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视角】影视业已进入“高手过招”的品质传播时代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4-05

作者 | 本刊主编 李新民

订阅 | 010-86092062

李新民

本刊主编

中国影视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总体上由供给不足进入到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新时期。近年来,电视剧的制作量年均约450部(1.5万集),但收视超过0.5%的不多,突破1%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剧在“零度”上下挣扎。


电影的年制作量在600部左右,但票房收入能超过10亿元的不到10部,有约一半的影片未能进入影院放映,成为次品甚至废品。


网络视频更是良莠不齐,数量浩若烟海,但真正能成为流量之王的“网红剧”屈指可数。


刚刚过去的2019年国庆期间,电影市场苦乐不均的景象引人注目,《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重点献礼大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


据权威统计,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达50.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6%,观众达到13.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9.06%。其中上述三部影片的市场份额高达九成以上,其余十余部影片总吸金率不到10%。


大片叫好又叫座,烂片费力不讨好,内容品质已成为影视业兴衰成败的“命门”,中国影视行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全媒体时代,影视内容的制作海量增长,可是人的眼睛只有不变的两只,每天能用来观赏影视节目的时间,也还是只有那么几小时。有限的可视需求与无限的影视供给可能,必然吊高受众的口味。精挑细选的消费需求,倒逼影视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提升质量效率,在全行业建设高质量的制播体系。


特别是电视行业,无论是节目的制作能力、制作时长、播出时间、制作设施、从业人员、开播频道、开设栏目都是世界之最。


短短六十年,中国电视已经建立起了几乎所有节目类型的制作体系,在大型晚会、大型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直播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是名副其实的电视第一大国。


但也应看到中国电视制作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不仅电视制作的设备大量依赖进口,而且节目的式样、形态仿制多,原创少;一般性节目多,精品少;整个行业品牌建设不足,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曾经支撑中国影视制作的要素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受众被网络视频分流,市场被挤压;今日头条等平台型新媒体快速崛起,电视的影响力下滑;技术的迭代加快,电视业应接不暇;制作成本刚性增长,广告收入持续下滑……


如何开源节流,提高电视行业的效率,成为电视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挑战。


我国影视业正在进入“高手过招”的品质传播时代。


从社会大环境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提高质量和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必然要求影视业改变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从消费结构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向个性化、高品质化升级,这种升级需求也包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它促使影视业发展转向高质量的轨道。


从发展前景看,影视行业已进入创新发展的活跃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新的影视技术正处于大爆发和大普及的关口,新的技术必然催生出许多新的影视消费模式、产业模式以及生产方式,为丰富影视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改善服务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为影视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高质量发展既是党和国家对影视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各级影视机构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以《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为代表的正能量吸金大片,和以央视、湖南、江苏、浙江等头部电视台为引领的中国主流影视业,在质量兴业方面的成效证明,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当、行动有力,中国影视行业完全可以在“高手过招”中,实现新的突破。

END

【推荐阅读】

2020年中国广电开启5G商用!各大“黑科技”刷屏世界5G大会

“央视频”C位出道,央视Boys在等你

罐头视频创始人刘娅楠谈短视频创作及运营
11期热点&导读:70周年阅兵庆典拍摄制作技术亮点;专访资深视效技术指导林振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