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怎么样才能拍好对手戏场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对手戏场景,是构成一部影片的基础部分之一。导演和摄影师、剪辑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就是让观众通过两个演员表演状态正确地领会剧本的目的,并感同身受。
对手戏场景拍摄的绝不仅仅是台词,那样的话录音就可以办到。也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那样的话,固定机位拍摄舞台剧也可以办到。更不能理解为随意的表演与镜头的组接,那样导演的场面调度和镜头的组接语法也无从谈起。
对话场景,是被严谨设计的,周密安排的,反复排练取舍的一组事件的有机组合。
在拍摄对手戏场景时我们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对话内容;一个是典型氛围。在这个前提下导演要设计合理的事件,为对话和典型氛围的烘托服务。那么导演设计的这一系列合理的事件就涵盖了:演员走位、动作表情、说话时机、拍摄轴线、表演、机位、镜头运动等。
以下要谈到的关于对手戏的调度拍摄问题,也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导演和摄影的工作技巧。为了方便理解,将对手戏的场面调度依其特点做简单分类,相信会有所帮助。
平行的叙事
平行叙事的方式更有利于观众理解场景内容,因为信息交叉呈现,所以结果的出现也就很顺畅。
动作和反应是整部影片都在考虑的问题,从拍摄到剪辑的过程中,导演始终要将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有的时候甚至是多条线索中的动作和反应并列组接,最后这成为了整个故事结构的并列组接。
在操作中,应用平行组接的方式来讲故事和突出典型氛围,方法有两种:
第一,短的单镜头的组接:即几个动作,不同角度,短镜头,多机位,连续剪辑。
第二,长的主镜头的组接:即整个动作,不同角度,长镜头,多机位,选择片段平行剪辑。
第一种方法必须要在所有镜头都组接到一起后才能看清楚整个事件的逻辑关系。第二种方法其实是将多机位拍摄后的素材中最好的片段并列剪辑起来。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在操作中都会让拍摄出来的镜头富于动作性。
在对话场景的拍摄中,平行的叙事让对话的双方动作和反应相互交替,相辅相成,交替提供故事发展所需的信息,以后成完整故事。平行叙事是把需要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最好途径,画面感觉比用一个镜头记录整场戏要精彩得多。
剪辑理念的介入
剪辑是以时间基准点的,镜头是空间区域内的画面,它由电影银幕的景框和摄影机拍摄到什么而限定。
现在电影很少有用单独长镜头来叙述故事情节的,需要镜头和剪辑结合,去构建真实有灵魂的故事,创建场面调度的空间和时间。剪辑已经提前进入拍摄视角,用剪辑的思维去指导拍摄调度。
剪辑要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有可能看不懂,或是理解的内容与导演想传递的相违背。
剪辑还要注意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
如果画面中主体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可以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流畅的动作和视觉画面。
如果两镜头中的运动效果是不连贯的,在拍摄时要拍摄一个完整动作后带有落幅的镜头和带有起幅的镜头,使这样的两个镜头相接,起幅就是在拍摄运动镜头前保持静止状态的两三秒钟画面,落幅就是运动镜头即将结束时停止的两三秒的画面起幅与落幅就是相对的静止,这就是静接静。
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画面要与一个摇镜头画面相接,那么摇镜头的开始画面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画面与一个固定镜头画面相接,那么摇镜头结尾画面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
有时为了在内容或是画面上有强烈的个性与突出感,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镜头长度的把握
镜头长与短是画面中想传递的信息与内容决定的。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可以选择近景或特写。
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一定时间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可以选择远景、中景。
镜头时间的长短是导演对内容的把握,是他想传递给观众的一种感受。如果在5秒钟的画面中,已经完全体现了导演想传递给观众的内容,那么10秒钟的画面除了会让观众感觉到拖沓,而且可能会使观众解读出与影片主旨相悖的内容。
镜头色彩的统一
画面组接时要注意上下镜头的色彩关系是否统一,把明暗关系或者色彩关系对比强烈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会使观众感到跳跃和不舒服,影响内容通畅表达。
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的导演,在场面调度上就会考虑到摄像机机位、景别的设计是否合理,对后期剪辑是否有利。取景框中光线的色彩,道具与演员服饰的色彩这些是否符合剪辑的要求。
场面调度已经彻底颠覆和延伸了它的本身意义,更在影像技术的传情、表意等特性上,超越和正在超越其内涵和外延的运用,特别是在影像艺术和视觉艺术范围内,拓展和提升了场面调度的画面语境。
(转自 导演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