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天内3位猝死!原因是同一个……

武汉晚报 2020-01-30




这两天,朋友圈不断刷屏了一则关于猝死的新闻,说实话,晚报君已经有些抗拒这样的新闻,但还是点开了。





👀


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因劳累过度出现心源性猝死。




7月5日,“数据科学家快报”通过微博发布了肖育众去世的消息,并透露,他留下了一个刚刚7天的小娃娃。




网友不禁感慨:天妒英才!




肖育众,201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读博时就很突出,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


博士毕业后,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年底调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任副教授。


如今,在湖南师范大学网站“师大人物”版块还能看到一篇《肖育众,我与实验室有个约定》的文章。





这篇发表于2012年3月的文中写道:星期六早晨,对大多数人来说正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时候,肖育众还是选择留在实验室里。用肖育众的话来说,因为“星期六实验室照常开放”。


10天内

医疗界失去3位青年才俊


就在肖育众发生意外的5天前,还有一位博士生也发生猝死。6 月 30 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王辉博士不幸离世,年仅 32 岁!




在王辉医生去世前两天,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失去了一位青年医生,他叫张恒伟,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48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突然就离我们而去了


不得不说,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一件,每一件都让人触目惊心。


4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江涛博士、副教授、医生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




2018年10月11日上午8时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年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约6成的人处于过劳状态。


更可怕的是,各种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也都在提前。


据抗癌协会数据统计: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年~20年,原来50岁~80岁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如今已经提早到了35岁~55岁。


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患上大病?大概是想爱惜身体却又做不到。


有人加班到凌晨四点,有人凌晨四点就要起来上班。




而许多白领,需要24小时开机待命,即使出去旅个游,也会把电脑放进行李箱。




而这些不幸离世的青年学者猝死的原因多是因为熬夜工作学习。众所周知,从事科研工作压力大,透支身体仿佛成了必备项。




上文提到的三位医生的去世,都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其中两位明确是心肌梗死,肖育众据称是心源性猝死,而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先说下心梗的概念。心脏是一个血泵,像抽水机一样日夜工作,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相当于抽水机的供电电线,是给这个泵供血的。冠状动脉闭塞就像血泵断电,不工作了,就是心梗了。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突发心梗?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恰当的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导致疾病趋向年轻化。心肌梗死多与吸烟、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有关;长期熬夜、精神紧张,也是导致心梗的高危因素。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胸痛、胸闷、冷汗等,尤其是在熬夜和过度疲劳后出现上述症状,更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最后强调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原则。


发现怀疑是心梗的患者后,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后送医院。


降低心梗危害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到医院救治,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就能够挽救大量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降低心衰发生率与死亡率。心梗后要求在4-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12小时进行溶栓或支架治疗。


希望更多年轻人主动关注

自己的身体状况

也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








来源:综合北京晚报、医学界(yixuejiezazhi)、潇湘晨报、文汇网、大河报等


编辑 | 李杏  视觉 | 胡肖  校读 | 胡肖  值班主编 | 陈馨

推广合作 | 胡女士 159276862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