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所全免费民办中学的“顺”与“困”

2016-04-24 张明敏 公益时报

2016年4月11日,广东顺德国华纪念中学。


高一(一)班的17岁女孩支嘉铭,对未来侃侃而谈,医生、记者早已成为她心中择业的目标。


回想起一年前,她却说这些梦想差点儿破碎,而一趟开往南下的列车,又将她梦圆。


2015年7月的一天,早上八点,17岁的支嘉铭踏上南下的火车开启了一个人的求学路,这趟列车从她的家乡北方小镇黑龙江省同江市开往南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从北到南,横跨3000多公里,这是支嘉铭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两地气候的交错让她稍感不适,可令支嘉铭没有想到的是成长的经历将会随着这列火车的行进而重新改写。




一月前,支嘉铭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当地一所高中,面对高昂学费,家境贫寒,即将辍学的她,兴奋之后一下子跌入谷底。


但此时在南方城市广东顺德,一所创办于2002年,名为“国华纪念中学”的民办学校早已为她的入学做好了一切,这所被公认为全国首所纯免费、全慈善、全寄宿的学校,准备给这个家境贫寒即将辍学的孩子,一个完美的“逆袭”。


和支嘉铭一样,当前全国已有数千名贫困家庭的学子享受到了这一“福利”。


作为缔造者,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认为,“贫困,不能使人失去成材的机会。”


杨国强总说,“做公益、慈善就应该像平时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是一件很平常、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


2015年10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结果,杨国强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





“蒙了”免费教育不相信

踏上南方的土路,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还没等支嘉铭缓过神来,就被接到了国华纪念中学的学校里。这里一切令支嘉铭措手不及,她用“蒙了”来形容感受到的一切。


“不敢相信,‘太可怕’,一切全部免费,从学杂、书本、衣服、生活日用品到每月数十元生活补贴,全包!”已入学近一年的支嘉铭谈起当时入学时的场景仍难掩心中激动。


2015年7月,17岁的支嘉铭从黑龙江省同江市一所中学顺利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重点高中,而先前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让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并未有着太多负担,但即将入学的高中则面临缴纳的突然提高的学费却难倒了这个尚未成年的姑娘和并不宽裕的家庭。


一筹莫展之时,支嘉铭的初中班主任听说广东有一所学校施行全免费教育,希望她能去试试。


将信将疑的支嘉铭通过打听,得知家乡已有一个孩子成为国华学生,并得到不错教育,这让她顾虑全无,与家人、老师几经商量后,义无反顾来到国华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2015级国华学子。


谈起来之不易的机会,支嘉铭开始传授起经验,“家庭条件一定真实,高考成绩优异,具备团队精神,每月生活费女生65元,男生40元。”支嘉铭数着数一样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吃“苦”经历 让他捐资一半干教育

作为全国首所免费中学的缔造者,儿时苦难的经历和子女们的支持给了他慈善的源动力。


17岁前没有穿过新鞋,凭着国家给的7元钱学费和2元钱生活费念完高中,从泥瓦匠干起,后又从事地产行业,杨国强开始了筑梦过程,凭借自己的勤奋、踏实、肯干,杨国强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7年,杨国强拿出仅有的200多万走进广东《羊城晚报》社,称愿意拿出一半做慈善,这个决定在当时震惊到很多人,而后女儿杨惠妍的一个电话却坚定了杨国强捐资助学的想法。


2002年,当时的杨惠妍正在美国留学,一天晚上她拨通了父亲杨国强的电话,问及父亲早期提及的慈善办学何时实施?


