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名“洋劳模”站上央企领奖台

2018-03-10 苏南 中国能源报

6名优秀外籍员工颁奖现场

3月6日,在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海投”)2018年工作会议暨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来自巴基斯坦、老挝、尼泊尔、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这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名外籍优秀员工登上了领奖台


这是电建海投首次评选“洋劳模”,受表彰的优秀外籍员工均来自海外生产一线。在中国电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积极践行 “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过程中,他们加入到电建海投,从事着项目运营管理、安全保卫、移民安置、商务谈判、对外联络等工作,做出了出色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


3月9日,6名“洋劳模”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谈到了他们眼里的“一带一路”,聊起了他们对中国电建“大家庭”的情感。


文丨苏南

中国能源报记者

全文约4000字  建议阅读 7 分钟



“授人以渔,让我成为当地金领”



从穿T恤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来到春寒料峭的中国北京,法扎勒•拉希姆却一点都没感觉到寒冷。从机场到宾馆再到会场,中国同事的贴心服务,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公司对我们如同家人般温暖! 法扎勒•拉希姆笑着对能源报记者说着流利的中文。

这种温暖从法扎勒•拉希姆2015年到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工作就能深切的感受到。在项目营地,电建海投为巴籍员工单独安排了宿舍,配备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热水器等生活家电用品,并在现场增设祈祷休息室。每到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电建海投还会特意安排巴籍员工休假,照常支付工资,并发放过节费用。

电建海投组织优秀外籍员工座谈


法扎勒•拉希姆告诉记者,相对于生活上的关心,公司为其提供的发展机遇和平台,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法扎勒•拉希姆先后3次被公司加薪,成为了当地的“金领”,并被评为“海投之星”。在卡西姆,不仅仅有法扎勒•拉希姆,还有洋厨子卡拉布、老司机侯赛因、学霸穆巴沙,很多人在这里实现着华丽转身,成就励志人生。

作为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能源项目,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在项目施工高峰,在项目工作的巴籍员工达3000多名,这直接让3000多个巴基斯坦家庭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同时,项目还间接带动材料供应、设备运输、法律咨询、财务审计等服务人员上万名,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两台机组的陆续投产发电,电建海投又从巴基斯坦应聘的16000名大学毕业生中,选出100人派往中国同类型发电厂学习深造半年,学成回国后直接进入电厂工作,成为巴基斯坦国内发电机组运行的“火种”

法扎勒•拉希姆(左二)和同事在卡西姆电站讨论工作


28岁的舒婉婷像大多数东南亚女孩一样,瘦瘦的身材充满活力,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第一次来中国的激动和兴奋。她对记者说:“我在中国电建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工作了四年,已经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在公司可独挡一面的商务主管,感谢中国电建让我不断成长。”

皮肤黑黝帅气的艾力克曾是老挝琅勃拉邦省一家酒店的服务员,凭借着精通老、中、英三国语言的优势,来到南欧江二级电站工作。新工作让艾力克的人生发生了质的飞跃,艾力克告诉记者,最让自己感动的是,2017年电建海投从水电站所在的多个移民村,选出了首批6名老挝学生,并资助他们前往中国的武汉大学留学深造。“希望他们早日学成回国,为中老友谊再添新彩。” 艾力克说。

电建海投组织“洋劳模”观看《厉害了,我的国》

正如电建海投董事长盛玉明所说,近年来,中国电建在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和 “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持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始终坚持 “本土化战略”和“差异化管理”,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外籍员工比例逐年加大,注重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专业人才。

中国电建集团新闻宣传部主任孙建立向记者介绍,电建海投海外主要人才力量将来自项目所在国。中国电建“十三五”期间的海外人才建设规划是,本土化人才配置比例达到70%,境外中层管理人员基本实现本土化。


“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家乡变化”



蓝梅珍是6名“洋劳模”中年龄最小的,她2017年1月23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入职电建海投印尼代表处。“我很荣幸在刚出校门就拥有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机会。我是第三代华人,全家都为我能在中国电建工作而高兴。”  

蓝梅珍说。“秘书是我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我十分珍惜,尽最大努力去工作。经过一年来的不断学习,以及同事、领导的帮助,我的工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逐渐成熟了。我希望在中国电建继续提升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做一个有用的人。”

电建海投优秀员工座谈会中的蓝梅珍


蓝梅珍告诉记者,让她感受最深的是印尼、雅加达正在发生的变化。“我的老家勿里洞以前经常停电,现在每天至少要停一两次。不过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厂开工建设,印尼停电的地区少了很多,我相信勿里洞的缺电状况也会逐步缓解。”

“万隆是个风景美丽的旅游城市,我们一两个月就会去万隆旅游一次。从雅加达到万隆只有100多公里,以往开车3个小时就能到,但随着汽车的增加,以及沿途公路的建设施工,道路非常拥挤,现在开车要走七八个小时。”蓝梅珍说,很多当地人都知道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印尼的首条高铁——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速铁路,“我们期待着这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当我得知中国电建也参与了高铁的建设时,作为中国电建的一名员工,我感到非常自豪。”

