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视角】当变老的电视遇到高老龄化社会
作者 | 本刊主编 李新民
订阅 | 010-86092062
李新民
本刊主编
曾经老少通吃的电视,如今被不少年轻人抛弃,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成为电视的主体观众。正当人们对变老的电视命运担忧时,一个引发媒体生态变化的趋势——高老龄化社会正在走来,高老龄化社会对电视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
01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高老龄化社会
按照有关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7%)为老龄化社会;而60岁以上人口占20%(其中65岁以上占14%)。为高老龄化社会。由于出生人口的减少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中国60岁以上人口在2000年达到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到2001年达到7%,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60年代“婴儿潮”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未来若干年,每年新增老年人口将超过1000万,中国迈入高老龄化社会的步伐远远快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到2019年末,中国1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到2023年前后,中国将进入高老龄化社会。
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中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庞大,2020年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2.6亿,是日本人口的两倍,接近美国的全国人口,2030年将达到4亿,接近欧盟27国人口规模,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
02
高老龄化对于电视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老年人口多,老年人又是电视的主要观众,但中国电视的老年节目却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总量低。随着高老龄化社会来临,老龄化不仅是人口比例和规模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老年群体更替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生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变老。
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作为传统老龄群体,那么建国初期到60年代初出生的人口就属于新老年群体。2020年,新老年群体占全部老年人口超过60%,2030年将超过90%。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仅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健康状况、较充裕的经济收入、较强的消费意愿,而且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性。
近年来国家在养老、医疗和扶贫济困等方面投入逐年增大,新老年群体更加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快乐健康,高度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不仅创造了新的需求,也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庞大的“银发经济”。
挖掘人口高老龄化给国家,特别是电视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电视业走出困境的机遇。
03
我国老年电视节目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是宏观认知层面。近年来国家从战略高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中宣部等1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文化建设的意见》,国家各种政策频出,扶持力度加大,但要“形成老年文化建设新局面”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电视领域,认识高度不够,行动力度欠缺,“银发影视”整体效果不显。
二是市场价值层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在刚性需求和政策鼓励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养老产业正在形成,巨大的“银发消费”使专门针对老年受众的节目,因符合精准广告投放的定位要求,日益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整合力是新媒体难以匹敌的,“银发受众”忠诚度高,稳住并扩大中老年群体,有利于遏制甚至扭转电视收视影响力下滑的趋势。
三是电视操作层面,当前的老年节目数量少、专业性不强、内容单一、品质不高、缺乏人文关怀。相对于竞争惨烈的青少年节目,老年类节目无疑是一个巨大“蓝海”,由于进入门槛低、发展潜力大,特别适合处境艰难的二、三线省级电视台和地方城市台。有眼光的媒体管理者、经营者完全可以放手一搏,这既是适应新时代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也是电视媒体困境中崛起的战略性举措。
END
【推荐阅读】
5.48亿!总台5G新媒体平台项目落地
走上银幕耗费十多年,金狮奖提名影片《被涂污的鸟》拍摄幕后
“解剖”四大热门高新技术影像格式,影视业要“变革”了?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