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采用超微观+显微摄影,第一集就馋哭了.....
10月28日21:15浙江卫视将播出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该片由《舌尖上的中国》1、2季总导演陈晓卿执导,足迹遍布中国城乡及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纪录片共分为七个篇章——“山海之间”、“滚滚红尘”、“落地生根”、“肴变万千”、“香料歧路”、“江湖夜雨”、“万家灯火”,从食材的发展流变、国人烹饪手法的进步、舶来品带来的影响与融合、中华美食的继承与传播等多种方向,将食材作为文化信息纽带连接时间与空间。
对于为什么选择在浙江卫视播出该片,总导演陈晓卿表示:“其实我们以前从拍《舌尖》开始,每一个拍美食的片子,如果从省来分,浙江是最多的。而且有很多朋友来进行浙江美食的介绍,所以是非常好的合作。”
跨国取材实现共通 丰富镜头增添“滋味”
和《舌尖上的中国》局限于中国饮食文化不同,《风味人间》把镜头瞄准了全世界的餐桌。走出国门,发现跟尝试鲜为人知的地域食材,是《风味人间》的一大看点。
此次美食取材,总导演陈晓卿带领团队走遍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探寻了多样的食材属性,更多的是在寻找“中西方的不谋而合”。
比如第一篇,摄制组就将徽州的农家火腿和西班牙火腿的腌制、贮藏、品尝方法的异同放在做了一起比较。以上镜头在浙江卫视的预告片中虽然只出现了几秒钟,但已经被敏锐的网友捕捉到,“真香”二字多次出现在中国蓝的官微评论中。
陈晓卿说,“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中国从来不是食物的孤岛,不是什么东西都只有国内有,秘鲁那满街的名词都写着吃饭(音译)。”
本次拍摄,陈晓卿邀请到了“美丽科学”团队合作,使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新方式,在镜头下将食材无限放大,以肉眼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分子级”画面向观众展示食材内在的化学变化。比如,第一集里,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冰晶如何在马肉中发展成形。
陈晓卿幽默地说,“美丽科学”和自己合作其实有点吃亏:“他在我这需要服从指挥,我会给他一点地方,但是他不能抢戏。我可以告诉你螃蟹的肉遇到酸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可能变化的那一霎那我就走了,但是你要知道他们拍了很多条螃蟹腿,剪辑起来非常的漂亮,像街头的舞蹈一样,揭开了面纱。”
除了美食镜头的可圈可点,陈晓卿团队对于自然景色与人物镜头的拿捏也十分出色,草原牧场的朝暮景象、海浪逆行的震荡颠簸、人们准备食材的认真态度与烹调成功后的笑脸,都为这部纪录片增添了更加纯粹的、生命与生活交融的真正“滋味”。
陈晓卿笑谈拍摄经历 素材选用200比1
拍摄第一篇“山海之间”中的旗鱼时,因为气候原因,旗鱼的捕获量一直不佳,而为了等待一只旗鱼的出现,整个团队足足在拍摄地呆了五天。因等待旗鱼出现积累的大量素材,经过剪辑,在正片中出现的也就短短几十秒。然而,这短短几十秒上却是光彩照人,看片会上,当看到少年在船头高高跃起,把钢镖掷向海浪中出没的旗鱼那一刻,记者们集体屏息凝神,直到旗鱼被艰难拖到船上,大家才舒出一口长气。
陈晓卿表示,在这次《风味人间》的全部拍摄中,素材的精选占比达到200:1。《风味人间》拍摄耗时一年半左右,一般这类的片子拍摄需要一年的周期,因为要能看到四季的变化。而陈晓卿的团队对自己要求更高:“我们不太一样的是,我们调研的时间非常长,在前期不待机的调研时间跟拍摄时间差不多长短。比如我们在那拍摄十天,那我们的准备调研时间也差不多是十天,找到那个人,找到那个有趣的食物,找到那个最典型的环境,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长的。这也是这一类的纪录片的商业纪录片的共通的特点,我们叫田野调查,实际上是人类学社会学的工作方式。”
“食物里面自带密码,这个密码就是文化”,是陈晓卿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对食材不断探索和记录的初心,当从食材的根源出发,人和世界的联系,人与人的“冥冥之中”,都会陆续得到答案。
至于拍摄时遇到的难事,陈晓卿表示:“我特别不喜欢说拍纪录片困难这个事,拍纪录片本来就是一个挺难的事,如果说没有困难那还拍什么纪录片,而且它跟节目的好坏也关联不大,只能作为一个谈资,比如说,像我们在哈萨克的那个冬牧场,零下三四十度,没有取暖设备,都是带着高山睡袋在车里面睡,就这样过了十天。”
当精美的食材遇上匠人的精心,这场源起于食物的盛大宴会定不能错过。
文 | 钱卓君、毛若皓
转自 | 都市快报
【热门推荐】
移动拍摄新福音!ARRI SRH-3&Black-Tek联合发布会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