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磨一剑!本周日,这位南通籍导演的作品将在央视播出,堪称史诗级“读书启示录”

2017-04-21 南通日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大型电视系列片《读书的力量》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该片由南通籍著名导演夏骏总编导,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中视星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夏骏


《读书的力量》共5集,每集片长约30分钟,分《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全民阅读》等5个主题。


该片以跨越半个中国的现场采访,对“读书的力量”进行深入发掘与全面展现,还原书籍改变命运的人类进程,尽显文明史诗格局。


△《读书的力量》剧照,中间的老人饰演蒲松龄



三年磨一剑

以读书与文明为主题


刚接触到“读书”这一题材,夏骏算了笔账:如果将人类历程的30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书籍伴随人类的时间还不足3分钟。“然而就这短短3分钟,文明进入了快车道。”


《读书的力量》摄制组用了三年之久,熹微而作,披星戴月,行走十余省,数万公里,以大量历史和现实镜头来讲述时代沿革之下“书与读书的力量”。


《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追随人类文明的步履,梳理出读书与东西方文明史的深刻关联。从人类石破天惊地发现文字,到2500年前先知们几乎同时来到地球;从东方的伟大发明向全世界扩散,到世界在机器轰鸣中旧貌换新颜;从西方启蒙运动的兴起,到中国的读书人汲取新文明的营养……


△《读书的力量》剧照


《书写人生》:在前三集宏大叙事基础上,落实到具体家族及个人命运。不管是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家族、清代翁同龢家族等名门郡望,还是清代蒲松龄等文学大家,演绎出示范千年的中国故事,有着人类共通的榜样价值。夏骏指出,把一个家族的千年运程串联起来抽丝剥茧、寻根溯脉,发现其兴盛奥秘在于读书至上的祖传家训,向读者传递出启示教益价值。


《全民阅读》:展现“全民阅读” 这一文化工程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长远意义。互联网诞生,改变了人类数千年文明传承的方式。在“微生活”包围的世界里,读书不仅关乎个人修养,还关系到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当深圳“把城市中心地带最值钱的土地用于书城建设”,当武汉“把图书馆办到每个地铁站”,在夏骏看来,这是当代中国最为可喜可贺的文明果实。


夏骏在全片结尾断言,全民阅读,是一个国家走向精神文化大国的出发点。“只有让曾经流浪漂泊的文化灵魂归来,才有可能成就令人尊敬的形魂兼备的伟大国度。”



纪实加三维

以史诗风格为特色



“要做出新时代的‘劝学篇’。”纪录片立项后,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良成对夏骏及其作品予以厚望。


此前,夏骏就分析过,从一般意义上看,这个本也可以拍摄一些“读书成就人生”的典型事例,类似于“十大读书成功人物”之类内容。这种操作较讨巧、易完成。


在与张良成探讨后,夏骏确定“表扬稿式的报道主题单薄,较易被时代所捐弃”。 自己必须做出有分量的作品,契合全民阅读的时代主题,召唤更多的中国人捧起书本走向文明。基于这种目标,夏骏选择了一条虽相当费劲但具有深远价值的文明史诗片创作之路——


△夏骏摄制团队工作现场


01

主题深刻


眼界决定了整部片子的走向和风格。有百余部电视作品主持摄制经验的夏骏,把“书与读书”放在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脉系中,梳理出一个早就存在但缺少直接宣示的主题人类文明史从深层意义上看,就是“书与读书”所塑造的。


“人类从蛮荒走来,积淀了海量知识与智慧,以书本的形态承传累积数千年,这就是所谓‘文明’的核心部分。人类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万物之灵长,就是凭借着这些伟大书籍的教诲指引。”夏骏把控住全片的主题与基调,使之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还具备全球眼光。


02

纪实加三维


在实际拍摄中,摄制组动用了来自七个国家的近百名演员,参与再现东西方文明史中那些文明巨人的形象与故事。除了纪实手法拍摄,该片还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将难以表现的历史场景还原出来。


△夏骏摄制团队工作现场


03

解说平实自然

言及电视片解说词,夏骏说,该片解说自始至终平实自然,而非主观煽情、竭尽美言。“平实的语言,借着文字的魅力,才能让观众沉浸在读书的史诗情怀中,去回味片子的情节和镜头。”


04

融入学术理念


该片在发挥电视媒体特有个性的同时,还融入了人类学等先进学术理念,采访了数十位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科学家等,使片子经得起推敲,耐得起咀嚼,有一定的文化分量和更深远的传承价值。



读书启示录

以阅读强国为目的



几番修改,几番补拍,《读书的力量》终在央媒面世。在具体的叙述中,该片始终坚守人类情怀与历史情怀,并将其融入每个镜头和每句解说中,使人们透过画面能够获得真正的思考。


据悉,电视系列片《读书的力量》同名书籍同期出版发行。在本书“编导后记”中,夏骏袒露忧心。他写道,人类是一种精神载体,对待物质的井喷,需要同等强大的精神文化来审视驾驭。物质和精神,犹如两条腿走路,如果一条腿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另一条腿生长速度严重滞后甚至萎缩,病态就必然呈现了。义利之间,失衡的选择就可能出现巨大偏颇。



文化是国家的生命线。知识积累的多寡,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也将决定一个城市的终极价值。中国政府十余年来持续推动的“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全面开花结果,以立法等制度化设计推动全民阅读,更是将这一国家文化工程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


夏骏希望通过此片,让观众明白一个道理:即没有书籍的发明、进化、传承,就没有近两千多年来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进化,也就没有所谓的文明史。在物质以超常速度成长的时代,精神的建设必须及时跟进,而文明重建的必由之路又毫无疑问的离不开全民读书。


106岁的杨敬年先生(中),《国富论》翻译者,南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常修泽先生(左),清华大学教授。


“读书的力量,永远是全人类最珍贵也最伟大的力量。希望家乡父老收看本片时,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因为南通是中国近代文明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张謇先生一个人就曾经兴办过370个学校,这就是近代读书的先驱,也是南通文明开化、人文发达的根源所在。读书,本来就是南通人的长项,当代和未来更应该发扬这个优势,成为以读书改变个人命运、提升城市境界的新时代先锋。”夏骏感慨,有幸主持大型系列片《读书的力量》的创作,也是一生中最光荣的事业篇章。



文图/南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君怡

编辑/丁建华 高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