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莲花生大师传》 | 一部不容忽视的史诗巨著!

2017-08-31 洛珠加措 图博特藏文化网

点击上方“图博特藏文化网”可以订阅哦

《莲花生大师传》

一部不容忽视的史诗巨著

      对于藏族史诗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近年来已在国内外藏学界形成一股热潮,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论述《格萨尔王传》的文章和书籍日益增多,根据史诗改编的电影、戏剧也陆续同观众见面,形成了继《红楼梦》研究之后,又一门以某一单独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的跨国研究新学科,影响愈来愈广。

  与此相比,另一部藏族长篇史诗——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文史价值上都不逊于《格萨尔王传》的《莲花生大师传》的研究领域却至今无人问津,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事实上,作为藏族文学史中具有永久魅力的典范作品,作为已经在国外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在国外藏学界一直备受青睐的伟大史诗,《莲花生大师传》是一份了解藏族历史,研究藏族群体性格、民族心理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的宝贵资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块独放异彩的瑰宝。

  《莲花生大师传》的存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但《莲花生大师传》在佛学界以外的研究领域被冷落,却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应有的风范是不相适应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下面我就《莲花生大师传》的内容、风格、版本流传情况等做一介绍,供学术界诸同仁参考。

一、莲花生大师及其历史功绩


       佛教传入西藏的历史,一般是从吐蕃第28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代(公元254年开始)一批包括《宝箧经》和小金塔在内的佛教文物传入西藏开始算起的。但当时藏族尚无文字,无人认识这些经咒,所以只是作为玄秘神物,供养府中,佛教并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传播。佛教在西藏的真正传播,是从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时代创立藏文字开始的(也有人认为在这之前藏族就有自己的文字),这主要体现在翻译观世音菩萨的二十一部经续,颁布十善法,从尼泊尔和唐王朝各引进一尊释迦牟尼佛像等事件中。

       到了赤松德赞时代,佛教在西藏得到大规模发展。赤松德赞为了提倡佛教,派使臣到沙河尔国(今孟加拉国)迎请该国王子希哇措即静命大师到吐蕃传播佛教。希哇措抵藏后,赤松德赞亲自顶礼迎接,并师从大师学了很多正法。在希哇措的建议下,赤松德赞决定创建吐蕃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但遭到了朝中一些大臣、贵族的极力反对。这些人为了阻止佛教的传播,勾结社会上的一些人煽动闹事,使桑耶寺的修建工程难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希哇措建议赤松德赞派使臣到尼泊尔迎请莲花生大师,以扶正压邪,弘扬佛教。赤松德赞采纳了希哇措的建议,派使臣前往尼泊尔,请来了莲花生大师。由此,揭开了藏传佛教历史的第一页。

       莲花生大师原本是印度西部的乌仗亚那国国王安扎菩提的养子,后立为太子。因在宫殿顶部舞蹈时,手中的天杖不慎掉下来,将大臣嘎玛拉德的儿子砸死,触犯了王法,被流放到寒林坟。在那里,他做了密宗瑜伽行者,专修等持,开始了他的修行生涯。正当莲花生大师一心修行时,乌仗亚那一带的嘎悟肖国国王嘉兴拉扎倒行逆施,试图将他的臣民引上邪路。莲花生大师得知这一情况后,遂用一条蛇束起自己的辫子,上身着人皮衫,下身穿虎皮裙,手持铁弓,以威力征服了这个国家。因此,人们称其为“罗刹先达拉奇达”。

