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学院校友做公益=砸钱?看一个阶层的选择与探求

2017-05-13 文梅 公益时报

乍一听“商学院校友做公益”,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商学院校友”必定是精英、白领,高大上的群体,他们做公益可不得是一掷千金‘大手笔’?不就是有钱、任性,捐点‘钱’的事嘛?”


商学院校友做公益=砸钱?事实真的如此简单?


《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等学院的校友,事实证明,钟情公益已成商学院校友的“时尚”选择。一些商学院将公益纳入了学分考核,还有商学院设立了专门奖项鼓励校友做公益。而“商学院校友”这个特殊的人群,也在以他们的方式为公益注入新的能量,比如以商业的管理运作模式来做公益。


商学院校友爱公益


仝雷来自辽宁北方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级校友,当时他担任班级的公益委员。入学不久,他和同学们就开始探讨,如何让所有同学一起做公益。入学第二年,他和全班同学67人选定了“捡回珍珠计划”,定点捐助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某高中的50名品学特优、家庭特困的学生,成立珍珠班,负担高中三年所需费用,包括学费、食、宿、服装、书籍等,并每月发给定额零用金。经过三年的资助帮扶,其中47人顺利考上大学。


史丽是中欧MBA2006级校友,曾在德国拜耳公司做过高管。她也曾是“捡回珍珠计划”的捐助者。2012年,史丽和她的另外两位中欧校友陈瑶、罗念慈共同发起创办了“杉树计划”。


杉树计划结构图


“杉树计划”的公益理念为“向上生长,向善前行”,致力于教育助学(帮助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失学儿童上学)和教育助成(提升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5年的发展,杉树计划已经从最初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项目,发展到今天的“杉树儿童班”、“杉树系统支教”、“杉树高中助学”以及“杉树大学助成”,并逐步成长为健康良性生长的教育生态系统。


仅2016年一年间,受到“杉树高中助学计划”资助的国家级贫困县高中学生达1403人,29个“杉树班”覆盖全国8个省24所高中;截止目前,“杉树大学助成计划”已经在全国43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志愿者队伍将近2000人,其中中欧校友志愿者就有大约700多人,占比35%。这当中,有400名中欧校友担任着杉树大学助成计划的公益导师,惠及近200所高校,受益学生超过万余人。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欧校友参与或创办的公益项目还有很多, 如致力于环保的“中欧环保同学会爱心水站”,持续关注年轻人和创新实践的“i20”公益行动等。


史丽目前担任中欧校友爱心联盟秘书长。她说:“中欧本来就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作为中欧校友也有义务去搭建一个平台,创造一种氛围,让企业家也好,让个人也好,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能够把正能量的、爱的、善的东西传递出去,这也是我们中欧校友爱心联盟的创办发心。”


因病正在住院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2004级EMBA校友明清,坚持在病榻上接受了公益时报的采访。她说,自从参加了白内障复明慈善“光明行”活动以后,她的人生收获了太多惊喜和感动。


“光明行”公益项目始创于2006年,每年一次十天,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为缺医少药的群众免费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2004级EMBA校友张兴儒,他也是上海普陀中心医院副院长,著名的眼科专家。项目参与者除了上海眼科界专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协作志愿者均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AMB校友。2006年-2015年,这支爱心团队足迹遍及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免费义诊眼病16229例,手术1706例,复明率100%。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光明行”


校友公益方式多样。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校友部主任刘长艳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2000级EMBA校友刘京协助现任步长制药董事长的校友赵涛共同策划发起了“共铸中国心”公益基金。该机构成立至今,已组织专业医疗队伍、协同校友志愿者,先后对四川、宁夏、山东、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内容涵盖地方病调研、义诊巡诊、爱心捐赠、医疗培训、健康讲座、少儿先心病筛查及救助等,超过20万群众直接受益。


现实中很多商学院已是公益的提倡者和直接推动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08年设立了中欧EMBA善为奖,这是对EMBA毕业生和班级在校两年期间在公益和慈善事业中所作杰出贡献的最高认可。EMBA善为奖已连续评选了九年,获奖项目和个人总数超过50个。同时,学院还设立了EMBA公益奖学金,为致力于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非营利组织高层管理者提供来中欧学习的机会。


在制度设计上,长江商学院首创了EMBA48小时公益学时制度,已有逾2500名学员参与各种公益实践,贡献义工实践超过12 万小时。长江公益项目平台也为校友提供深度参与公益的机会。


