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速览政府工作报告!龙华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1月24日上午9:30,深圳市龙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龙华会堂开幕。会期为两天半。164名龙华区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龙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雷卫华代表龙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龙华区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发展情况,部署“十四五”时期目标和2021年工作。


雷卫华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次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王卫、谢晓东、刘蕾、吴振兴、罗丽娟、覃跃良、胡细银、浦文浩、孟宪潞、李友华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会议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晓东主持。雷卫华、钟荫腾、黄佳根、黄启键、张纳沙、马里、詹惠军、韩荡、黄冰峰、陈建民、赵亮、李志东等区领导在主席台就座。


区委、区政府、区政协领导,辖区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委员、各街道人大工委委员,区监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各街道、有关驻区单位负责人,分别在主会场和两个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张彬/制作


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2020年龙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初步预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比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经济实力排名全市各区第五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4000多亿元,总量均居全市前列


报告指出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到2025年达到4200亿元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

龙华区提出今后五年

要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发展数字经济为牵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石、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打造全市产业创新主力区。


三是以组团式特色化发展为原则,加快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


四是以全周期管理为核心理念,统筹推进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五是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六是以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建设为依托,着力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七是以文体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文化创新引领区。


八是以民生“七有”为目标,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报告指出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任务。


今年将重点抓好

10个方面工作:

着力防输入防反弹,科学精准、慎终如始、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持续抓好疫情防控;


着力强实体促升级,确保经济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着力聚资源提能级,加快培育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


着力优供给扩需求,推动供需两侧有效对接双向发力;


着力破藩篱添动力,以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


着力强功能提品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


着力精管理优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龙华;


着力挖存量扩增量,强力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民生建设和保障力度;


着力促融合守底线,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龙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书面听取了龙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龙华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龙华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情况报告,表决通过了选举办法(草案)、区一届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办法(草案)、龙华区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和重点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办法(草案)。


报告中还划了哪些重点?

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民生福利?

会怎样改变龙华人的生活?

一起来看!




图文速览

2021年



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发展成绩


以非常之举全力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 第一时间创新实施城中村“硬八条”物业小区“铁五条”等最严防控措施。

● 在全市率先开发运用“疫查通”APP。

● 创新推出“安心陪伴”集中隔离模式。

● 精心策划“安心留龙华”活动,推出总额2千万元数字红包等10项礼包。

● 出台“政采贷”“助企十一条”等纾困惠企政策,在企业最困难时期开展四次“百万口罩助企行动”和多场“春风线上招聘活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要特别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积极配合参与防控的广大群众和企业家们,向关心支持龙华疫情防控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雷卫华

积极应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快速回升

● 初步预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比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经济实力排名全市各区第五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千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4000多亿元,总量均居全市前列




税收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态势




● 富士康稳居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百强榜首,“非富”百强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

● 商事主体净增4.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32家、利润总额增长31%,龙华区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1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强劲迸发

● 全社会研发投入近百亿元,专利授权量增长38%

●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 省级创新载体新增28家、增长5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4家,总量达2734家,稳居全市第三

● 政企合作建成美团全国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运营中心。

● 成立区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在全市率先发布人才大数据报告,新引进院士2名,省市创新创业团队增至24个。

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更有保障

● 集中开工4批次12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117亿

● 提前两个月建成6千多个5G基站,在全市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

● 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579亿元;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72个,新增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5家、上市企业7家、总部企业9家。

● 完成9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新增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

聚焦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城区功能品质稳步提升、日益完善

北站片区完成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二层连廊规划设计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红山六九七九商业中心开业,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



鹭湖片区湖西产业园开工。



九龙山片区纳入市级重点区域。



龙华商业中心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获批。



大浪时尚小镇成功举办国际时装节等行业盛会。


观澜文化小镇古建筑群入选全市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版画博物馆获评省一级美术馆。



● 国际化建设步伐加快,红山国际服务中心、观澜国际化街区服务中心启用。

● 地铁6号线、4号线三期开通,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建成外环高速龙华段等22条道路,新增道路里程2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40公里;打通断头路10条,完成拥堵点整治10个。

● 城市更新供应土地38公顷,任务完成率达380%,居全市第一

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城区面貌持续改善、更具魅力

● 城中村综合整治圆满收官,优秀村数量跃居全市第二

● 观澜河企坪断面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PM2.5年均浓度值降至22.8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欧盟标准,垃圾分类处理量增长8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建成13个大型公园,环城绿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杰出奖,“阳台叠翠”段获评深圳十佳健身步道。

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民生福祉不断增强、量质齐升

● 压缩一般性支出近14亿元用于民生领域,教育、医疗、文体支出增长47%,扎实办好40176项民生实事和1000多件民生微实事。

1

教育

获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新增公办学位近1.5万个;公办幼儿园增至126所,增长17倍;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润泽学校开办,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实现零的突破

2

医疗

新增社康中心15家,高层次医学团队数量增长42%;建成全国首个妇女儿童健康主题馆、全市首个市民健康生活主题馆、全市首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3

