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毕业季,梦回读书岁月里,还记得那些一起做公益的伙伴吗?

2017-06-09 李庆 公益时报


高考、毕业季!


你的记忆是否被拉回了读书岁月里?那时的青葱岁月,懵懂的爱情、纯洁的同学友谊、丰富的社团生活、充实的志愿者经历……


这里有一群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大学生,课余生活运用“互联网+”模式,为山区果农解决了滞留的50万斤苹果、慰问了一万多名环卫工人并送去了爱心、建造科技小屋为山区孩子圆科学梦……


他们用爱心将大学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01


刘洋, 1988年出生,河北保定人,180cm的身高,阳光、帅气,说话直爽,喜欢运动,热爱旅行。


2008年,经历完高考的刘洋考上了他如意的大学,没有了高中繁重的课程和考不完的试卷,富裕的的课余时间,刘洋并不想让自己做个“宅男”,因此他参加了各种志愿活动。


“没有其他想法,只想单纯的增加自己的阅历,有一些不一样的经历,去看不一样的人生”。


因为这个想法,他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公益之旅”。



支教成为了刘洋公益之旅的第一步,听了师姐的建议,第一次支教他去了甘肃陇南山区的成县纸坊小学,也是这一次支教经历,坚定了刘洋后来做公益的决心。


第一天上完课后,刘洋将自己带来的棒棒糖分给孩子们吃,当满教室的孩子欢呼雀跃的剥开糖纸尝鲜时,其中一个孩子却紧紧攥着糖果不肯打开。


“你怎么不吃呢?”


“我要留给妈妈,因为我妈妈从来没吃过这个”。


孩子的回答让刘洋鼻头很酸,却似乎也没有能力改变,但从那刻开始刘洋坚定了要持续做公益的决心。


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刘洋的内心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在每个假期到西北山区支教,因为这是目前刘洋能做到的。


从甘肃的纸坊小学、卓洛小学、随固小学、刘咀小学到陕西的蓝田东村小学、秦北农民工子弟小学等,刘洋一共在西北地区支教了18所小学。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力所能及就好。”


支教之余,他还做了很多“牵线搭桥”的事儿。



比如,介绍朋友为支教过的学校学生提供一对一资助。在甘肃、贵州一些学校,刘洋联系了认识的企业,由企业每年拿出5000到10000元设立奖学金,给品学兼优的孩子每人资助200-300元,并每学期颁发奖状,用物资和精神双重激励鼓舞山区的孩子。


自此,从河北到陕西再到甘肃,支教西部山区18所小学、进矿区宣传保健知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陪伴空巢独居老人……刘洋的公益之路未曾停歇。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始终相信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越分享越多的东西。”


毕业后的刘洋去了一所大学当辅导员,带着他的学生们在公益的路上继续前行。


02


杨敏,1992年出生,陕西咸阳人,西安邮电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光学工程专业,乐观善良、性格开朗、外向阳光是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在这个善良、阳光、憨厚的90后男孩的身上有着一股对生活不屈不挠的“倔劲儿”,也是这股子“倔劲儿”让他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并备受关注。


杨敏的家乡是以种植苹果为经济来源,2016年家乡的苹果大量滞销,他决定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在辅导员指导下,他联合本校及周边兄弟院校“志同道合”的伙伴,对家乡礼泉县魏北村苹果滞销的原因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发现,由于山上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加之青壮年为了维持生计都去往城市打工,留守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无法打通销路,导致苹果连续两年滞销。又因果农无力筹建冷库,堆积如山的苹果已经开始溃烂,整年的辛勤劳作付之东流。


经过调研,了解了苹果滞销的原因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杨敏和伙伴们,决定帮助果农用当下较火的“互联网+公益+众筹”的模式来解决难题。


于是,搭建了一店两微平台,通过微店、微信、微博进行宣传和销售,经过10天的努力,共销售了972箱滞销苹果,销往全国23个省份、4个直辖市。这让杨敏和伙伴们都很惊喜。



第一次发力成功后,杨敏和伙伴们又想出了“助爱贫困果农慰问城市环卫工”的创意。于是,又联合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发起“爱心苹果送环卫工”活动,短短八天筹得善款389177.92元,27265人参与募捐,圆满完成了筹款目标。解决了礼泉县魏北村等11个村滞留的481100斤苹果,并给西安市5个区12749名环卫工人送去了爱心苹果。


“通过‘互联网+公益’模式,能快速的搜索信息,整合资源,使得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这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公益带来的新生机,让杨敏很吃惊。


“也许,用这种新型的公益模式还可以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马上研三了,这样的经历丰富了我的大学课余生活,也是对自己心智很好的历练,会一直继续下去。”


03


 齐婷婷,1991年出生,陕西商洛人,是一个外柔内刚、喜欢写作、热爱生活的女孩。


2010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现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大学生活期间,在接触了学校的“思源社”、“自强社”等爱心社团后,校园内外各类的公益活动常能看见齐婷婷的身影。


