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日看尽长安花:你熟悉的千古名句中,藏着不可描述的事

2017-03-29 海外观察第一站 22号公馆


“一日看尽长安花”“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千古名句已经是现在妇孺皆知的了,但是其诗句背后的唐朝诗人的“风流生活”和官妓制度,你却想不到。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后人可以感受我国古代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当时社会情况及其风俗人情。但是有些千古名句背后的故事让今人读起来就很尴尬了。


01.

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要现在常理来看,高考被名校录取的学生,还有仕途迁升的人,心情一定很愉快,定要庆祝一番。有谁会去赏花?恐怕这个“花”不是大自然中的花。



让我们穿越回唐朝看看吧。《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当时的风俗:“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原来如此,每年的新科进士金榜题名以后,都要找一些妓女来陪,这就是风流薮泽的典故由来。


当时文人才子为了庆祝金榜题名,就要到杏园摆宴,这就叫“探花宴”。唐朝的李淖《秦中岁时记》说“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罚。” 在宴席上,派两个俊美少年为“探花使”,然后游遍各个名园,去找鲜花,如果鲜花被人摘走了,探花使就要受罚。好奇怪呀,鲜花满园都是,进士才几个人,根本多么不用去争,再者吃饭时候要鲜花干什么?还要派英俊少年去摘花?其实你看着这里,可以猜出来这鲜花恐怕是当时的名妓了。


宋朝的王禹偁《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有一句:“杏园莺蝶如相识,应恠重来蒨绶香。”此句是说,如果杏园的“莺蝶”如果认识他,应该怪他身上披着的绶带香味。绶带是中举后身上披着彩带,真正的莺蝶是不会认得这代表功名标志的,也只有名妓才会以衣辨人。


唐朝的杏园,今在西安曲江


这些诗句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当时举人中举以后,要在杏园摆“探花宴”庆祝,然后让两个探花使拿着自己的“名片”去请平康坊中的头牌陪酒。当然这些头牌也愿借助与士子的交往提高自己的身价,她们也争抢这当中最优秀的人。于是就出现了探花使寻花不成,这对于年轻的进士来说挺伤自尊的,当然要把怒气发在探花使的身上。所以,“一日看尽长安花”,得到众多美女名妓的青睐,也算是当时才子另一种功成名就的表现了。


当时有个叫裴思谦的成了状元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因宿于里中”。他以前不受名妓的待见,现在高中魁首,于是就一口气发了十张名片。名妓们看重状元的名头,改颜相向,与以前大不一样。一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倒真反映了这位裴思谦当时的心态。 



02.

平康坊可以算当时的红灯区了。平康坊诸妓可与现在的意义不同,她们从小受到文学和艺术的培养,当时的世人首先看重她们的文学水平,其次看重她们的才艺,最后才是长相,所以具有挺高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唐朝四大女诗人(当时名妓)


唐朝名妓的第一身份就是诗人。例如薛涛,16岁入平康坊乐籍。之后与诗人元稹有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以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称“薛涛笺”。至今,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虽然她们全是乐坊出身,但是诗词造诣甚高,引得当时上的王孙侠少追捧。像《金缕衣》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样的名句是当时名妓杜秋娘所写。人们所熟知的公孙大娘,是当时唐宫的第一舞姬,善舞剑器,杜甫曾写《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赞美其舞姿惊艳天下。当时这些名妓可是公子王孙追逐的对象,其社会影响度堪比当今最红的女明星。



唐朝文人与名妓交往,倒不是生理的需要,更多是文学层面上的精神交流,再加上唐朝的社会很开放,所以当时人并不以为耻,反倒是愿意在诗句中表现出来。其中最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李商隐的《无题》正好反映当时社会文人美妓夜宴的情形。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凉风习习,画楼西畔、桂堂之东的宴席上。年轻的李商隐遇到一个美妓,两人产生了好感,只恨自己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他们隔着座位边喝酒边玩猜钩的游戏,在红色的烛光中行酒令。可是一夜很快过去了,这时已经到了五更,便要听鼓上朝了,虽然他策马去兰台,可是内心很失落就像蓬蒿一样。


这首诗正好反映了当时平康坊的官妓在贵族士大夫们举办宴会时侍宴陪酒的情景,才子美女通宵达旦,饮酒作诗游戏,典型的盛唐文人的夜生活写照。


韩熙载《夜宴图》



03.