文体

新增城市书房18个、社会足球场51个,2家民办博物馆获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4

住房

开工筹集公共住房近7500套,供应3300多套。

5

扶贫

建成全市首个消费扶贫特色街区,圆满完成扶贫开发考核任务,龙华—紫金扶贫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大局和谐有序、安定团结

● 破获涉黑恶案件171宗,八类警情下降27%;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 圆满完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满分通过验收。

● 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建成全国首个“社工村”。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运行务实高效、规范廉洁

● 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提案154件。

● 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2%,实现430多项“不见面”审批、200多项“秒批”、360多项容缺办理。

● 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创建工作获司法部高度肯定。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突出表现为:


龙华这座正在崛起的中轴新城,经过近五年有质量的快速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从功能新区行政区城市副中心都市核心区的历史性跨越,整体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实力跻身全市第五、全省十强。


一是产业结构从以加工制造为主“三个为主”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二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三是开放格局从高度外向依赖内外并重转变。


一是重点片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治水提质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城区面貌改善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民生事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五是政府服务效能提升取得重大突破。




“十四五”时期

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新阶段龙华如何科学谋划未来、实现新腾飞新跨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要想交出优异答卷,必须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从龙华实际出发,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确处理以下五个关系。

1

辩证看待先与后的关系,高位求进再燃创业激情,把后发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2

辩证看待大与强的关系,数字赋能提升产业能级,把产业大区转变为产业强区,建成新兴产业高地、时尚产业新城。

3

辩证看待旧与新的关系,规模更新重塑城市功能,把高密度建成区转变为高品位都会区,蝶变再造一个“新龙华”。

4

辩证看待富与美的关系,和谐共生护航持续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营造山水为伴、诗意栖居的和美胜境。

5

辩证看待短与长的关系,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政府工作由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


▷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

生产总值

力争到2025年达到4200亿元左右

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城镇调查

失业率

控制在3.5%以内

节能减排等

各项指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

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1.以发展数字经济为牵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石、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 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实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诊断、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 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达到65%

● 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力争五年内,政府、区属国企自持产业用房分别新增60万平方米以上、39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好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2.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打造全市产业创新主力区

● 建成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力争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5个以上、省市创新载体175个以上。

● 新增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瞪羚企业1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0家以上。

● 新增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 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

3.以组团式特色化发展为原则,加快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


● 打造全球万亿级数字经济圈。加快建成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的世界级数字经济圈。

● 打造深圳中央活力区。重点把北站片区建成国际商务区、龙华国际商圈建成市级核心商圈、梅林关片区建成南部门户枢纽,将38平方公里南部区域建成深圳的中央活力区。

● 打造大湾区都市走廊。将梅观快速沿线建设成梅观创新走廊。将龙澜—福龙沿线建设成龙澜智造走廊。加快建成观澜河生态走廊。

● 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北站+鹭湖”铁路枢纽,完善“四横六纵”地铁网络,健全“九横九纵”干线路网。到2025年,路网密度提升至8公里/平方公里。

4.以全周期管理为核心理念,统筹推进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力争五年内新增土地供应210公顷以上,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00公顷以上,整备土地入库500公顷以上,违法建筑保持“零增量、减存量”。

● 塑造地标式城区精品。打造龙华超级商业中心、龙华大道、中央公园等一批新地标。建成环城绿道135公里、北站绿廊65万平方米,新增30座以上精品特色公园。

● 绣花般精细化管理城区。努力建设“全国最干净城区”。

● 建设智慧治理示范城区。建成智慧龙华“城市大脑”,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让城区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5.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龙华经验”。

● 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国际化街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展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成果。

6.以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建设为依托,着力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打造示范型法治政府

● 建设标杆型法治社会

● 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7.以文体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文化创新引领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文体设施体系,高标准建成三大市级场馆和十大区级场馆,新增城市书房80个以上,人均文体设施面积增至1.9平方米。

●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

● 打造特色文化之旅。力争到2025年旅游收入达到60亿元。

8.以民生“七有”为目标,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聚焦“幼有善育”,五年内实现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新增幼儿园75所、学位2.5万个。

● 聚焦“学有优教”,五年内新增义务教育学校57所、学位9.7万个,实现规模翻番;新改扩建高中学段学校9所以上;力争引进2-3所国内外知名大学。

● 聚焦“劳有厚得”,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 聚焦“病有良医”,完成5家医院新改扩建,力争4家医院封顶,五年内新增床位8000张以上,实现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三甲医院零的突破

● 聚焦“老有颐养”,实现长者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

● 聚焦“住有宜居”,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五年内筹建公共住房3万套,供应1.6万套。

● 聚焦“弱有众扶”,加强未成年人救助和保护,加快建设无障碍城区,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2021年主要工作


▷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 以上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左右

3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

4

完成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任务


重点抓好

10个方面工作:


1.着力防输入防反弹,科学精准、慎终如始、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持续抓好疫情防控

● 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强化“人”“物”“环境”同防。

● 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健全常态化向应急及时转换的指挥体系。坚持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强化重点人群防控。严格落实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医学观察全覆盖。

● 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加强社区小区管理,抓好高铁站、汽车站、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防控。

● 强化重点环节防控。推广“溯冻链”平台,加强对入境物资的全链条监管。

2.着力强实体促升级,确保经济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 做强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集群。落实“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实施“链长制”和“五个一”机制,以十大集群为抓手,启动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

●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搭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和区域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商贸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体、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探索智慧商店、无人超市等新业态

3.着力聚资源提能级,加快培育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

● 实施重大平台建设提速工程。提速梅观创新走廊建设。提速龙澜智造走廊建设。提速国家高新区龙华园区建设。

● 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新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4家以上、创新服务平台5家以上。

● 实施创新载体人才培育工程。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900家。设立市人才研修院龙华分院。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筹建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院,探索建立大国工匠博物馆。

4.着力优供给扩需求,推动供需两侧有效对接双向发力

●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安排政府投资近150亿元,撬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以上。

●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龙华制造向龙华智造、龙华产品向龙华品牌转变。实施“国际通”欧洲站等项目。探索成立全球发展(深圳)研究院。

● 做优服务抓项目促招商。力争引进产值百亿级企业3家、十亿级企业15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

5.着力破藩篱添动力,以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

● 全面建设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建设特色普法阵地,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 启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综合授权首批事项,统筹推进34项改革试点自主开展项目。

● 深化一流营商环境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开办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

● 深化民生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探索未来教育实践模式,推进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改革,创建一批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

● 深化城市空间治理机制改革。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机制。深化总设计师制。

6.着力强功能提品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

● 全面提速重点片区建设

——北站国际商务区

开展跨留仙大道空中连廊、跨梅观快速空中连廊项目前期,建成天马总部大厦等重点项目。

——九龙山数字城

力争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重大项目。

——鹭湖中心城

争取纳入市级重点区域,推进公共服务及大数据中心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公共建筑群。

——龙华国际商圈

开展人民路立体空间综合提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商业综合体。

——大浪时尚小镇

启动小镇客厅、时尚酒店、时尚学院等项目建设,建成运营时尚街区。

——观澜文化小镇

建成运营产业服务中心。

——梅林关片区

完成片区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编制。

● 内畅外通链接大湾区发展。推动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力争深广中轴城际线在鹭湖设站。开工建设小运量轨道交通大浪时尚小镇线。新增道路里程13.8公里。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30条以上。新建非机动车道40公里以上。打通7条以上断头路和5个以上拥堵点。

● 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设施。完成22个小区优质饮用水改造和18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现居民区自来水改造全覆盖。完成143个城中村燃气改造,实现符合条件的城中村燃气改造全覆盖。

7.着力精管理优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龙华

● 建设高端精致美丽宜居家园。开工5个公园,建成8个公园,新增环城绿道6公里以上。建成观澜河碧道示范段,新增碧道25公里以上。建设章阁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开工龙华能源生态园项目。

● 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市容环境。推进11个重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新建和改造公厕15座以上。

● 深化“智慧龙华”品牌塑造。全面铺开“智慧龙华”二期、三期建设,年内完成16个项目建设。

8.着力挖存量扩增量,强力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 土地整备入库100万平方米以上

● 拓展产业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

● 城市更新新增体量100万平方米以上

● 违建减存量800万平方米以上

9.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民生建设和保障力度

扎实办好168项民生实事和800项民生微实事。

● 新增公办学位2万个。建成学校7所,新增学位超过1.4万个;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千个以上。

● 提速9所大型医院建设。推进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等9所医院项目建设。

● 塑造文化惠民品牌。探索文明行为正向激励机制,丰富“闪亮龙华人”等品牌内涵。开工建设市文化馆新馆、区大剧院、群艺馆、图书馆、科技馆、大浪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建成观澜体育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引进国家航空运动飞行营地、省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 实施民生兜底工程。千方百计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建成区公益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及产业园。开工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4000套,供应1000套以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开工建设区颐养院,建成3家以上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建成区青少年宫。建设区救助服务站。开工建设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

10.着力促融合守底线,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 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建立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机制,严打各类刑事犯罪行为,确保总警情持续下降。

● 健全大安全大应急大救援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城中村全周期管理模式,健全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深化非户籍人口融合共治实践。高质量完成社区“两委”换届。推进区基层治理学院建设。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


▷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


▷ 全方位打造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五型”政府。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远航正当时

龙华区将全面建设数字龙华

加速建成中轴新城

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未来龙华,值得期待!




  内容来源  

龙华融媒(记者 杨雪敏 连志远)

龙华新闻(记者 陈建华 蔡维泽)

龙华网(记者 郑瑞欣)

“龙眼视频”栏目组 

 编辑 

杨维易

 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