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夺下一代产品印象:开特斯拉坐拜腾? | CES Asia

大吉 42号车库 2022-08-17


在 4 月份的北京车展期间试乘过拜腾 SUV 之后,我有一个感受,这辆车想争夺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定义权,但是我一直找不到一个很坚定的落脚点。

 

直到 6 月 12 日的拜腾发布会,我找机会问了拜腾 CEO 毕福康一个问题,从最为强调驾驶乐趣的宝马离开之后,你怎么看待拜腾产品所要定义的动力性和舒适性之间的平衡?

 

毕福康的回答是,20% 的动力性和 80% 的舒适性。

 

好了,我最大的疑惑解开了。


 一切矛盾的核心,驾与乘

 

下一代汽车产品定义最大的矛盾焦点,就在于驾和乘的关系。

 

这是产品外观从肌肉感到空间感的分野,屏幕从小到大的分野,车机生态从 0 到 1 的分野,也是拜腾因为大屏而引起矛盾交锋的最重要的分歧所在。


展台上的拜腾 M-Byte:空间感而非肌肉感


毕福康在谈起传统车企时说,他们过度以驾驶者为中心来开发产品,这样的架构不利于他们在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时顺利转型。

 

后半句我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但前半句有迹可循。捷豹在宣传 I-PACE 的时候极力强调这仍然是一辆捷豹,奔驰在宣传 EQ 时极力强调这仍将是一辆奔驰,宝马在做新产品开发时最头疼的也是如何在同平台的基础上,做好动力性能的继承性。

 

在下一代产品驾与乘的定义权上,特斯拉首先抢走了电动汽车动力性的最高旗帜,毕竟这家公司的老板逼急了会在跑车上安装十个火箭助推器。蔚来紧紧跟随特斯拉,但多少有一种容易被带进沟里的状态,不小心把舆论和产品都深度捆绑在了特斯拉身上。


 如今,拜腾=大屏


拜腾的聪明在于,它绕着走。我不是不能做好一辆加速很快的车,但是我偏偏不强调。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在汽油车领域盛传多年的“开宝马坐奔驰”,而在电动车领域,拜腾要争夺的似乎是“开特斯拉坐拜腾”里右边这把交椅。


 拜腾是否能抢走这把交椅?

 

在 6 月 12 日的 BYTON K-Byte Concept 首秀发布会上,我们做了一场小实验,邀请了几位特斯拉车主和我们一起参与了拜腾的活动现场,和他们聊了聊他们眼中的拜腾。车主们分别来自于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其中还有马斯克的忠诚粉丝。

 

除了现场的车主以外,我们在拜腾发布会之前两个小时开设了一个微信直播群,十分钟之内微信群人数就超过百人(有图为证),围观群众的好奇心还是很强烈的。

 

请叫我拉群小能手

 

我将在以下的内容中摘录现场和我们多个微信群中的讨论焦点,以现场参与者为重点,并最大程度地还原线上线下两场讨论的真实性。

 

1、这似乎不是一辆为了汽车爱好者而设计的车

 

在现场的 J 先生提到,这似乎不是一辆为了汽车爱好者而设计的车。Elon Musk 的每次发布会都会特别强调他们的速度有多快,而拜腾的主设计师却特地说了他们不想强调马力。他们强调的是车的科技感和汽车怎么融入生活,但是我担心的是寻找附近餐馆等这些生活功能很难做得好。

 

即将到目的地时推荐餐馆

 

在谈到动力性和舒适性的平衡的时候,J 先生说到,我认为驾驶感受和乘坐感受都很重要,不过特斯拉还是开起来更加舒服。J 先生平时开车的时候都是开启标准模式,而不是轻松模式。在买特斯拉之前,他除了在十年前喜欢奥迪以外,很久没有喜欢过什么汽车品牌了。

 

D 先生则否定了我们设下的提问,他喜欢奔驰的豪华,但是他认为大部分车主是感受不出奔驰和宝马的差别的,这不过是品牌宣传的夸大。平时都开标准模式的他,强调因为电门控制得当,家人乘坐并没有不舒适的情况。

 

C 先生在仔细看完拜腾的技术参数之后,评价拜腾在续航和加速间做得比较均衡,并推测拜腾的加速时间应该在 5-6 秒之间。


注:拜腾未来的量产车将提供两个版本:后驱版本采用 71kwh 的电池组,续航 400 公里;四驱版本采用 95kwh 的电池组,续航可达 520 公里。快充模式下,30 分钟可充满 80%的电量。动力方面提供两个版本:200kW(扭矩 400NM)的后驱单电机,以及 350kW(扭矩 710NM)的前后双电机组合。

 

驾驶和乘坐,这是第一个矛盾点。拜腾在突出表达自己的智能属性时,故意不强调自己的动力性能,这也是极为少见的。前天,小康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拜腾总裁戴雷有言,优秀的性能是基础,但不是拜腾的核心。

 

什么是核心?

