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刘晓光的三面人生 | 2004年的一段讲话影响至今
“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
这是刘晓光生前喜欢的一首诗。
商人 | 时光倒流20年,我不会再下海
“如果能再回到1995年,我会选择做民营企业,因为机制是可以创造的,是灵活的,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刘晓光说道。
国企职业经理人、共产党员、政府官员,这是刘晓光身上醒目的三个标签。
1970年,15岁的刘晓光在父亲的安排下参军,奔赴新疆部队,直到1975年复员转业。
在1995年进入首创集团之前,刘晓光一路从商贸处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升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对于这样的经历,刘晓光曾回忆道:“政府的工作经历使我从审批人、权利拥有者的角度,坚持‘以权谋知’,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申请项目,就必须告诉我项目运作的法则、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对外汇、外贸、旅游、地产、外资和股票等领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1995年,刘晓光调任首创集团,而这个等待整合的国有资产看似有97亿,却分散在170个公司上,实际账面资金只有1亿多现金,最难的时候只有300多万,工资都发不出来。
上任后的刘晓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改革,先改制,“只要是亏损的企业,就立即消灭”,这是刘晓光的原则。在刘晓光看来,机制不灵的国企迟早要死,不死,也会像个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
与此同时,刘晓光开始全国各地跑业务,从官员蜕变成商人,他深知要把企业做起来,需要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无形的权利支撑自己,有时钱和实力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过去,我是权利拥有者,后来,我变成了请求权利的商人,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以及权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改变了我的规则和轨道,从别人求我变成了我求别人。”刘晓光回忆道。
刘晓光开始向潘石屹、任志强们学习,带领团队进行了九个月的讨论,讨论首创应该干什么。最终,他们把几十个产业整合为三大产业,跟七个国际五百强企业合资。“我们把业务研究的比较先进了,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先导,以产业为背景,用投资银行业务的血液去支撑产业的发展,用产业的利润支撑投资银行的发展,两个轮子一起动。这种战略在当年的那些企业里算是比较先进的。”刘晓光回忆道。
刘晓光(右)、任志强(中)、韩家寰(左)一同在项目基地种梭梭。
在首创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
从1995年到2015年的二十年里,首创集团构建了环保产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四大核心主业,拥有5家上市公司,资产超过1600亿。
他的血是鲜红鲜红的
他永远那样年轻、活跃,
他的智慧是用信息、网络支撑的,
他满脑子都是不断追求的机会与金钱。
资产-产业-资本,这是他最常用的早餐,
概念-运作-变现,是他不断升华的循环。
——《一个投资银行家的自白》 刘晓光
首创的成功背后,是刘晓光创业的艰难和诸多失意。“如果能回到1995年,我会选择做民营企业,因为机制是可以创造,是灵活的,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刘晓光说道。
刘晓光最大的遗憾,当属2004年为首创引入美国KKP、黑石等国际投资者无果。
根据当时的布局,首创拿出几百亿的资产,外资方则拿出现金准备进行国际化重组,计划中,外方担任总经理,而首创相关人士担任董事长,各占50%的股份,留出13%股份给管理层,如果重组成功,首创会成为一家纯正的国际化企业,这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
“当时证监会和国资委发了一个通知,要求我们用其中几个上市公司的市值的90%跟别人对价,外国人肯定不干,当时几个上市公司一只股票市值就20多块钱,怎么对价,国际私募也就失败了。”刘晓光说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上循环的重大举措,如果当年做成了,一定会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改革史上的大事件。”
善人 | 身向沙漠,心向绿洲
“你干首创谁能记住你呢?你干阿拉善人们就会记住你。”这是冯仑对刘晓光说的话。
2005年4月26日,《公益时报》举办的2005中国慈善榜,刘晓光获颁“最具号召力奖”
