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上)

2017-08-04 祝宝良 中国经济报告

【今年下半年,经济转弱的因素有所增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会继续回落,企业加库存周期行将结束,出口增长存在一定变数。初步预测,三季度GDP将增长6.6%左右,四季度为6.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

□祝宝良

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冲高后略微回落的态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增强,预计下半年经 济增长6.5%左右,全年增长6.7%左右。建议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金融监管,不断化解部分领域的金融风险。坚定不移地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夯实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基础。


宏观经济呈稳中趋缓态势

 

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三个季度小幅回升,今年一季度达到6.9%的阶段性高点,这也是2012年以来首次一季度经济增长超过上年四季度,二季度继续维持了6.9%的增长速度,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稳中有进。


一是经济增速平稳。今 43 30820 43 13280 0 0 2699 0 0:00:11 0:00:04 0:00:07 2699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6.9%,同比分别提高0.2和0.9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稳定发挥了基础性作用,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增幅同比基本持平。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回落幅度更大。基础设施投资降幅较大,房地产投资冲高回落,制造业投资低位徘徊。库存投资增加,自2016年7月,中国进入加库存周期,2017年5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0.8%。出口明显复苏,1-6月份,出口增长15%,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提高。


二是物价水平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2%,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6.6%,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回落,部分生产领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出现阶段性的快速上涨并没有影响到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按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速推算,住宅商品房价格在去年上涨12.3%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仍上涨了3.9%。总的看,中国经济总供求关系比较宽松,物价水平温和可控,既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存在通货紧缩忧虑,但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涨幅过大。


三是就业形势稳定。到2017年6月,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10个月在5%以下,1-6月份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7873万人,同比增加364万人。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增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推动着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实际增长7.3%,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加快0.8和1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在经济当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快速增长,共享单车、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一些新型服务业态茁壮成长。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2%和32.2%。机器人、SUV汽车、太阳能电池、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消费继续优化升级,发展型消费增势强劲。中西药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的销售额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明显高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2.9和13.7个百分点。


取得经济稳中有进的好成绩,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前期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撑了投资。2015年年初到2016年8月,中国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增长。2015年7月到2016年推出的2万多亿元的专项建设基金对基建投资的推动效应继续显现。财政支出加快,PPP项目进展顺利。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去产能、降成本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三是加库存周期拉动经济增长。叠加去产能引发工业品价格回升,中国进入加库存周期,工业产成品库存增加拉动去年三季度、四季度、今年一季度GDP分别增长0.2、0.8和0.8个百分点,估计工业产成品库存增加拉动今年二季度GDP增长0.4个百分点,加库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四是“放管服”和“双创”不断催生新动能。创业创新势头良好,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达到1.56万户左右,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网络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五是世界经济由缓慢复苏转入温和增长,拉动出口需求回暖。2016年下半年以来,美、日、欧盟等国家经济复苏动能增强,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逐步恢复,国际投资日趋活跃。全球市场需求好转带动中国出口由负转正,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均为负拉动0.77个百分点转为分别上拉0.29和0.3个百分点。

 

经济领域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在经济运行稳定性有所增强的同时,经济领域存在的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宏观杠杆率高企、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仍在不断积累,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民间投资下滑影响经济活力。目前,中国民间投资增速仍然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间投资滑落是民间资本应对经济转型、市场需求偏弱、产能未出清的理性反映,但也反映出更深层次问题:一是企业税费、能源原材料、房租、物流费等成本依然较高,在去产能过程中存在企业产能和产量同时受到限制的情况,部分产品如煤炭、钢铁等短期供需关系扭曲导致价格较快上涨,增加了制造业生产成本。二是加强金融去杠杆过程中流动性不时出现紧张状况,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凸现。三是产权保护、法制建设等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比较严重,甄别纠正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进展缓慢,民间企业投资信心不高。


二是防控金融风险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当前,贷款不良率、信用债违约、政府隐形债务、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资本外流等金融风险仍在不断积累,为此,相关部门加大了防控金融风险的力度,先后将理财等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委外业务和同业监管,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文件等。这些措施对防范金融风险十分必要,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短期内,强化监管也带来了流动性紧张,导致市场资金利率上升、债券融资受到较大影响、股市震荡。防控金融风险、维持市场流动性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的确存在矛盾,加强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是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制约经济回升。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部分行业生产好转、利润提高,但是要彻底化解过剩产能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国内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况,钢铁、煤炭、煤电等重点领域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石化、造船、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未着力解决,产能利用率水平继续处于低位。伴随化解过剩产能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需安置的职工数量、处置的债务规模持续增加,这都会抑制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是房地产出现投机和泡沫现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是用来住的,那么房地产就属于实体经济,同时也是支柱产业。如果用杠杆的手段进行房地产投机,那么房地产业就被虚化了。在实体经济盈利下降和货币超发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投资机会和投资渠道,加上土地、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政策不配套,城镇化有关政策不到位,致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旺盛,带动部分大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度飙升。房地产投资收益进一步诱发资金脱实向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不断提高,并推高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成本。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