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剪辑师群像系列(一) ——杜媛:剪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订阅 | 010-86092062
杜媛
国家一级剪辑师,中国影坛知名剪辑师。先后独立担任过几十部影片的剪辑, 所参与剪辑影片在国内外屡获大奖,曾与张艺谋、宁浩、乌尔善导演 成功合作多年,素有张艺谋御用“金剪刀”之称。担任第九届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DEA2020评委。
代表作:《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活着》《疯狂的石头》《寻龙诀》等。
1994年,由杜媛担纲剪辑的《活着》荣获戛纳47届评委会大奖。这是她与张艺谋合作的第六部戏,是胶片时代的杰出作品,同时被多位影评人评为张艺谋最好的作品。
杜媛认为,一部优秀电影的评价标准在于正确的价值观和高超的手法。电影是一个综合艺术,是集体智慧的接力赛。从剧本、演员、摄制到后期的每一位创作者都在为最终的呈现做出自己的努力。故事有高潮起伏,演员有各自的表演风格。在多部作品中,作为剪辑则为了实现导演思想,把自己藏起来,实现与影片的气质上的吻合。
杜媛强调,一部影片打动观众的仍然是作品本身,而不是炫技的手法。朴实无华的剪接仍然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作为剪辑师,在用心于创作作品的时候,不单纯是用剪辑手法创作,而是用阅历来创作、用感悟来交流的过程。纯粹的创作方能呈现出纯粹的作品。《活着》正是在张艺谋导演在最好的青春时代呈现出来的最好作品之一。
杜媛强调了应该围绕影片主题决定如何应用剪辑手法。并以《疯狂的石头》来说明剪辑技巧的重要性。
“多线叙事、炫技式的叙事是令中国电影更年轻的手段之一。”杜媛如是说。借鉴了昆丁·塔伦蒂诺的多线叙事和英国导演盖·里奇的炫技表演。在这部影片中,采用了碎切闪回、交叉叙事、强冲转场、动势转场和对话勾连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得影片在交叉叙事中呈现黑色幽默、颠覆且充满动感,成为带有讽刺充满后现代意味的作品。
作品的类型在当时的内地乃至中国范围以内都很少见。最终《疯狂的石头》以三百万的投资赢得了三千万的票房,成为了小投资获得大利润的典范。
杜媛特别强调:任何剪接的手法的使用,都是为影片内容服务的。《疯狂的石头》之所以用这种剪辑手法,也是建立在题材的需要之上。演员表演并没有因此减少。一定切忌不要随意的去运用剪接的技巧,由影片的主题决定我们如何去运用剪辑手法来为影片服务。
杜媛提到,行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不在专业之内,而在于阅历修养智慧之外。她把剪接创作的过程归纳为了感悟人生,探索人生和享受人生反复循环的过程。大家所熟知的是枝裕和日本导演,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的时候,提到一个理念。即电影人的作品会随着自己的改变,包括年龄、家庭等在内的状况的转变而进行转变。
剪接每一部作品,其实就是我们在经历不同的人生。如果你在创作中只是感到体力的消耗,只认为自己每天在做一件重复而无聊的事,当然不会有所进步,也就不可能从幕后工作者走到台前而成为幕后英雄。正因为在每部影片的创作中,你都能或多或少的感悟到对自己人生有所启迪的东西。善于思考,你才能够以苦为事,才会让自己永远保持那份热情。
让自己每一次与影片的亲密接触,变成一次次愉悦的、值得回忆的人生经历。这才是剪辑的真正魅力,也是电影至今吸引我们的原因所在。“让我们共同在剪出优秀影片的同时,也剪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杜媛如是说。
纪实性风格的影片如何更好的把控节奏?
杜媛分享:《秋菊打官司》是1992年杜媛与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第五部作品。之前分别合作过《红高粱》《代号美洲豹》等。该片全部采用16毫米偷拍而成的纪实性影片。影片的叙事风格更接近纪录片,不露痕迹、真实、不加修饰的记录故事的发展,即把剪接藏起来——这就是剪接在这部影片中对影片节奏掌控的主要依据。
在影片开头全景画面的人流中显示主创人员的名单,直到女主角秋菊出场,大约是2′ 40到3′左右,这是全片最长的一个镜头。这一镜头实际也奠定了影片纪实性、接近纪录片的风格,即剪接的节奏。
杜媛认为,当影片内部故事的节奏与外部剪接节奏一致时,呈现在银幕上的才是最舒服、最佳的状态。不要刻意的用剪接节奏打破影片的故事节奏,在 《秋菊打官司》的剪接中,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并对影片节奏进行把控的。
电影节奏把控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小技巧?
杜媛分享:不同镜头景别的运用也会对影片节奏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多次进城申诉、在小吃摊上秋菊与闫局长吃饭等戏份,在剪辑时都尽量选用了长镜头,并用全景来还原生活的真实性。只有在片尾才运用了秋菊的大特写镜头,这也是全片唯一的大特写。因这一特写镜头,很多观众记住了秋菊的扮演者——巩俐。
镜头中,秋菊的脸是木然呆滞的,她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要一个说法,仅仅是想让村长道歉,为什么就会让村长被拘留了15天。这个面部的表演镜头也是该片的主题——千年来的礼治思想与近代法治体系的不完善、人情社会与法治社会规矩的不可逾越性,以及公与私的界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