2003年,刘晓光走入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沙漠,眼前的荒芜让刘晓光触目惊心。“过了西夏王陵,翻越了巍巍贺兰山,22公里的沙海冲浪,真把人心震撼。”这是刘晓光笔下的阿拉善沙漠。而此时,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已经在阿拉善打造了月亮湖生态度假基地,刘晓光当即表示,要招一批企业家,帮宋军一起治沙。
恰逢北京正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意大利政府承诺无偿提供资金,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刘晓光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访问意大利,刘晓光开始游说副市长,“光解决北京问题远远不够,我们已经找到了北京沙尘暴源头,希望能向意大利政府再申请一笔治沙资金。”
提议获准,2003年年底,意大利政府同意在原有资助基础上追加1000万欧元,但要求北京市政府配套1亿元资金用于防沙治沙,刘晓光觉得让北京市政府出1亿元可能性不大,于是开始想对策,那就是“找100名企业家,连续10年每年捐10万元。”
“你们要是不做这事(治沙),以后甭找我,咱们也没有什么朋友可言。”这就是刘晓光找人一起加入治沙行动时所说的话,电话那头的朋友们,包括王石、任志强、冯仑等一帮地产界大佬。
2013年10月,刘晓光在阿拉善种梭梭树。
2004年,近百名企业家面对茫茫沙漠,宣布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2008年底,阿拉善SEE生态组织又发起成立了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于2014年底获得公募资格)。截至2015年12月,SEE公益机构已累计投入环保公益资金2.7亿,直接或间接支持了40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推动了中国荒漠化防治及民间环保行业发展,SEE会员已经由发起时的80人发展至2016年8月的579人。
逝去的终将逝去,
逝去的多是尘烟,
这个地球需要改变,
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美丽的容颜,
做一个无名英雄吧,
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
——《阿拉善之歌》 刘晓光
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创始人,刘晓光一直有着自己的想法。以下是SEE筹备会上刘晓光的讲话,这也是SEE第一次正式全体动员讲话(原文有删减):
刘晓光:
去年10月份、我们去内蒙古阿拉善开了一个论坛,日本人和韩国人研究的结果,北京的沙尘暴是从那里刮过来的,那里是一个很大的沙漠。沙漠并不是坏事,人类历史上几千年,几万年也没事,到了咱们这一代就有事了。为什么?因为过去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是一种自然观象。后来我们过多的羊和骆驼吃草吃树,人去砍树拔树根,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地逐渐沙漠化,人为因素造成了更多的沙漠化。治理沙漠不光是植树那么简单,你得去治理,要把一些沙漠绿洲里面的人搬出来,从根本上减少人类的破坏,稳定住沙漠,我们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回来之后,我们对治沙问题有了一些想法,宋军把他自己的那点儿钱拿过去,投在那儿,扎根在那里干,在沙漠中央办了一个度假村。他要生存下来,才能慢慢治沙,但我看很艰难。后未我想,我们企业界能不能对中国的治沙,特别是对北京的治沙作点贡献。这是一个大的事业,是一个环保事业,是一个公益事业。
治沙这个问题特别大,几十亿几百亿都解决不了问题。它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企业家,某一个国家的问题,我觉得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我们有个想法,第一,我们全力支持内蒙古阿拉善的治沙。第二,首创集团和北京市环保局为阿拉善治沙争取1000万欧元的赠款,是意大利政府的,本来是拿来给我们干别的项目的,我说拿来治沙用,因为它与北京有关系,沙刮起来都到北京了。这个1000万欧元的谈判现在很深入,大概3月份要签一份协议。这1000万欧元是赠款,不要还的,专门用来治沙。
我们想在今年4、5月份能种树的时候,联系100个企业家,到阿拉善种树,发出一个阿拉善宣言。这个宣言要体现出很重要的意义,要有崭新的东西,一种代表人类共同精神的东西,既要有对当地弱势群体的关注,又要有对大自然的治理作用。当然,这100个企业家要作点儿小贡献,我们设定每个企业家拿出10万,连续10年,共1亿。加上意大利政府赠款1000万欧元,也约是1亿人民币、合起来启动资金有两个亿。这两个亿治理得了沙漠吗?当然不行,但作为一个种子资金是可以的。当年“爱我中华”公益项目实施时,最初从计委拿了1400万,那1400万现在变成好几百个亿了。用1400万种子资金,开始修慕田峪长城,但修不起来,钱不够,后来北京市政府发起一个“爱我中华”的活动,几十亿钱就来了,然后就一段段修长城,一直到现在。我想我们将来也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光靠1亿加1亿,只有种子资金的作用。我们用这两亿的种子资金,建起一个生态公益基金,项目不仅可以在阿拉善范围内做,还可以在其他地区做,这件事就非常有意义!希望大家再讨论。我认为,重要的是从这件事中,体现我们关于新人类、新理想和新信仰的精神。
