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gad作品 | 因借的张力,山海美术馆
01. 借势
▲ 场地手绘图
场地距离山脚约半刻钟车程。登临此处,只见石林蜿蜒展开,山体也恰好被切为上、下两组台地,高差逾十米,险峻而富有诗意。踏勘时发现不乏先代文人雅士搭建了平台、茶室、观景亭、游廊、戏水池等,分布在石林的底部至顶部各处。
如今看似破败,尝试逐点连接,却似星座图一般浮现出人们对于这片场地的认知累积,妙趣横生。建筑师由此打消了将美术馆建在平稳台地的想法,转而开始拆解,拟将美术馆各空间随形就势散布,与石林共舞,形成多重关系的聚落。宜赏、宜游、宜思的图景逐渐成形。
02. 借景
半山高处,壮美的风景沿远、中、近的层次一一铺展,为建筑布局朝向带来线索。在连续的标高变化中,被拆解的美术馆空间嵌套在“∞”字形游走路径之上,或并置,或串接。通过塑造不同点位的框景,使展陈与环境叠加相融,衬托“舀一瓢滇池,置于半山”的建筑氛围。
建筑形态因石而动,以“低介入”逻辑营造漂浮感。结构体系巧妙回避石林的阻障,在其间隙寻找支撑。室内树形柱落脚轻盈,满足了主要展览空间疏朗通透的需求。
04. 借感
解构的“莫比乌斯环”贯通了展览动线、观景动线与猎奇动线,不仅是对场地的进一步回溯与解读,也提供了特别的体验。建筑材质附以云南当地的夯土及红土意象,随着流动的脚步,人与景在光影中对话。
05. 结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坐落于山海相接处,错落的石林既是触发设计的前置条件,也是概念深化所意图呈现的空间延续。在营造者的持守下,建筑依场地脉络与之共舞,因借山海,化于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