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网红玩具禁止带进校园!东莞这些镇街正严查!

东莞时报 2023-11-29

近期

一种名为“萝卜刀”

塑料玩具爆红网络

在小学生之间引发热潮

这种玩具虽是塑料制成
实际上却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日前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

《关于加强有害玩具教育管理的通知》

其中提到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要严禁此类危险性有害玩具进入校园

↓↓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近期一款名为“萝卜刀”的新型玩具在中小学生(幼儿)群体中走红。该玩具是一种外形酷似胡萝卜的彩色塑料玩具刀,由于该玩具本身具有攻击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又会形成心理暗示,激发孩子暴力倾向,对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各地各校(园)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让学生(幼儿)认识到“萝卜刀”等玩具的危险性,自觉拒绝“萝卜刀”等危险性有害玩具,做到不购买、不携带、不玩耍。

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提醒。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醒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责任,务必选择正规厂商出产的、适合孩子年龄阶段、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和学生用品,不要为孩子购买“萝卜刀”等危险性有害玩具。在玩具使用前,要仔细阅读包装上的警告和提醒内容,做好孩子使用时的安全防范。


严格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禁此类危险性有害玩具进入校园,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对仍带入校园的此类有害玩具,要清查封存。被封存的危险性有害玩具,要通知学生(幼儿)家长到学校接受教育,在作出承诺之后可由家长领回,并督促其销毁。


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理。学校要管好校园内商店,不得售卖此类危险性有害玩具。要关注校园周边商店,发现有售卖此类危险性有害玩具的,要报告属地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查处。


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治理,以“萝卜刀”等存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可燃性危害、心理暗示等危险性有害玩具产品为重点,加大校园周边商铺和流动摊贩管理力度,一旦发现存在售卖危险性玩具产品和学生用品的,要严肃查处。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于11月10日前,将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反馈省教育厅。


东莞多镇街已经开始行动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已经立即开展排查整治工作

杜绝学生携带“萝卜刀”等

危险文具、玩具进校园

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石排


石排镇教育管理中心联合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分局等部门,到校园周边商店排查是否售卖危险性有害玩具。排查中发现部分商店有售卖情况,职能部门立即对相关商店提出整改,并将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


各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电子屏、微信群等形式进行了宣传,要求学生不准携带“萝卜刀”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教育学生远离刀具,爱护生命。


各班根据学校安排,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及法律法规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各个区域进行仔细排查,对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及危险物品进行收缴。




塘厦



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联合镇综治办、塘厦公安分局、塘厦市监分局、镇宣教文旅办、塘厦公安交警大队、塘厦城管分局开展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执法组对东星小学、华正学校、塘厦镇中心小学等3间学校周边有针对性集中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行动中,执法人员重点检查学校周边的商铺,是否存在销售新型网红塑料玩具“萝卜刀”。检查发现部分商铺有销售“萝卜刀”和其他危险性有害玩具,执法人员依法查处危险性有害玩具。


执法人员向商铺老板宣传和普及销售“萝卜刀”对未成年的危害及后果



接下来,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治理,以“萝卜刀”等存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可燃性危害、心理暗示等危险性有害玩具产品为重点,加大校园周边商铺和流动摊贩管理力度,一旦发现存在售卖危险性玩具产品和学生用品的,要严肃查处。




为什么要禁止萝卜刀?


别看“萝卜刀”肉肉墩墩、胖胖乎乎的,刀头也是软塑料制造的,直接伤害力不强,但是,它却是不折不扣地还原了管制刀具——弹簧刀(跳刀)——的结构:可以单手操作弹出“刀刃”,并且锁定“刀刃”,还能发出机械结构碰撞的“啪嗒”声。


因此,萝卜刀的“危险”被深藏于其“原型机”弹簧刀的产品DNA里——隐蔽深、袭击突然。可以说,捅人这项功能深嵌于“萝卜刀”的自锁结构里的。所以,短视频平台上几乎所有有关“萝卜刀”的演绎就是突然甩刀、捅人……


不仅如此,商家售卖时还会有意放大、宣扬“萝卜刀”的这种攻击性的隐喻,打出了“看谁不爽就刀一下”“咔咔咔,看我刀了你”等广告语。


用“萝卜刀”捅人,哪怕没有直接人身损害,也足以形成施暴心理暗示,渲染暴力,造成孩子之间的纠纷,扰乱学校秩序。


校园禁“萝卜刀”,也不意味着让“安全主义”以“为你好”的名义盛行,或者要把孩子关进绝对隔绝危险的“无菌室”。


恰恰相反,学校发禁令的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清“禁刀”的理由:哪怕玩具本身的危险性不大,哪怕捅人也不一定有直接伤害,但拿“刀”滥捅人,这就是对他人的生命安全、人格尊严的伤害和犯冒,是不能做的。这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来源 | 东莞时报综合东江石排、印象塘厦、澎湃新闻编辑 | 金媛媛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