这是一件大事,操作起来不简单。投入资金启动项目,动员牧民们搬到沙漠周边,帮助他们种树、种中草药,安排再就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那么简单。种树容易管理难,如果你把树种下就走、没有后续管理,沙照样会把树再淹理了。在沙漠中修的路,总是沙淹埋了又挖开,挖开又淹埋。我们在腾格里达来沙漠中走的路,好多段都被沙埋得只剩很窄的空间。这是一个大事业,只要我们认真做,在治理沙尘暴的同时,就能创造一个有活力的再就业工程。把牧民从生态脆弱区搬出来,他们要活呀!让他们种点儿树啊,种点儿草啊,种点儿中草药啊,搞些深加工啊,这是一条良性的循环链。这需要钱!投入的钱要干净和高效率地管理起来。当1亿元投过去了,2亿元投过去了,干什么?怎么干?资金的管理要求非常透明。一定要把钱用在治沙上,一定要把钱用在将来使沙漠经济良性循环的项目上。比如把人搬出来,怎么安排就业?怎么把月亮湖保护得更好?怎么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生态旅游点,能够用生态旅游养活移出的农牧民。现代公益事业,一定要走出自我循环的路子。沙漠中有几百个湖泊,我在腾格里达来看到月亮湖和太阳湖,其余几百个湖我没看过。咱们把这些湖统一治理起来,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姓循环的生活方式。
总之,我们有一个动议,请企业家们来治沙。我们现在想争取两笔钱,一个是意大利政府的1000万欧元赠款,一个是我们动员100个企业家联合发起一个阿拉善宣言,作一个真正的现代公益和环境保护的宣言。利用这些资金,以现代公益基金的规范严格管理,在沙尘暴起源地区种植树和草,开发当地药物,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做事不能有始无终,不能搞上一两次就结束,我希望这个事业真正能够循环下去,我们将其当成一个重大事业来做。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历史给人以启发。1888年,33个美国人成立了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志在普及地理如识。经过百年发展,这个协会慢慢形成了有上千万会员的大事业。我们想,将来能不能将阿拉善这个基金作为起点,发展起一个很大的公益基金,专门用于保护自然,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造福人类。这个基金按非常市场化的规划运作,基金的来源怎么来,基金的出处怎么出,都按严格透明、公开监督的方式管理,这个非常重要。企业家中热心环保事业的不少,我们的基金给了他们一个可信任的出口。
这里涉及三个问题:第一,要有一个很正规的基金出现;第二,要有个非常规范的管理方式方法;第三,这个基金将来在运作过程中,信息要不新地公布出来,要很透明。我想这个基金可能很大。在北京,我们都想种树去,但没有组织通道。北京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的人,手里有1000多亿。如京北京真有个具有公信力的绿色基金,把钱拿来,完全是可能的。但北京现在就是没有这样一个民间公益基金的通道和出口。有了对支持者高度负责的规范化管理,基金才有生命力。这样的基金可能得到国家的承认,国家觉得这是一个很规范的东西,是会支持你的。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去年11月份开始策划,4个月过去了。我想今年4月份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正是不太冷的时候。我再强调,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将它做成一个事业,不然维持不下去,一点儿收入没有,农牧民也跑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动农牧民富裕?比如说旅游,现在老百姓非常喜欢旅游,等于创造就业。比如说搞制药,有一些就业的通道,让这些经济循环起来,生命力会更强。内蒙古的荒漠化、沙化程度正在加剧,草原被侵蚀,我们能不能在那儿创造一个经济一生态良性循环的模型,制止生态恶化的势头,为其他地区的治沙树立一个榜样?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大体的思路就是:第一步,我们企业家先在一块儿策划策划,形成方案;第二步,发起一个很好的宣言,做一个初步的基金经营管理办法;第三步,积极争取资金;第四步,行动起来,进行项目建设;第五步,使一个规范化的生态基金良性循环起来。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事业,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企业家的责任,不仅在于追求经济效益和金钱的价值,不仅在于追求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也要自觉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使我们的经济活动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使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社会价值的一面。西方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重视。这是企业家精神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使资本增值,创造就业和税收,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天然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这个方面已有很大贡献。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再作一些贡献,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我们的社会和生态更和谐。