       但嘉兴拉扎不甘心失败,率兵把守住各个关卡,沿寒林坟的各个沟口向下搜寻,阴谋杀死莲花生大师。结果莲花生杀死守关士兵,逃出了包围圈,所以人们又称莲花生大师为“出逃青年”。这以后,莲花生大师又先后到沙河尔的大坟墓、乌仗亚那索萨洲坟墓、粗变林坟等地修行,并征服了那里的空行母们。空行母们敬其威严,称其为“威猛金刚”。此后,莲花生大师又以比丘瑜伽行者等不同身份出现于印度的菩提伽耶。后在扎巴哈德大师处正式出家为僧,取名释迦森格。在比丘尼更嘎姆处接受了密宗灌顶,比丘尼赐予他洛丹秋色的名字。又在江白西年、宏嘎拉、扎巴哈德、纳嘎孜纳、茸布古亚、玛哈巴扎、达纳桑直达、先达嘎尔巴、舍利森等十一位大师处学习了内外文殊经等很多正法。以后又到印度南部的持舟山马拉德嘎岩洞,专修无量寿佛,得到了持明寿的正果。此后莲花生大师到扎兰达拉的坟墓修行,正逢菩提伽耶被四名世妖术的外道师各领五百徒弟包围,这些外道师要同佛教徒打赌,展开辩论。菩提伽耶的班智达们虽然有把握在辩论中取得胜利,但苦于不懂妖术,所以不敢和外道徒辩论。

       当他们听说莲花生大师正在扎兰达拉修行,便前去请大师帮他们调伏外道徒。于是莲花生大师修了调伏妖魔的等持,帮班智达们在辩论中取得了胜利,并将企图飞向天空的外道徒们用期克印手势转动火轮,全部烧死,把外道徒的城市彻底摧毁。因此,莲花生又被人们成为“雄狮吼师”。随后,莲花生大师来到羊里肖岩洞继续修行,修行期间调伏了那里的神神鬼鬼。就在这时,远在北方的吐蕃国国王赤松德赞的使臣巴梅赤协前来迎请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遂应邀来到吐蕃。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桑伊海宝日山上,莲花生大师召集了当时在吐蕃境内的所有山神妖魔,命令他们必须遵照佛陀的十善法行事,协助赤松德赞创建佛寺,弘扬佛教。那些山神妖魔一一应允,不敢违旨。莲花生大师又册封其中能施展妖术的神仙为护法神。为此,他们齐心协力地帮助赤松德赞治理朝政,弘扬佛教。

       由于莲花生的到来,桑耶寺的修建得以顺利进行。藏历马年,桑耶寺的修建工程全部完工(藏历虎年开始兴建)。在这些功业圆满完成之后,莲花生大师和静命大师准备返回家乡,但在赤松德赞的苦苦挽留下,继续留在吐蕃,并按照赤松德赞的意图,设立译经院,带领以毗茹札那为首的108名译师,大量翻译佛教显密经典,普及佛教教义,使佛教讲修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现在仍存在藏区各地的显密经典大多数都是那个时代翻译的。其中《内密宗续十八部》是由莲花生大师和觉如奋义坚赞二人翻译的,《密宗无上瑜伽部》是由静命大师和嘎哇白则二人翻译的,两部佛经的翻译前后用了12年的时间。

       赤松德赞时代,吐蕃除了迎请莲花生大师和静命大师为首的印度和尼泊尔的班智达外,还从唐王朝请来了汉地的高僧,从象雄国请来了苯布教教师。由于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伟大学者把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都带到了吐蕃,因而使得吐蕃这个处在蒙昧黑暗中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佛光普照的文明之地。所以这些班智达们的恩德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尤其是莲花生大师,作为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对于藏族文化和藏民族个性心理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莲花生大师在吐蕃居住的时间有18个月、6年、18年、51年等几种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对于莲花生大师这样一个法力无边的大德来说,已经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出现不同的记载,是可以理解的。

