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炼化项目不止谋大,更要图强

仝晓波 中国能源报 2019-10-25

▲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装置图  孙鹏伟/摄

“加快我国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迈进”是我国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当前,市场参与主体、项目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日趋多元,这势必将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从当下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看,国企、民企借助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推动行业由“大”向“强”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纵观全球,随着炼化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炼化一体化,即炼油、化工及成品油生产营销全面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

在我国,面对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日趋严重的现实,作为全球石化产品需求最大的市场,推动本土炼化行业由“多产燃油”向“多产化工产品”转型,由粗放型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已成行业共识。特别是考虑到市场对高质量环境友好型化工产品的强烈需求,以“炼化一体化”驱动产业升级是不二之选。

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市场化程度及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融合,为我国石化行业现阶段的转型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也增加了不少的新挑战。

例如,炼化产能的持续快速增加有效推升了我国原油加工量与进口量,但相应的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和力度却远不及预期,导致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加剧。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原油4.62亿吨,同比增幅达10.1%,对外依存度随之突破70%大关。与此同时,2018年国内炼油能力至少过剩0.9亿吨。有预测认为,2019年产能过剩规模将进一步升至1.2亿吨。

如何主动做好“加减法”,实现资源要素的全面优化配置,以规避行业内同类化、同质化竞争,同时避免在国内外市场上因原料大“进”、产品大 “出”而陷入“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亟需引起行业重视。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效率等方面“对标先进找差距,补齐短板促提升”,也已成为当务之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全球石化产业竞争主要集中在高端技术、高端市场和高端产业链上。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内石化行业必须在制高点技术上取得突破,而这恰是行业的短板。

尤其是在国外企业主导的产品质量标准快速升级的过程中,国内工艺技术跟进速度相对缓慢,且新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仍在不断形成,因此,我国石化行业在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方面任务艰巨、道阻且长。

而在体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经济效率方面,我国石化企业与国际同行相比同样差距较大。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石化行业人均收入为32.86万美元,人均利润只有2.02万美元。而壳牌公司人均收入为371.3万美元,人均利润为15.4万美元;埃克森美孚人均收入为343.2万美元,人均利润更高达27.7万美元。

只有下大气力在制高点技术上取得领先突破,才有可能获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善于吐故纳新,在生产管理效率方面取得显著提升,才能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才有可能真正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我国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的快速跨越。
(文 | 本报记者 仝晓波 )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卢奇秀

推荐阅读

金风科技曹志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风电未来


光伏逆变器老去,市场新机遇到来


白鹤滩水电站挑战六大世界技术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