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NGO走出国门为了谁?

2017-05-22 皮磊 公益时报

“NGO天然具有贴近老百姓、贴近民心的功能。通过NGO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持续投资。”亚洲基金会代表曾璐5月17日在“NGO参与推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用一句话概括了NGO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研究者指出,NGO的参与将推动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也可发挥监督、倡导的作用。NGO还可以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协商、沟通与合作,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应对投资中的风险。不过,在推动中国企业进行负责任的投资方面,我国的NGO不论是在数量和能力方面都十分有限。那么,在这方面NGO有哪些优势,又面临什么挑战呢?


NGO为什么要参与


NGO为什么要参与到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参会代表举了可口可乐进入缅甸的例子。


时隔60余年,可口可乐重新进入缅甸市场


2012年9月10日,首批可口可乐被运送至缅甸仰光,那里的顾客在60多年后迎来了这款饮料在缅甸的首次直销。这一事件标志着缅甸逐步向世界开放,对于可口可乐等公司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此前三个月,可口可乐公司就宣布从公司的公益机构——可口可乐基金会向一家公益组织(Pact)提供300万美元基金,用以支持缅甸女性在经济上有更多话语权和更多就业机会。


Pact在缅甸的工作目标也契合了可口可乐 “5BY20”这一全球项目使命,即到2020年运用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价值链,让500万妇女能够拥有经济话语权。其项目之一是向有志于创业的妇女提供资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挖掘女性创业人,使其将来成为可口可乐产品的独立商店经理和配送商。


其实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就已经组织了一个团队,包括法务部、企业社会责任部和公关部等,负责研究缅甸市场开放后企业应该怎么做。所以选好NGO合作伙伴后,企业就立刻和其签定了合约。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企业要进入新的市场时,其已经有很好的成果可以展示,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形象。


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发展部主任伍鹏谈到,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有70多万家社会组织,涉及扶贫、卫生、教育、环保以及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NGO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政府也支持NGO走出去,但公众包括企业对NGO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


中国NGO为什么要走出去,为什么要参与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伍鹏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首先,目前世界上还存在很多贫困人口,中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的NGO有一定的期待;第二,NGO走出去也是外交方面的需求,通过NGO的行动,向外界传达中国人的爱心,树立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目前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非常大,企业也有自身的需求,比如如何让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需要NGO的参与。


此外,对于本土NGO而言,作为第三部门参与推动中国海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责任也是机遇。鼓励NGO的参与,实现政府、企业和NGO的互动和交流,将有助于促进企业与其他国家利益相关方的协作与沟通,从而识别和应对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可口可乐的案例也得到了众多公益机构代表认同。“我觉得NGO不能等到问题发生了才走出去,”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张颖溢表示,“NGO应该更早走出去,在当地建立起与公民社会、媒体和政府间的信任,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适应当地的工作环境。据我了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去其他国家投资时,其实是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比如,他们会派研究人员、NGO对这个国家进行各方面的调研,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数据。”


能发挥什么作用


企业海外投资利益相关方关系图,NGO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源自社会资源研究所报告)


报告提到,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土NGO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推出了多项支持政策,如2015年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9月商务部发布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些政策均强调并支持民间组织在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作用。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是一家广西本土的公益机构,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过去几年,该机构一直在推动中国和邻国之间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了解。”张颖溢谈到,“我认为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遇到的问题,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比如员工管理的问题、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等,这些都会导致当地人对中国企业和员工的不信任。”


此外,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缺乏同民间组织打交道的经验,导致在投资过程中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不能及时寻求帮助。


对此,社会资源研究所(SRI)蔡菲菲表示,NGO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首先,NGO可以发挥监督作用。NGO具有灵活、反应快的工作机制,可以对企业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监督,促进中国海外投资政策的落实。第二,充当协作者。NGO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将社区以及相关主体潜在的利益诉求显性化,并以企业和政府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第三,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在社会和环境领域,NGO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能够为企业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方案,也可以帮助东道国完善法律政策。”


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那还需要NGO参与吗?上述报告的参与者之一、北京日曜星启社工服务中心陈继艳谈到,NGO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其独立的身份和价值视角,“我觉得NGO接下来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透过持续的沟通对话协调资源,不断促进现实状况的改善。”


面临哪些挑战


北京工商大学郭毅教授长期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本土企业走出去等相关议题。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利益相关方,比如媒体、政府、民众等。但不管对利益相关方做怎样的划分和筛选,都无法绕过NGO这一主体,NGO的参与是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绕不过去的原因有几个:第一是由NGO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NGO组织更接地气,能够更集中且高强度地反映来自基层民众,或者说特定利益主体的诉求;第二,NGO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关注的议题相对集中;第三,NGO的行动力、执行力强,能够迅速地调动媒体、社会民众等参与。”


2016年8月5日,中国扶贫基金会缅甸办公室成立仪式在缅甸仰光举行


然而就目前来看,参与、推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NGO,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能力上都十分有限,国际化程度比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涉外组织类社会团体有529个(其中社会团体51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个,基金会9家),占2014年社会组织总数的0.09%,在国外开展项目、设立办事处的组织更是微乎其微。


全球环境研究所张经纬谈到,企业对于NGO的态度也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和企业沟通方面,我们遇到的一大挑战就是企业对NGO的直观认识。以全球环境研究所为例,我们并不是去反对企业,反抗项目的落地,而是希望跟他们建立沟通,了解他们的项目,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帮助他们跟当地社区和当地的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但我们发现自身的能力和专业度还是很欠缺的。”


此外,专家表示,参与海外工作,不仅需要NGO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了解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法律制度等内容,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海外项目管理能力。目前中国的NGO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一方面是因为NGO的从业者基本以本土工作为主,缺乏国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NGO的薪资水平和生存环境难以吸引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


有什么建议


有研究者比喻称,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NGO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那么,以中国NGO目前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来说,应该如何进一步参与并推动企业海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呢?上述报告给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本土NGO应该更加深入地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面临的挑战,并明确自身的特长与现实需求的匹配度;NGO在制定工作策略和计划前,应充分研究东道国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大环境,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判断策略的可行性和风险。


第二,NGO应该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企业普及国际标准和成功实践,分享社区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三,结合自身定位、优势和能力,向东道国NGO分享中国的政策,为他们对接中国政府和企业提供支持,搭建对话的桥梁。


第四,关注海外投资等国际议题与组织自身使命和战略的关联性,尝试探索国际化的路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政府制定有利于NGO实现国际化的政策,提高NGO在海外项目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同时吸引和储备国际化人才。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皮磊

如果我没能及时回复你,那就是还在写稿~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想要吸引外企投入公益?你首先要了解他们关注什么

“一个鸡蛋的暴走”第七年开走 公益筹款理念深入人心

“诺而不捐”窘境该如何化解?

孙楠发起成立专项基金 救助贫困肢残青少年

2017中国慈善榜前瞻 | 去年那些值得关注的大额捐赠(续)

官网: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