二、《莲花生大师传》的来源、数量和版本


       关于《莲花生大师传》的数量,有人粗略统计,约450卷、1500余部、700余万诗行,可谓卷帙浩繁。

       《莲花生大师传》分为两大部分:著作部分和伏藏部分。

       著作部分既有密宗前译派学者的作品,又有密宗后译派学者的作品。由于各教派学者根据自己对佛与世界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去撰写莲花生传,因而每部传记从内容、数量到创作风格都各不相同。以密宗前译派即宁玛派学者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为例,有的是莲花生个人的传记,有的是莲花生大师及诸弟子的传记,有的涉及到国王和诸译师及大班智达等大德们的传记,有的讲的是莲花生大师在吐蕃大地调伏妖魔鬼怪的故事,有的记述了莲花生大师、静命大师和赤松德赞三圣将佛光引照到吐蕃国的经过。

       就创作风格而言,有的是按照藏族传统的创作手法写的,有的则引用了印度南方派和东方派共同与非共同的诗歌写作方法。四川甘孜地区白玉寺大格西索南嘉措扎央在19世纪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深海明宝》一卷,便自始至终沿用了印度东方派的写作手法,成为藏族诗歌体式的示范作品。该书的木刻版至今仍保存在四川德格印经院。密宗后译派即新译派学者也创作了许多《莲花生大师传》。觉囊遍知师多罗纳塔(《印度佛教史》的作者)的《莲花生大师三信传》和觉囊喇嘛?洛珠扎巴的《莲花生大师传》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部。

       其他教派的学者创作的《莲花生大师传》也为数不少。《无量寿持明大师莲花生传》便是其中的一部,是由苯教学者创作的,共八大卷。

       伏藏部分是《莲花生大师传》的主要部分。大小伏藏师们前前后后发掘整理的莲花生传记的数量是十分可观的。据记载,19世纪以前藏区共有108名大伏藏师、1500余名小伏藏师。这些大大小小的伏藏师除了发掘出《胜者愈传》、《持明言传》、《数趣耳传》、《奉教授传》、《宏愿灌顶传》、《空行授印传》、《大圆满传法》、《八大修行法》等深奥的伏藏法外,几乎每人都发掘出了一部《莲花生大师传》。有的甚至发掘出好几部。如著名的伏藏师尔金林巴一人就发掘出《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莲花生大师传略》、《莲花生大师五部传记》等7部莲花生传记。此《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是根据莲花生大师自述,由弟子依西措杰记录伏藏,经雅尔杰?尔金林巴发掘,经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校对,或手抄或印刷,传播于世的。该书第一个汉译本由洛珠加措、俄东瓦拉翻译,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室编辑,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6月问世。青人版《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也是迄今为止所有的《莲花生大师传》中唯一的汉译本。

       伏藏师白玛林巴发掘的《莲花生大师传》在数量上和艺术水平上都比其他莲花生传记高出一筹,因而有“莲花生大师传之王”的美誉。

       由于伏藏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藏区至今兴盛不衰,新的伏藏师仍在不断出现(笔者工作所在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就有甘德县的白玛东保、班玛县的吾才、达日县的古茹等好几位伏藏师),所以,从宁玛派的第一位伏藏师桑结拉玛(公元10世纪人)算起,到目前至少已有2500名伏藏师。如果按《伏藏师传》、《宝伏藏》、《宁玛派历代上师传》等史书记载的每位伏藏师至少有一部《莲花生大师传》计算,这部著名的长诗应有2500部之多。当然,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个估计。但即使把这个减去一半,也仍有1000余部。如果全部编印出版,约在450卷以上。再加上历代学者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相信总数会超过500卷。

       《莲花生大师传》传世版本多为木刻本,木刻版在藏区数量很多,有的《莲花生大师传》一部就有好几种版本。比如尔金林巴发掘的《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仅在安多地区就有塔尔寺印经院木刻版、甘肃合作寺印经院木刻版、青海化隆科巴村木刻版、同仁双朋西村木刻版、甘肃卓尼县木刻版、四川阿坝州四土嘉绒木刻版等好几种版本,再加上近年来四川民族出版社和青海省海南州印刷厂等出版印刷的铅印本和一些油印本及复印本,数量越来越多。