病人 | 人生,苦旅踱步
最近几年,刘晓光身体一直不好,2016年的亚布力论坛会上,刘晓光坚持完成和任志强的90分钟高强度对话,随即突然出现抽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同年12月份,从地产圈传出消息,刘晓光一度陷入昏迷住院,并伴随着严重的肝脏衰竭。
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自己的身体,刘晓光说:“血糖高,血压高,血液粘稠,血管堵塞。”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血栓,多半是操劳过度或烦躁暴怒引起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他,你会对他的'不安分'感到奇怪,但实际上,他的疾病已经让他的手脚在控制不住的发抖,你能看的出来,他在很费力地控制着,两脚不断地点地,整个人传递出一种错乱的节奏感。”媒体人经纬君写到。
2006年,在参与鸟巢旁边一个摩根中心的地产项目的竞标后,刘晓光被中纪委带走调查,三个月后,刘晓光回到家中,自此开始,疾病找上了他。
对于当时的情况,潘石屹撰文写道:“刘晓光出来后,任志强约大家一起吃饭,给他压压惊,饭桌上,我问晓光在里面呆了多久,他伸出三个指头。我说,是三个月么?晓光点点头,我发现他气色很不好,手抖的厉害。从此,他就病了,而且一天比一天重。他用的药是一些日本的新药,按规定,这些药费不能报销,他没钱,我们几个朋友每人出了同样的钱,为晓光凑足了药费,他是真的没钱,他工作的房地产公司是国营全资的,他一直清白、廉洁,否则,请进去了好几次,早出不来了。”
2015年,刘晓光正式从奋斗了二十年的首创集团退休,“安享晚年”应该是他最
好的生活方式。但现实中,他的退休生活却是:先去阿拉善,又以中欧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的身份,接受北非的邀请,探讨中非合作的层次升级,然后跑到长沙,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生态模型。用刘晓光自己的话说,他就是闲不下来。
“你看好多人不愿意退休,因为退下来以后就没事干了。我愿意退休,因为退休了就自由了,能够自己干好多事,而且是喜欢做的事情。”刘晓光说道。
在刘晓光宣布退休之际,任志强在微博上发表了专程为他写的诗:
“是男儿就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生命的辉煌!你一生都在奋争着向远方,因为你有太多太多的彩虹梦想。除了儿时的蹒跚,年少时的冲撞,愤青时的懵懂和彷徨,你的远方路上是那样艰辛坎坷,那样跌宕急浪,甚至有些凄凉!但你不悔生命的远方,远见,执著,勤奋,开朗,忠诚,善良,一步步在沙漠中匍匐,一步步在浪尖上奋力坚强……”
“毕十年之功,建立四大平台,形成一个机制,一种态势,产生一个个结果。”61岁的刘晓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他的身体依旧控制不住的颤抖着。
2017年1月16日晚,62岁的刘晓光最终没能战胜病魔。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
刘晓光简历
1955年2月出生,河北定州人。
1970年,刘晓光参军,1974年2月,入党,1975年,部队转业回京。
1978年恢复高考后,刘晓光考上了北京商学院(现为北京工商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大学毕业。
1982年-1995年间,刘晓光曾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商贸处处长、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总经济师,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1995年,原隶属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计委和市政府办公厅的17家国有企业重组成立首都创业集团,刘晓光调任重建首创集团。
1995年 -2015年间,刘晓光先后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负责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2004年6月5日,刘晓光携手中国近百位企业家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2005年4月26日,《公益时报》举办的2005中国慈善榜,刘晓光获颁“最具号召力奖”
2015年5月21日,刘晓光正式从经营二十年的首创集团卸任。
2017年1月16日晚17时,刘晓光因病去世,享年62岁。
我就是:
集美貌与帅气
于一身的
作者:菅宇正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金锦萍解读《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活动领域和项目名录、业务主管单位名录》
官网: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