 

2、加速快慢并不重要,我想要的是一台省力的车

 

在观察新一代汽车动力性能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特点,对一款车驾驶感受的评估不再局限于从起步、怠速到加速的速度维度,路面颠簸情况的地面维度,而增加了红绿灯过弯、堵车、高速甚至是高速匝道的道路场景维度。

 

我希望一辆车起步的时候很快,过弯的时候很稳,堵车的时候不用操心,高速的时候自动跟车和转向,停车的时候自动驶入车位。


看到了吗?这是多维场景下带来的动力体验的复杂度。

 

这是辅助驾驶系统的逐渐普及而带来的变化。从 L3 到 L5,驾驶员能够被释放出的时间多少,决定了车机生态发展的深度有多少。自动驾驶和车机生态息息相关,换句话说,自动驾驶的能力与屏幕可承载的深度息息相关。

 

D 先生提到,大部分人讨论的驾驶感受,无非就是加速的快与慢,未来任何一辆电动车或者混动车都能满足需求。而我最想要的是一台省力的车。以前没有 Autopilot 的时候,长途开 200km 就需要休息了。现在如果不是吃喝拉撒,可以连续开 400km。

 

同样选装了 Autopilot 的 J 先生对此深表认同。在与 J 先生进行活动后的电话沟通时,J 先生说,你听到声音了吗?我现在就是开着 Autopilot 跟你讲电话,不麻烦。

 

在拜腾新车 BYTON K-Byte Concept 登场之后,围绕拜腾的讨论焦点变成了两款车的 L3 和 L4 应用时间,激光雷达在高成本下能不能量产,以及激光雷达和视觉路线到底哪一种更符合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群友说,你不觉得这是前后双刘海吗?

 

对自动驾驶领域有所涉猎的 A 先生评价道,和拜腾合作的 Aurora 团队背景不错,应该是靠谱的。

 

3、大屏之于拜腾犹如鹰翼门之于 Model X,争议虽多也很夺目

 

在微信群中参与讨论的 E 先生特别喜欢车辆上的屏幕,他说恨不得车辆上屏幕越多越好。他是比较少有的在屏幕大小和数量上都非常坚定的支持者。

 

屏幕太大?买特斯拉的时候也是被大屏和鹰翼门吸引的,车辆亮点不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吗。


导航图像变大了

 

屏幕再大也不能看电影啊?看不看电影无所谓,至少导航图像变大了,视觉效果好了啊。

 

后排屏幕看电影太累?后排能看电影最好,不行增加车内的豪华感也可以啊。


夜间行驶怎么办?特斯拉屏幕不就有清洁模式,点一下就全黑了啊。


屏幕之争

 

说实话,拜腾官方给出的正经解释不如 E 先生这一连串对屏幕的拥护,简单而直接。

 

拜腾的屏幕和激光雷达,容易让人有强烈的喜欢,也有强烈的不认同。问题的焦点在于让你很容易记住这个品牌,却又在不经意间打一个问号,会不会太浮夸?

 

但是,大家经常忘了,我们在大多数时候购买车辆,都买了很多冗余的功能,比如使用率很低的后排座椅,为了长途驾驶而一定要买的长续航,一年也开不了几次的天窗,等等。连 Model X 刚刚上市时,鹰翼门也被吐槽为过度设计。

 

只是,这样的冗余发生在了屏幕上,就产生了一个让用户接受的过程。

 

说到拜腾外观的评价,实在是各有千秋,有支持第一款 SUV 外形的,有支持第二款轿车外形的,有喜欢侧面腰线的,有觉得外观的设计不够简洁的,这一点希望车主们打一架,我就不总结了。噢,对了,车灯的认同感还是很高的,灯厂努力一下。


灯带的线条,认同度最高的品牌设计元素

 

如果在外观上对特斯拉、拜腾和蔚来进行排名的话,我们从车主中得到的调查结果依次是特斯拉、拜腾和蔚来。大家特别提出,海外背景的团队,在造型上还是有一定的创新性。

 

4、希望特斯拉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同时谨慎看待新车厂的交付时间

 

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是,特斯拉车主一致认同电动车趋势是未来,并且希望特斯拉能碰到更多强大的对手,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件好事。某种程度上来说,车主们的价值观和马斯克保持一致,特斯拉造车是为了推动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而并不是一家独大。

 

因此,特斯拉车主在面对新生的电动汽车品牌时,心态也更加开放和包容。

 

在特斯拉的产能困境和新造车交付屡屡延期下,大家都对拜腾提出的 2019 年底的交付时间表示冷静。


但是,拜腾的灵魂是什么呢?


拜腾创始人冯长革


拜腾 CEO 毕福康和总裁戴雷

 

与蔚来的高性能、威马的普及车、小鹏的黑科技相比,拜腾,在它的产品灵魂之下,我看到了它对未来驾乘重新定义的小小野心。

 

在产品原有的舒适区范围内,往外拓展一点点,再一点点。

 

如果把整场活动看成是一场盛宴的话,这就是餐席上即将倒下的一杯酒。

 

有酒才有故事,故事才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