       《莲花生大师传》的版本除了用墨书写的外,很多寺院还藏有黄金粉、银粉、海螺粉、朱砂等特殊材料书写的手抄本,个别家庭也藏有这种珍品。

三、《莲花生大师传》的写作风格和基本特点


       由于来源和作者不同,每一部《莲花生大师传》的创作手法、写作风格都不相同。从总体上看,《莲花生大师传》既具《诗镜》所归纳的藏文诗歌的韵律与规则,又有民间说唱体的意味与情调,适合朗诵、方便背记。书中有大量佛教专有名词,但读起来流畅婉转,毫无滞涩阻隔之感,口语和方言的运用也十分鲜活自然。

       《莲花生大师传》堪称藏民族的文学教科书。著名学者才旦夏茸对于《莲花生大师传》的文学范本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令人信服地指出:“《莲花生大师传》的写作风格,就是历代吐蕃法王们统治全吐蕃时的写作风格。”

       本文以尔金林巴发掘的《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为例,试析其艺术特点。

       首先,《莲花生大师本生传》的结构颇具特色:先是数线并举,然后加以收束。貌似天马行空、散淡随意,实则张弛有度、脉络分明。作者先从西方极乐世界写起,亿万颗星球,无数个世界,数不清的佛陀,看不尽的人烟,视野何等开阔,精神何等浩渺!莲花生降临人间,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妖邪魅惑,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天上地下、山林湖泽,无所不在、无处不往;书中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佛法外道、妖魔鬼怪,万千气象,奔来眼底,世间沧桑,变化莫测……正当读者眼花缭乱之际,吐蕃使者前来邀请莲花生大师,从此画风一变,势如奔流,一泻而下,以一个社会集团为核心,集中笔墨,写尽人间方圆长短。史诗浓墨重彩描绘的,本来是一幅生机勃勃的人间画面:莲花生大师帮助赤松德赞整肃纲纪、建筑庙宇宫殿、教导弟子、培训译员、翻译佛经、驳斥外道、伏藏经书;赤松德赞励精图治,坚定信仰,不仅自己虚心求学,还广开国门,邀请外国学者入藏讲学,派遣本国青年外出求学,以此强本固基,启蒙民众,造福社会,强化民族意志,树立民族精神……但史诗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却是生死幻灭、缘聚缘散、因果报应、万法皆空的哲理。史诗结尾,莲花生大师针砭时弊,指点迷津,预言未来,令吐蕃民众心服口服,恍然大悟。

       其次,《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记载的史实可考可信。作为诗歌类文学作品,史诗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字里行间不乏夸张的描写,充满神奇的想象,有着梦幻般的效果,显得光怪陆离,绚丽多彩。但是,在描写人物、记录史实之时,却像史官一样,一再采取纪实手法,将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读者。比如,僧人莲花生与国王赤松德赞宾主之间首次会面,究竟谁该拜倒在地给对方顶礼,双方各有想法,谁都不肯向对方低头顶礼。僧人认为,沙门不向王者敬礼;国王认为,臣民必须礼拜国王。怎么办?作品深入细致地描写了会面现场的情形和莲花生的心理活动,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又比如,史诗详细记录了桑耶寺的建设过程、建筑规模和开光典礼仪式,连殿堂佛塔的捐资人的名字,都一一记录在案。后人只要把相关章节、段落摘录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部完整的诗歌体寺院志。《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还精确地记载了莲花生大师的进藏路线以及一路走来降妖伏魔、讲经说法的经过,这些地点以及大师在这些地方遗留的踪迹,现在都已成为圣地,成为青藏高原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四、《莲花生大师传》的深远影响