这些侍宴陪酒的可都是“官妓”。在唐朝,官妓制度可是一种士大夫的“福利”了。官妓隶属于各级官府,又称“官使妇人”“官使女子”等。至中唐时已普及到州、府、郡乃至县级衙门。养官妓的费用是由官府而出的。一般官妓比较好的人生归宿就是找个官员嫁了,或成为妾。


当时唐人娶官妓也不以为耻,反而流传下了很多佳话。当时白居易到同僚张愔家做客,认识已经成为张愔的小妾——名妓关盼盼,因为其“善歌舞,雅多风态”,白居易萌生了爱意。张愔死后,白居易便写了《燕子楼三首》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最后关盼盼不为所动,为了表示对张愔的忠贞,殉情燕子楼,这也让白居易一直心痛不已。 



唐朝不仅有官妓制度,还有允许官僚贵族们蓄养家妓。唐玄宗曾下诏规定:“五品已上正员清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并听当家畜丝竹,以展欢娱。”唐中宗时,依据官员品级对蓄养家妓规模作过规定:“三品已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已上,女乐不过三人。”


像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一句,有学者考证这句诗实指是苏轼姬妾(家妓)的王朝云。



04.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疑问,为什么唐朝会有这样荒唐的制度?原因就是从隋唐开始,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全是由朝廷委任,一个官员只能到家乡以外的某个地方就任三五年,然后再派往另一个地方。这就是官员的“游宦”制度。但是家中有老母儿女的官员,妻子只能留在家中照料家人。官员孤身上任,其生活起居、生理和精神需要怎么解决,总不能让官员去霸占民女吧?所以,朝廷还是很人性化地考虑到了官员的生活需求。因而当时的官妓制度和蓄养家妓制度很盛行,直到宋朝和明朝,这种制度也在保留着。


官吏们可以堂而皇之地蓄妓,加上唐风开放,文人学子大都不拘泥于礼法,所以当时社会风气也认同这点,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当时平康坊及其附近诸坊就成为举子、选人和外省驻京官员的聚集地。地方各方镇驻京办事处叫做进奏院,平康坊内就有15个。特别到每年科举的时候,各地考生云集京城,两坊“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成为长安最繁华热闹的地区。


唐朝长安平安坊的位置


既然时尚如此,所以唐朝文人墨客也爱描写自己的风流韵事,这样唐诗宋词就流传下很多此方面的名句,我们也不觉为怪了。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正是当时文人的心理写照。



05.

当然,也只有官员才能有这样的待遇。至于普通的士人和平民就不要有什么想法了。可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坊间也就有了市妓。这些市妓和官妓、家妓地位截然不同,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妓女了。


当时长安有个道政坊,就是胡人商业一条街。各家酒楼娱乐场往往是用葡萄酒招揽顾客,里面还有各种的胡姬,什么吐火罗姑娘、粟特美人、波斯少女也就成为当时道政坊的亮点。各种的琥珀杯、玛瑙杯、夜光杯斟满葡萄美酒,悠扬婉转的胡乐中,异国女子的美艳,一派摄人魂魄的异域文化情调。这里不仅有社会上层贵族官员文人,还有各地商贾,士人平民也可以是胡人酒肆的常客主角。



诗人李白一辈子没有做过官,不能享受官妓制度,也没有写下前面的风流诗句。但他却是道政坊常客,便留下很多关于胡姬的诗句,什么 “笑入胡姬酒肆中”,“挥鞭且就胡姬饮”,“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尊”,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等诗句。


今天,我们再读这样的诗句时,联系当时唐朝社会背景,对文人的生活状态也就多一些了解和宽容。当然,这些历史背景也不能在学校和中国诗词大会讲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