的成本也就变得很低。

互联网+电,可以实现网上买电,照理说不同电源的电应该是价格不一样,但实际上你有选择权吗?你没有。能源加了互联网,好像也没发生太大的变化,零售电价、油价仍然较高,和我们在互联网上买其它东西都不一样。没有出现互联网金融和电商一样井喷式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到底能做什么?

整体上来讲,通过能源互联网使能源利用的形式更加灵活,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

中国有哪些能源问题能靠能源互联网解决?

能源粗放业务,我国单位能耗比全球水平都要高,我们还处在煤炭时代,不是在油气时代。

价格杠杆失灵,全世界的煤炭、油气价格在断崖式下降的时候,中国的工商企业并没感受到所带来的好处。因为我国价格杠杆失灵,缺少价格机制来传导,我们恰恰在这个地方是一个逆向的,不是一个正向的传导。

互联网+了N多东西,为什么一加能源就不那么容易了?

现有的能源制度还不太适应跟互联网之间的衔接。

能源行业电、油、气、热的供应方是集中的,就两类:一类是电网企业,一类是三桶油。无论是电网企业还是油气企业,它都是购电和售电的主体,它的经营模式也是一种有特许经营,国有为主,没有互联网世界充分竞争的生态。

交易的问题,能源商品储备是不完整的。比如在电力领域,每一个发电厂发多少电是由国家分配的。所以,自由交易,能源自由流通受到了制约。

对网络性垄断行业的监管又恰恰比较薄弱。

能源要回归一般商品,不是特殊商品。从产业的集中度来说,要增加供给数量,从流通体制来讲,要放开价格。从政府职能来讲,要管好网络型垄断企业,对于其他的生产和交付想策略进一步放开。许多事情不是我们没有通过的可能,而是缺乏必胜的信心。

特别说明:文中嘉宾史玉波配图为现场图片,其余三位嘉宾(丁民丞、韩英铎、范必)配图均为网络资料图。

END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赵唯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重磅通知 | 发改委发布能源领域推广PPP模式重点项目

重磅通知 | 发改委: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  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火电竟比光电还贵?印度是时候重新考虑超大型燃煤电厂计划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