商学院校友做公益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于2013年跻身由《公益时报》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慈善榜”十大慈善家行列;中欧校友、京东CEO刘强东荣获2015年度“第十二届中国慈善榜”十大慈善家称号;长江商学院校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创始人陈一丹在“2016第十三届中国慈善榜”中获得“中国首善”称号。


校友公益优势何在


对于公益机构来说,最大的难题永远是资金从哪里来,类似“杉树计划”这样由商学院校友发起的公益项目也不例外。当然,校友资源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独特的优势。“杉树计划”的发起人之一史丽说,这些年来,要不是有幸能得到“财大气粗”又爱心满满的中欧校友们解囊相助,恐怕“杉树计划”早就断顿,难以为继了。有一次,“杉树计划”的一位理事去某中欧校友的个人企业拜访,“杉树计划”的发心和理念深得这位校友的赞赏认同,一下子就帮忙捐助了八个“杉树班”的学生。在“杉树计划”走得最辛苦的时候,也常常是中欧校友雪中送炭,及时托底,救了急和难。


商学院校友很多是商业成功人士,又或者在各类公司担任不同职务,由此,将商业理念和公益结合,成为他们公益实践的特点之一。


长江商学院校友“长江善果枸杞”项目


长江商学院媒体经理温霞向记者介绍了长江商学院的“长江公益善果枸杞项目”。这个项目致力于通过公平贸易价格收购甘肃瓜州银河长江新村枸杞,通过长江校友善购、电子商务平台向社会公众销售的方式,帮助当地贫困农民持续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最终实现自主脱贫。2015和2016年,长江校友善购金额超过 334 万元,帮助银河长江新村销售枸杞数量逾 16700 公斤,558 名低保农户人均增收 863 元,年收入提高35%。如今,“长江公益善果枸杞项目”已经成为助力当地产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友也在尝试用商业的方法来帮助乡村自我造血,比如由公益人、也是中欧校友邓飞联合其他校友发起的,用移动互联网平台销售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e农计划”,帮助山里的农产品实现品牌化运营,创造商业价值。


公益带给校友什么


在采访中,很多商学院校友都说,公益改变着他们自己,甚至也改变着校友企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明清说,每年参加“光明行”的这十天,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像节日一样隆重,甚至有如朝圣般的虔诚和期待。无论身体有多么的疲累,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探访河北珍珠班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级学员仝雷说,参与“捡回珍珠计划”的最大收获是重新认识“公益”的内涵。仝雷说,公益当然包括短时间内的帮扶救急,但比这更重要的,应该是帮助受助者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和困难,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养分的充盈与更新。这种“公益”可能没有平常认知的那么惊天动地感人肺腑,但应该是符合受助者现实需要、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史丽这样理解:“给钱的公益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公益。对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最大的慈善和公益其实是教育。只有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让自己自立、自强的本领,掌握了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这些孩子们才能够真正的立足于这个社会。


公益也改变着校友企业。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校友部主任刘长艳观察,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班毕业的校友中,有一些企业做的非常成功的校友开始调整企业战略,将原来的主打市场项目作为副业,把涉及公益的项目提升到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地位。有些人担心这样做会导致企业业绩滑落市场溃败,但实际上,“这种调整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企业品牌的整体效应,公众认可度和亲和力明显增强,员工忠诚度也更加凸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探访河北珍珠班


商学院校友公益热的冷思考


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副院长朱睿教授认为,商学院校友热衷公益活动的现象,恰好印证了“马斯洛需求理论”,即当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商学院校友钟情公益的本质原因,就是能够让自己觉得自身价值有所体现。这种体现不是让他们更加富有,而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别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长期观察和研究公益的朱睿这样总结商学院校友做公益的优势。她说,一是资源。不管是个人资源还是周围天然的资源,这都是他们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在财富支配方面,他们显然要比普通人更有主动性;优势二是经验。在商学院校友这个群体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从实践中打拼出来的,这些人积累了不少企业与资源之间的管理执行经验,如果他们能够把这套理论这套经验运用到解决社会问题上面来,这当然也是很宝贵的一种优势。


商学院校友怎样更好地做公益?朱睿说,一定要勇于尝试用商业模式做公益,让公益有质量,有效率,有成果。她建议校友们立足于当下已经相对成熟的公益项目进行深化,最好不要贪多求新。“特别是作为一个商学院的学生,如果你本身是一个企业家,首当其冲的责任就是担负起企业社会责任,利用本身的优势和岗位,去把你最擅长的事情做到位,就已经是最大的公益”。


与此同时,她提出,如何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战略,更是值得每一位商学院校友深思的问题。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文梅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记者手记:直击中国慈善榜现场


官网: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