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个门心里七上八下,煤气没关门没锁?……是不是说的就是你!可能真患上这种缠人的病

记者毛茵 武汉晚报 2019-05-19




走出家门,过了大半晌

心里总感觉七上八下的


门没锁好?

灯关了没?

WIFI插头拔了没?

……

这可能是强迫症




精神(心理)上的不适和身体上的疾病一样,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一个缺陷。


10 月 10 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一起了解,关爱自己的精神健康吧。



“又要开学了,太可怕了!寝室里到处都是病菌,我没法呆下去!”开学前,小梵向武汉晚报心理会客室倾诉。一次阑尾手术后,小梵有了“洁癖”,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


小梵是一名大三学生,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可自从去j年做了阑尾切除手术后,变得神经兮兮。


一次,小梵看见寝室里的哥们用他的杯子喝水,赶紧把杯子扔掉了。又一次,小梵误用了同学的香皂,小梵知道后一遍遍洗手,把手都洗破了皮。


中德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代蕾认为小梵的症状属于强迫症。小梵的性格中有胆小、懦弱因素,经历手术苦痛后,对患病产生恐惧感。因此,在懦弱性格的推动下,这种恐惧感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强迫意念的产生。


代蕾建议小梵读些医学书籍,科学地了解疾病,适时转移注意力,帮助自己从强迫意念中摆脱出来。




关于强迫症,有一句很让人心塞的话是:你的强迫症就是你强迫地认为自己有强迫症。


吴女士本来很自信很有主见,儿子跆拳道学了一年,乒乓球练了几个学期,没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自从小升初到了某重点初中,孩子学习压力陡然加大,家长群里大家不断汇报各自优秀孩子的信息,吴女士渐渐无法淡定了。


由于不是很精心对待家长群,老师给学生和家长布置的作业全都没看到,结果儿子在学校平生第一次受到严厉批评加面壁,回家和父母闹个不休。


因为没有系统培过优,兴趣多知识面广的儿子到中学考试排名靠后。吴女士和儿子为了成绩,双双变了样。


妈妈天天盯着群里的信息,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比拼着上各类培优班,过十几分钟就会翻一个微信,看见红点点马上点开。出门就担心忘了手机,只好时时拿在手上。听话的儿子学习更刻苦,结果越想把知识点弄清最后就真的越弄不清,运算时经常担心漏看符号。


中德心理研究院代蕾咨询师介绍,由于学习压力大,工作繁忙而没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减压,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强迫症。在我国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一起,强迫症已被列为严重影响都市人生活的四大精神疾患之一。




强迫症的临床症状表现


1、强迫观念


强迫症患者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2、强迫情绪


强迫症患者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强迫意向


强迫症患者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强迫动作


强迫症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病 因 »»» 


1、遗传因素


强迫症患者近亲中,患同一病的概率高于一般居民。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显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3、精神因素


35%强迫症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危 害 »»» 


强迫症的危害较大,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



代蕾介绍,治疗强迫症千万不要控制与克制,那样只会更严重,要允许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的出现。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在强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转移注意力,都是没有效果的。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


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十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顺其自然,接受不完美的自我和不完美的世界,人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还有一点就是强迫症状是任何人或重或轻都有的,只要不影响生活就不必刻意强化它。有些人明显一些,严重一些,也是可以通过心理和药物治疗治愈的。


有强迫症,可以吃药


常见治疗办法: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如暴露反应疗法及认知疗法等


药物治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氟西汀、西普酞兰、舍曲林等,需要服用至少1—2年,必须前往综合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接受专业诊治。


手术治疗:目前没有任何安全的手术能够有效根治强迫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 2009 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已达到 1 亿人以上;而据中华医学会所公布的 2013 年数据,患病人数排在世界首位的糖尿病患者为 1.39 亿。精神疾病和糖尿病等高发性疾病一样,日益成为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



你真的了解精神疾病吗?


误解一:远离「精神病人」就远离精神疾病


调查显示中国人各种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 17.6%。也就是说:100 个人中就有 17.6 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患有精神疾病。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可能出现情绪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就像会感冒发烧一样,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精神感冒」。



误解二: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危险的「疯子」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分类,精神疾病约有 200 种之多,排在前三位的是:


心境障碍

焦虑障碍

物质依赖相关障碍


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歇斯底里、危险恐怖的样子,现实中他们反而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由于害怕被歧视而小心翼翼地生活,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帮助。



误解三: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暴力伤人


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数量远远低于普通人,社会的偏见和孤立反而让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暴力欺辱,成为受害者。



误解四:得了精神疾病就无药可救了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患者并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他们不需要住院或特殊监管,通过一般性治疗就可以得到康复。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国有着完善的治疗和管理规范,他们可以通过入院治疗、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方式回归社会。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甚至成为成就卓越的人。



误解五:得了精神病一辈子都不会好


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有 90% 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及时治疗、坚持服药和定期回访等方式控制病情,并且通过系统的康复手段预防和控制疾病复发。很多患者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继续上学、工作,并结婚生子。


比起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影响,社会的歧视和病人由此而生的病耻感才是精神疾病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最大障碍。




~ 星标关注晚报君哦~





» 50天宝宝脐部被玻璃扎出40多个针眼,直接住进ICU,下手者居然是……

» 糊涂医生左右不分,6岁男童“命根”挨错刀,你猜医生怎么说……

» 就是她!中全球免单大礼包,90后女生吓懵:我下半生不用工作了?


来源:武汉晚报

采写:记者毛茵


编辑 | 张剑  版式、制图 | 胡肖  校读 | 胡肖

出品 | 武晚传媒全媒体编辑制作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