除了做一些支教和志愿者活动外,在和家庭困难学生的接触中,杨家豪的故事让齐婷婷印象最为深刻,并且坚定了她一定要为山区孩子圆科学梦的决心。


“我们刚走进他的家,他就像小大人一样向我们问好,帮我们搬板凳。”这个懂事的孩子今年8岁,是商州富兴学校二年级的学生杨家豪。


杨家豪还有个姐姐,母亲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照看70多岁的父母。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仅依靠杨家豪的父亲外出打工勉强维持。



“我做梦都想亲眼看见飞机,哪怕是有一架飞机模型!我特别想要上科学课,也许老师会跟我们讲许多科学的故事。”科学课一直是杨家豪最憧憬的,他觉得,或许那时候他就能离梦想更近一点。


杨家豪的懂事和小小的梦想触动了齐婷婷,为此,她联合院校其他爱心人士从陕北到陕南,从黄土高坡到秦岭深山,每天6点起床,坐车四五个小时,身影穿梭于农村小学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之间,为山区孩子的科学教育做调研。


“由于缺少师资和相应的设备,本应给学生开设的自然课和科学课并未开设,更谈不上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了。”


“当给他们讲解轮船飞机、宇宙星空、电路实验和科学故事时,他们很兴奋,听的特别仔细,眼睛里是泛着光亮的;当我们送给他们放大镜、望远镜等科学小礼物时,他们拨弄着那些他们并不熟悉的小设备,脸上都是喜悦和满足。”


为此,齐婷婷决定,联合校内和邻校的爱心人士,通过互联网众筹的方式,为山区的孩子建造“科学小屋”,圆他们一个科学梦。



“圆山里孩子科技梦——科技小屋”项目,从走访调研、公益众筹、器材招标到目前的科技小屋搭建,持续了9个多月时间。项目利用“互联网+众筹+公益”的模式,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先后有4395人参与了捐款,共筹得善款142173.43元,每个科技小屋会配置150余种科学实验器材和200余本科技读物。


目前,已有三所科技小屋搭建完成并对外开放。


“爱心从来都不怕小,微爱的汇聚,也会流淌成爱的海洋;公益从来都不只是付出,付出的累积,也会转换为成长的阶梯。”齐婷婷在公益的路上一直成长着。


04


刘洋,如今是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名辅导员,2015年加入西安邮电大学工作的他,发起组建了由西安邮电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子组成的“爱心青年帮”,意在用汇聚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公益。


杨敏是刘洋的学生,因为家乡苹果滞留,作为辅导员的刘洋给了他解决问题的思路。


刘洋研究生时和齐婷婷是校友,多年支教的经历,让他很了解山区教育的盲点,建“科技小屋”是他思考的结晶。


礼泉苹果的滞销也好,建造科技小屋也罢,都是他领着“爱心青年帮”团队爱心的结晶。


如今的刘洋、杨敏和齐婷婷,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就是为更多山区的孩子建造更多的“科学小屋”。


刘洋理想中的公益,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每个人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做公益,不需要不远万里去偏远山村支教,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里、一件件小事里,投入一点点精力,就能参与。



也许,进入科技小屋的孩子们一张张快乐无比的笑脸、对模型一刻不愿离手的不舍、对各种器材研究的那份专心致志,正是刘洋带领他的“爱心青年帮”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吧。



最后来听听走进“科技小屋”的孩子们的真实感受。


高鑫宇:第一次进实验室,一眼看过去,太神奇、太酷了。激动,兴奋,想把那些充满神奇的东西都摸一遍,感受一下。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手动小手电,不用充电,不用电池,也不用太阳光,只需通过小手转动它的“小尾巴”,便能发电发光;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显微镜,在它的下面放一个神奇的载玻片,打开灯就能看到许多细小微妙的东西,真是太奇妙了。


张宇田:小屋里许多东西都没见过,好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想学习它们的原理,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许多试验品都吸引着我,让我特别想快点上科学课,听老师讲科学知识。


刘梦杨:好多惊喜!有个老师把手放到一个不插管子的“水龙头”下面,让我们看水龙头流不尽的水。大家都很惊奇,有的同学说这并不是水在流,也有的说看到有电在驱动,经过观察,最终明白了原来是电驱动水在循环流动,好想知道这都是为什么。

PS:莘莘高考学子们,看到以上故事,是不是也在心里默默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小编在此祝愿所有高考学子如愿考入自己心仪的学院。如果你们的大学生涯能够遇到像刘洋这样的辅导员,是不是你也可以像杨敏和齐婷婷的大学生活一样过得丰富多彩、有意义呢?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李庆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1401起性侵案:别再让“性安全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盲区

袁姗姗、马伊琍、白岩松、许魏洲告诉你,520&521还能这么爱

《欢乐颂2》重磅回归,揭秘“安迪”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万科基金会2016年支出翻四倍 看看他们干了什么?

第十四届(2017)中国慈善榜全指南

官网: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