艾力克左手硕大的深蓝宝石戒指印证着中国电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今年刚满30岁的艾力克最有发言权。“我感觉自己像生活在天堂一样。”艾力克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艾力克积极参加公司文体活动(右二)

艾力克在长城留念

艾力克的家就在二级电站附近的哈克村,三年前他和库区的村民们,从村里原来低矮简陋的棚房,一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移民新村。“以前家乡人民穷,离公路遥远,物资很难运输到村里。如果等着老挝政府移民,需要10-20年。如今电建海投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还让无交通工具的村民们买上了汽车、摩托车。

不光移得出,还得稳得住,更要能致富。艾力克告诉记者,公司为移民新村修建了学校、医务室、村公所、市场,为满足移民的宗教活动,还专门修建了寺庙和焚化台。为让移民致富,启动了“生计恢复”工程,修建了12公里的机耕路,并与昌胜达咖啡公司合作,教导村民科学种植咖啡,还给予移民口粮补助,帮助移民顺利度过过渡期。 

蓝梅珍说:“我上大学时,听说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当时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通过我的亲身经历,现在我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让我们两个国家和两国人民都受益。”


“和中国同事在一起,工作有力量”




电建海投李胜会告诉记者:“在电建海投超过10年以上的外籍员工有很多,有的甚至超过20年。”

在电建海投工作10年的南欧江流域发电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的本蓬•格萨达萨表示“从未后悔过他当初的决定。”本蓬•格萨达萨2008年5月的一天决定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来到刚刚开工建设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前身)南俄5水电站工作。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本蓬•格萨达萨

从46岁到56岁,从南俄5水电站到南欧江梯级水电站,从参与移民搬迁,到负责电力营销,本蓬•格萨达萨把人生最壮阔的岁月,献给了老挝的水电事业,献给了扎根老挝水电资源开发建设的中国电建。

南俄5水电站位于老挝北部山区的深沟密林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让本地人本蓬•格萨达萨都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用天无三天晴,地无三尺平”,形容这里也不为过。尤其是通往水电站的58公里进场道路,完全的山路,蜿蜒曲折、坑洼不平、塌方滑坡,开车时速只能维持在10公里左右。

“第一次进现场,我被车颠簸得都吐出来了。” 本蓬•格萨达萨现在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但他的中国同事却早已习以为常。

中国电建组织优秀外籍员工游故宫、登长城,见证中国巨变

法扎勒•拉希姆对北京烤鸭赞不绝口

一个月下来,他对中国同事敬佩有加。“中国人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他们都很优秀,勤奋好学、有韧劲和奉献精神,确定的目标想尽办法也要完成。”

本蓬•格萨达萨从中国同事身上得到了启示,在负责移民搬迁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变成一个泥腿子、铁嘴子,不仅熟稔国家有关政策,以及水电站建设对于国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学会掌握沟通技巧,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多从村民的角度出发,多做换位思考,想尽一切办法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最终让获得了更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让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中国人工作态度和处事方法很好。所以,我一直在加强中文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中国人的思维理念的理解,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开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中国同事在一起,工作有力量。” 本蓬•格萨达萨说。

参与过多个水电站项目的协调工作的本蓬•格萨达萨来说,南欧江梯级电站始终处在他心目中的第一位。“南欧江梯级水电站是中资企业首个海外全流域整体投资开发的BOT项目,公司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库七站’的设计方案,可减少将近一半的淹没区域,以最少的移民搬迁、最少的耕地和林地淹没损失,统一调配七级水能资源进行发电,南欧江的发电能力也将不受水电丰枯季节的影响,处处闪烁着中国电建人特有的睿智和担当。”

在本蓬•格萨达萨眼里,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南欧江梯级电站一期二、五、六级水电站便已投产发电,二期的一、三、四、七级水电站也在去年完成了大江截流,这便是中国电建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出的硕果。“‘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正需要这样伟大的实践。而我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想和中国同事一起奋斗下去!”

希苏巴称赞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

53岁的尼泊尔人希苏巴和记者打趣道:“用中国人的话说,我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中国电建工作到退休。此次北京之行,让我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希苏巴讲起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2015年月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致使口岸关闭、道路损毁、大部分供应商停止了经营。但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马相迪A水电站不仅快速恢复生产,还积极为尼泊尔捐款救灾,别的国家公司要7-8年才能完成的水电站开发建设,在上马相迪只用4年 就完成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

站在电建海投公司的荣誉室里,舒婉婷说:“目前,公司已在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尼、刚果(金)、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地区)设有30个各层级公司,共有7个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10多个前期项目,在建及运营电力项目总装机300万千瓦。现在,我对公司的‘海纳百川,投创未来’的企业理念,有了最深切的体会。”

这6名“洋劳模”来华期间,恰逢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时代、“一带一路”、中国梦,这些热议词汇,让他们倍感亲切。“回到工作岗位,我们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成绩和业绩,争取再‘回家’看看!”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闫志强

推荐阅读

关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



两会独家丨曹志安:电网能做的都要做到位,争取2020年解决西南弃水问题


煤化工作为新兴产业,还有诸多技术壁垒待破丨全国人大代表邵俊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