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国君院士: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可实现“一石多鸟”

王海霞 李玲 中国能源报 2019-07-25

全国“两会”期间,岳国君最重要的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3月13日他从人大代表驻地回到他平时工作的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公司,岳国君最重要的身份是董事长。在学术界,他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但在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前面提到的所有“身份”都不重要了,岳国君的话题都跑回去了农村,“很接地气”,全都围绕着农村、粮食、农民增收,和如何发展生物燃料乙醇来实现“一石多鸟”。

(文丨本报记者 王海霞 实习记者 李玲)



 粮食安全面临新威胁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东北人对脚下黑土地的赞誉。肥沃富饶的黑土也让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全国40%左右的玉米产量来自东北。

 

然而,伴随着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结构性供应过剩、政策性库存高企。目前,我国粮食总库存超过5亿吨,大量人畜不能食用的超期超标粮食亟待处理;同时,因市场粮食充裕、下游需求有限,秋粮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卖粮难”和“米贱伤弄”等问题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正所谓,“北大仓”的粮仓满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淡了。

 

岳国君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今年大年初二,我开车从哈尔滨去巴彦,一路看了6个收粮点,每个都有大量玉米堆在那里销不出去。”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库存问题尤为突出,政策性库存高达8000万吨,粮食是会呼吸的,放久了就会坏,变成人畜不能食用的陈粮,只有解决粮食出路问题,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岳国君指出,粮食存多了非但不利于确保粮食安全,还无异于堵了粮食生产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路。

 

“当前,美国一公顷土地可以产出玉米10.5吨,我们同样面积的土地只能产5.5—6吨玉米,美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玉米每公顷单产近20吨,美国将进一步扩大玉米出口。”岳国君引用这些数字告诉记者,“与美国相比,我国粮食单产低、种植成本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岳国君更是直言:“不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将面临新威胁,中国人的饭碗将不再端在自己手上。”


  

 从“饭碗”到“油箱”种出来一个大庆 

 


在粮食紧缺的年代,玉米是不少人果腹的粮食;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玉米主要用于饲料,或者工业原料。

 

将陈化的玉米、稻谷加工成生物燃料乙醇,玉米的粮食属性到工业原料属性的转变越来越明显。因为消化能力强大,生物燃料乙醇成了玉米去库存的最重要出路。玉米正从“饭碗”走向“油箱”

 

将玉米加工为生物燃料乙醇既可以消化到大量陈化玉米,又可以加强能源安全,美国的例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将40%的玉米转化为生物燃料乙醇,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美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从1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4800万吨。岳国君算了一笔账:如果没有这些生物燃料乙醇,美国每年会多进口5.94亿桶原油。

 

而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的当下,能源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岳国君又算了一笔账:原油中汽油的炼出率约在23%,使用1吨生物燃料乙醇相当于少使用近5吨原油中的汽油,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物燃料乙醇已成为我国加强能源安全的重要补充。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让黑龙江农民再种出来一个大庆,让黑龙江土地再长出来一个大庆”的效应。

 

在岳国君的眼中,生物燃料乙醇项目不光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石油资源短缺,降低国内能源对外的依存度,还可以保护大气环境,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

 

实际上,早在2017年9月,我国就出台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201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审议通过了《全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方案》。

 

对于生物燃料乙醇的未来,岳国君信心十足。“有这些政策利好,生物燃料乙醇已经不再是行业企业一条腿走路了,虽然发展道路有曲折,但前途十分光明。”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闫志强

推荐阅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呼吁设立“十四五”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瞿晓铧, “卓尔不同”的光伏先行者

江亿院士:统筹缺位致城市能源系统失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