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正月十一| 今天是“子婿节”,岳父一定要请女婿吃饭~

2018-02-26 沈阳帮

春节假期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一同欢庆了新年

迎接了财神,共度了立春

现在又迎来了正月十一

这个中国人传统的农历节日

是否有很多人不知道呢?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请紫姑日

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但中国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宴子婿代表家宴

是一家人和乐融融

欢聚一堂的合家之日

准备一桌精致的饭菜

宴请一年来辛苦的子婿

家族团员,幸福美满,岂不乐哉


小炒牛肉




1.牛肉切片放料酒,胡椒粉,盐,淀粉,少许食用油抓匀腌制15分钟;

2.青红椒切块,葱切段,黄米椒切粒,泡姜切片,姜蒜切米;

3.锅热油后将牛肉放入快速滑变色盛出;

4.锅放油爆香姜蒜,放米椒和泡姜爆香,放青红椒,调盐翻炒;

5.倒入牛肉翻炒,调生抽,鸡粉,葱段炒匀即可。


小米蒸排骨



1.小米泡水三个小时;

2.排骨泡水三十分钟,去掉血水;

3.加入白糖3克,盐5克,生抽20克,料酒10克,蚝油10克,辣椒酱15克;

4.腌2个小时入味;

5.排骨加入小米搅拌均匀。

6.土豆切片放入容器底部;

7.再倒入小米排骨,上笼蒸40分钟左右即可。


红烧鸡爪



1.鸡爪去指甲,焯水捞出;

2.炒糖色,炒到鸡爪微黄;

3.放入葱姜八角红辣椒炒出香味;

4.老抽生抽1:1,米酒一碗。烧开;

5.放盐,十三香,烧开;

6.中小火煮十五到二十分钟大火收汁即可。出锅放点味精提味。


滑蛋牛肉



1.牛肉切薄片,放入腌料(酱油、姜汁、酒、白糖、淀粉、花生油)拌匀,泡嫩后捞起,待用,打散鸡蛋后,放入盐拌匀;

2.将泡油后的牛肉放入蛋液中;

3.将镬烧至十分热,放入油,烧热后,放入蛋液,用中火拌炒至蛋凝固,撒入葱粒拌匀,即可上桌。


珍珠丸子



1.糯米提前洗净浸泡一夜,捞出沥干;

2.猪肉馅加盐,生抽,料酒,油,淀粉,鹌鹑蛋沿一个方向搅打上劲。再加葱姜末,莲藕末拌匀;

3.肉馅撮成圆球;

4.肉球裹上一层糯米;

5.珍珠元子下锅隔水蒸,水开后继续大火蒸10分钟左右即可。


剁辣椒炒鸡胗



1.鸡胗清洗干净后切薄片,加姜末,红剁椒,料酒腌制20分钟左右;

2.长青椒洗净去籽切段,葱姜蒜切片;

3.热锅下油,油热后,依次下入花椒,姜、葱、蒜炒香;

4.放腌好的鸡胗片大火翻炒至断生;

5.加入青椒块翻炒,加少许老抽,炒至青椒断生,放少许盐,淋少许香油即可。


麻婆茄子



1.茄子去蒂洗净,切成块状,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葱花、大蒜切碎,姜切末;

2.热锅油热后放入茄子,小火慢煎至茄子微软后盛出;

3.锅中倒油,放入蒜末和姜末爆香,下豆瓣酱煸炒出红油;

4.将茄子放入炒匀,加料酒,白糖、生抽、倒入清水焖煮一会,调入辣椒油、花椒油,待汤汁收干,撒上葱花即可


香辣猪蹄



1.猪蹄洗净,姜蒜切片;

2.锅中烧水,放入葱姜片,倒入少许料酒,水开后放猪蹄飞水,撇除浮沫捞出猪蹄;

3.锅中放油,加干辣椒、花椒、大料、姜片、蒜片炒香;

4.放入猪蹄翻炒,加老抽、陈醋、盐调味,添水没过猪蹄;

5.大火烧开转小火至猪蹄熟烂即可收汁。


辣子鸡



1.将鸡洗净后切成2-75px的小块,加入料酒、盐拌匀,腌制20分钟;

2.姜、蒜切片,葱干辣椒切段;

3.锅中倒入300ml油烧热,放入鸡块略炸,炸至金黄色后;

4.大火烧热油,放入姜、蒜片爆香,放入辣椒花椒,放入炸好的鸡块翻炒,撒入鸡精白糖和葱段炒匀。


大盘鸡



1.鸡洗净,剁块,放入加了料酒的开水锅里焯水捞出沥干;

2.热锅上油,放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花椒,葱姜片煸香;

3.放入鸡块翻炒3分钟,加生抽,老抽,白糖炒至上色;

4.加入开水,没过鸡块即可,烧开后加番茄酱、柠檬汁,盖上盖转小火20分钟。加青红椒、盐,胡椒粉,大火收汁。


除此之外,正月十一还有五大习俗

1、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
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
“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
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



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
如带着小孩的人说:

“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

未婚的小伙子说:

“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

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

“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

怀孕的妇女说:

“摸桥(或狮)耳,生阿弟”……。

2、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说法:

腊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

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

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后叫“拜晚年”。

在大年前后这几天因各种原因未能向亲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赶紧“拜个晚年”,也不失礼数。

3、炮龙节

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宾阳会举行炮龙节,也是一大民俗之一。
“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
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
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4、贺“添丁”

每年正月,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有男孩)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



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每年正月初十或正月十一,广州珠村的北帝古庙总是香烟缭绕,庙前的社稷坛都会挂上几个八角形的纸扎彩灯。
在珠村,按习俗,凡去年(有时也有前年的)村民家中新添了儿孙,都要到所属的宗族社坛“挂灯”。

5、上采日

农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这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名为“上采日”。
上采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
按照福州传统风俗,福州人有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



为何要赶在正月十一前送灯?专家介绍,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有迎春纳福之意。
这日,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采饭”。
旧时的各类元宵庆祝活动也在这日前后拉开序幕。


沈阳帮 帮天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