       宗教可以激发信仰者的欢喜赞叹之情,宗教领袖的言行举止可以启迪信仰者长久沉思并逐渐领悟生命的意义。《莲花生大师传》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足以引导藏民族从史诗中感悟人生,将其义理纳入日常生活,成为行动指南,成为心中的依怙。史诗流传造就的风俗习惯,如今已成为藏民族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如,人们在为自己的上师祝寿时会向莲花生祈祷:“请求莲花生大师赐我上师长寿!”为父母子女祈福时会向莲花生祈祷:“请求莲花生大师给予加持,愿我的父母来世降生西方极乐世界!”“请求莲花生大师保佑我的爱子爱女!”“请求莲花生大师让我的儿子脱离疾病的折磨!”又比如,一些常用的祝颂词:“愿莲花生大师赐恩!愿一切众生幸福!请求莲花生大师把我们引向解脱的道路!”“请求莲花生大师赐恩!使我圆满完成今天的工作!”“请莲花生大师今生来世给予加持!”等等。再比如,一般人家饭前要念完一段供茶词才能用饭,颂词说:“生于莲花之中的印度大班智达莲花生大师于我藏族有大恩大德,现在西南地方调伏罗刹,敬请莲花生大师享用供品!”就连出门上路,也要先念《莲花生消除障碍词》、《大如意词》、《速成如意词》等,以求平安。

       在草原上,民众把自己和众生今生来世的幸福寄托给了莲花生大师。在教政合一的寺院和宫廷里,官方也将莲花生请上了神坛。寺院举办重大宗教活动,原西藏地方政府举办重大政治活动,都要向莲花生大师祷告祈福。寺院在修建佛殿、佛塔时,要组织僧人在典礼仪式上念诵《莲花生大师传》,以保证修建工程顺利进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管理工作中遇到大的困难,要动员各地的宁玛派僧人念《莲花生大师传》以消除灾难、恢复平安。藏区众多的塑像和画像中,有相当数量是莲花生大师的造像,其中有泥塑、石雕、木雕及金银铜塑像,也有唐卡、壁画、绣像、纸画、药物画。布达拉宫的持明殿,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至今仍保存有很多莲花生大师的造像,手工绘画坊、文化商店里,新的莲花生大师的绘画塑像更是到处可见。

       总之,《莲花生大师传》已在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千百年来,藏民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风俗习惯,都明显地透露出《莲花生大师传》的广泛影响。研究藏族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和大专院校学生,在做田野调查和社会调查时,不妨留意一下当地风俗,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如能以此作为研究课题,必能形成丰硕成果。

       藏族是一个懂得知恩报德的民族,对于历史上那些为藏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大德乡贤们,总是会用各种方式歌功颂德,长久纪念。知名学者才旦夏茸教授用梵文书写的一幅“向莲花生大师致敬!”书法作品,现已成为藏区许多人收藏的艺术珍品。这表达了人们对才旦夏茸教授渊博学识的敬重和优美书法的热爱,最主要的是才旦夏茸教授写出了全体藏族人民的心声:“向莲花生大师致敬!”


                                             洛珠加措

                                   1992年写于果洛

本站相关文章:

预言 | 1000多年前莲花生大士的警示预言!

藏历六月十日 | 恭迎莲师诞辰日 莲师荟供日 千劫佛节日 作何善恶成十万倍 !

文章来源:藏人文化网

图片来源:图博特藏文化网

编辑排版:图博特藏文化网

投稿\投诉:tibetancc@163.com


图博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媒体中心 


 关注  

文化 | 历史 | 宗教 | 影视 | 人物 | 社会 | 新闻

        侵权请联系删除 | 欢迎投稿 | 转载请注明      

联系方式:                                   weibo:

微信:tibet_culture323                 @图博特藏文化网

投稿:tibetancc@163.com           @Tibetan-阿尔戈·哈尔甲

Q Q :343207861/3184322253   @四川图博特文化传播有限公


【个别二维码请直接用手机或保存图片后扫描 】

                                          


                                                  

 手绘唐卡|佛珠|佛像|藏香|文玩收藏|唐卡创意|藏式创意

微信:tibetcenter

淘宝:图博特藏文化元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