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入朝勇杀敌!上甘岭战役老兵韦凤伦曾三次与死神擦肩
从一名放牛娃到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战士
他在战斗中三次与死神擦肩……
11月9日,面对镜头
家住象州县象州镇东井路的
88岁抗美援朝老兵韦凤伦
打开了这段尘封多年的记忆
1933年农历十月,韦凤伦出生在一个贫苦之家,尽管生活艰苦,但日子还算安宁。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韦凤伦一家三口居住的危房轰然倒塌,父母被压在房子下,永远离开了人世。韦凤伦12岁时,为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和身患残疾的叔叔,不得不去给人放牛讨生活。
韦凤伦在纸上写下当年所在部队番号。
由于家境贫寒,韦凤伦全身上下只穿一条短裤,没有一件可以御寒的衣服。每到寒冬腊月,他只能打着赤脚、穿着短裤上山放牛,这种又冷又饿的感觉,让他至今难以忘记。
1949年11月,象县解放,韦凤伦和所有贫苦人民一样,翻身变成主人。
1950年4月,象县大队动员村民去当兵,韦凤伦立刻报名,一同报名的还有同村的三个村民。韦凤伦一行从象县一路步行到柳州,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438团2营5连。在柳江县百朋镇,韦凤伦穿上了自己的第一套新衣——军装,并领到枪支,从此踏上从军路。
1952年9月,韦凤伦所在的团部奉命入朝参战,他在15军44师230团2营5连2排任班长。同年11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韦凤伦所在的加强连奉命坚守山下的一个阵地。“敌人每次进攻,都先派出飞机大炮轰炸我们的阵地,最后派出坦克和步兵。”韦凤伦回忆,为应对敌人的炮火,部队开挖了坑道,待敌人停止轰炸,战士们才从坑道里出来作战。
我方防御阵地依山而建,具有一定优势,每当敌人靠近,韦凤伦和战友们便将一颗颗手榴弹投出去,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
虽然我方占据一定地理优势,但战斗仍十分惨烈,连队许多战友牺牲。韦凤伦清楚地记得,一天迫击炮弹从天而降,落到正站在地道口外透气的连长身边,连长不幸牺牲,站在洞口的韦凤伦逃过一劫。
一个多月的激战中,韦凤伦和战友共打退敌人8次进攻,击毙敌军数百人。原本232人的加强连,最后只剩下26人坚守阵地。在战斗中,韦凤伦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其中两次肩膀上的衣服被打穿,一次小腿被子弹打伤。
韦凤伦。
在上甘岭战役中,除了面临死亡威胁,还要面对异常艰苦的生存环境。“团部派6名战士送水,结果4人在路上牺牲,只有2人送到。晚上站岗又冷又饿。”韦凤伦说,当时天气寒冷,有些战友边站岗边流泪。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韦凤伦和战友仍抓住每一个机会消灭敌人。
韦凤伦说,由于我方阵地与敌军阵地间有一段封锁线,线内埋藏许多地雷。白天,战士们用炮弹炸出通向敌营的路。晚上,他与两名战友沿着小道趁夜摸向敌人的地堡。到达敌方的地堡时,他用不标准的英语让敌人缴械投降。听到喊声,地堡里的三名敌军乖乖就擒,被他们押回部队。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韦凤伦跟随部队到朝鲜东海岸修建工事7个月。1954年4月,韦凤伦回国,随部队在湖北省孝感市应山县驻扎,与战友打了一年红砖建营房。1956年,部队把他送到信阳市第五步兵军校学习一年。后来,韦凤伦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干后进入预备师侦察连。
1963年,韦凤伦与数百名指战员一道被送去学习,后被动员转业。转业后,他进入开封化工厂当工段长。1969年,组织把他调回象州,在桐木食品站工作。
无论安排在哪里工作,韦凤伦始终毫无怨言,积极工作,从不以军功自居。1992年,在组织安排下,韦凤伦在象州县罗秀食品站光荣退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致敬英雄!致敬老兵!
来源:来宾日报 通讯员 龚坚 文/图
编 委 | 樊荣华
主 任 | 陆 娜
编 辑 | 覃文彬
本账号如无意中侵犯了互联网之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联系邮件249974432@qq.com,或者通过账号后台进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