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元旦临,新年到

2018-01-01 中大国金青年传媒中心



跨年夜的钟声又一次敲响,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了一程。元旦节悄然而至,宣告我们挥别了充满无限美好回忆的2017年,迎来了拥有无限未知可能的2018年。大家在享受元旦节假期的同时,也让我们张开双臂、用力拥抱新年吧!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元旦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据传说起源于4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在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同样也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于是我国古代便将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元旦节,沿用了4000多年。

近代以来,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的同时,将公历岁首的第一天定为元旦节,将元旦节和春节区分开来,一直沿用到今天。


唯才是用,禅让贤人

传说4000年前,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很受百姓爱戴。但尧的儿子太不成器,尧便将天子的位置传给拥有杰出才能的舜,舜也像尧那样才能卓越,亲民爱民,于是在远古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尧舜盛世,并且从此开了禅让制的先河。后来人们就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它的产生不仅仅代表着一个节日,还代表着华夏儿女对先帝的尊崇和古中国先进的政治文明。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元旦节在古代拥有着和今天春节同等的地位,因此它的习俗大致与春节相似。但正是这样的相似度让元旦节的传统习俗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甚至许多人只是将元旦节视作一个单纯的假期而不再去思考它的真正意义。针对越来越多这样传统节日的意识淡化、传统文化无人继承的问题,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鼓励我们更加主动、自觉地担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带着文化自信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更加重视元旦节等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节日

虽然元旦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世界上除了我国也还有很多国家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可以说,元旦节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

在浪漫的法国,人们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31日晚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在希腊,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在里面放一枚硬币,主人将蛋糕切分给各位亲朋好友,谁先吃到那块蛋糕,谁就是新年里最幸运的人。在日本,这一天被称为“正日”,人们在这一天吃砂糖芋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期盼健康长寿,此后三天则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新年吉祥如意。同在亚洲的蒙古,在新年这一天,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皮鞭,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正朔参,春旸熙,朝朝暮暮如昨日;元旦临,新年到,年年岁岁又一程。2017已经过去,所有的荣誉和悲伤都已经成为往事;2018已经到来,一切都是未知,你只要记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祝所有国金人元旦快乐!




文字:杨志越

海报:吴尚威

编辑:詹咏琦

审核:陈思静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