出乎杨惠妍意料,父亲杨国强答复到,“我怕以后用你的钱。捐资后,每年都会投入,就没有多少能留给你。”杨惠妍对父亲说,“你送我出去学习,目的不就是希望我能够自食其力吗?今后我能养活自己,你想做就去做吧。”


杨惠妍的回答给了杨国强莫大信心,也坚定了他慈善办学的初衷。





创“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学校

2002年,杨国强个人出资2.6亿元建成全国首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家庭生活贫困,成绩优异学子。这无疑在民办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此后的每年杨国强都会向该校投入4500万元以支持发展。


商场上的叱咤风云、公益慈善界的风云翻腾,纯免费的学校给无数贫困孩子带来人生机会,但即便这样也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学校的创办人杨国强。


直到2007年,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务信息相关规定,才不得不披露相关公益慈善信息,来保障公司财务信息公开透明,这个保守了近十年的秘密才得以“曝光”。


十年后,杨过强的慈善征途继续远征。


2013年,杨国强拿出3.5亿元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14年正式招生,明年该校首批毕业将走向工作岗位。


杨国强觉得,高中教育固然重要,但职业教育也是改变人生的重要阶段。


目前,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还很多,但杨国强要为其正名。在杨国强看来,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应该就是低薪资、简单岗位、不受人尊重。


他要求,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就应该拿到相应薪酬,万元月薪不是梦想。


“杨主席不愿意向人提起他做得这些捐资助学事情,他认为公益、慈善就应该像平时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是一件很平常、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提起杨国强,现任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罗劲荣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免费教育遭遇现实“窘境”

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的民办学校,已经在中国民办教育开出了先河,从2002年创办广东省国华纪念中学、2013年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开始,已经有数千名贫困学子走向了各自工作岗位,完成了人生“逆袭”。


但在慈善的道路上,也未必一帆风顺,挫折也时常伴随。


2002年成立的广东省国华纪念中学,距今已有10年时间,这里除了风格迥异的建筑外,就是辛勤苦读莘莘学子,但最近几年,这所全免学校的市场招生却遭遇着麻烦,这也令免费慈善遭遇着尴尬。


按照国华纪念中学的招生途径和程序,每年通过当地扶贫办、社会组织、个人和单位推荐,3、4月招生宣传,5、6月学生考试,7、8月录取。另外,通过夏令营面试的方式综合选拨学生。但这种招生却遭遇着一些地方的“误解”,很多地方甚至采取抗拒的方式给与对待。


季德华是国强纪念中学校长,有着常年教学和招生经验的他,对于这所民办全国首家全免费、全慈善、全寄宿的学校的发展现状有着自己解读。


“招生问题最大。我充分理解社会对于全免费、全慈善、全寄宿学校招收优质学生,对当地生源的冲击,但国华中学在每个地方招收学生基数比例并不大,对当地优质生源产生冲击,实在谈不上。”季德华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季德华认为,我们应该有效引导学生,将学校选择权更多交给学生自己,而不是替学生做主。


2013年,国华纪念中学在江西瑞金市招生期间,被当地公安局视为非法招生。2015年,赴山东菏泽招生时也遭遇相同“待遇”。到河南招生时,甚至一度遇到当地学校不让学生前往报考的窘境,这一度让季德华很是无奈。


季德华说,他曾与上百位市、县教育部门主管在国华纪念中学分享慈善办学理念,来的嘉宾们听完后,纷纷表示回去帮助招生、宣传,但国华纪念中学创办14年以来,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个地方领导帮助推荐招生。


“目前,国华纪念中学每年招生约200人,面向在28个省、市都有招生,平均到每个省的招生名额其实并不多,对于当地高考生源影响可以说忽略不计。”季德华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慈善办学表面上看有很多人是支持的,但另外有一些人还是不理解。”季德华补充道。


再过两个月17岁的支嘉铭就将完成国华中学高一学年的学业升入高二,这里又将迎来一批2016级新学子,这所全国首所免费教育学校仍将继续她的慈善征途,因为这里承载着苦难和梦想。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张明敏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作者文章推荐】


“间隔年”的中国风:给个机会重新认识自己

财经素养教育:为全球青少年集体补“脑”

新《环保法》实施一年余 公益诉讼的破冰困局

中国扶贫基金会年度捐赠人大会举行 2015年筹款物46.57亿元

独家|慈善法表决通过 看看人大代表们怎么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