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丨电规总院解析2016中国能源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日前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预测,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仍保持增长,其消费比重将升至6.7%和14.8%;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减少。
2016年,中国能源供需总体宽松,局部过剩,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球的23%,位居世界第一。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能源发展正呈现出消费增速放缓、供需总体宽松等一系列新特征,今后的能源工作应从保障供应向提高系统整体质量和效率转变。
报告强调,中国能源行业发展仍存在能源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三弃”现象继续加剧、油气勘探投入不足等新老问题。
下面,跟小编去看这份图文并茂的《报告》吧 。
↓↓↓
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呈现“两升一降一平稳”的发展格局。
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仍保持增长,其消费比重将升至6.7%和14.8%;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减少;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稳定。
在能源供应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36.5亿吨标准煤,较2016年有所回升。原煤产量约36.5亿吨,天然气产量约1500亿立方米,原油约2.0亿吨,一次电力约1.9万亿千瓦时。
2016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能源发展进入经济与经济“解耦”的阶段
从能源效率、产能利用、能源成本、清洁发展和能源安全等五个方面筛选关键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低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清洁能源比例继续提高,其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约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报告认为,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是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主要驱动力,其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的贡献率约为64%。
2016年能源消费方式继续转变
分品种消费: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分部门消费:
工业用能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建筑用能比重增加较多,交通用能比重稳步提高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徐小东分析指出,2016年,交通与建筑用能已经成为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报告预估,2016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约为32.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2%,其中交通用能约为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9%,建筑用能约为5.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0%。这反应了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
终端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建筑用能、居民出行用能、轻工业用能是拉动终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替代进展的主要因素
报告认为,影响我国能源替代进程、阻碍消费结构进一步调整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价格中,配气环节价格居高不下阻碍了天然气终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针对此现象,建议2017年在降低终端气价、因地制宜制定能源替代方案、加大污染惩处力度和加快淘汰低效锅炉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三弃”问题继续恶化
2016年一次能源产量首次大幅下降,能源供给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能源供应环节,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原煤和原油产量的大幅下跌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下降4.2%。2016年是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虽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也出现了一些引发社会关注的现象。对此,报告建议煤炭“去产能”宜精准施策,对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区别对待,有利于价格平稳运行。
初步估算,2016年末被利用的非化石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影响非化石能源比重约0.7个百分点
炼电、炼化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控制投资节奏
煤炭流向和贸易
原油流向和贸易
天然气流向和贸易
电力流向和布局优化
能源工业关键技术取得重要成果
煤制油、华龙一号核电工程示范取得进展
太阳能光热发电及多能互补工程示范项目出炉,引领能源投资新方向
能源各项政策稳步推进
2016年是规划年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油气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能源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成绩斐然
2016年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一带一路”重大能源合作进展顺利
建议国家加大对原油勘探投入
2017能源供需预测
报告预测2017年国内石油产量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加大原油勘探投入。随着炼油能力过剩形势更趋严峻,我国石油“大进大出”的格局将愈发突出,2017 年成品油净出口量预计将超过 4000 万吨。
在天然气方面,预计2017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国内天然气总产量增速超过2016 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在电力方面,预计2017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供应能力总体富裕。煤电投产速度继续放缓,利用小时数进一步降低,需要严格落实国家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相关措施。风电与光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东中部地区投产容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弃风弃光等现象将有所改善。
END
你可能还想阅读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卢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