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陈行甲:转行做公益的一个月里我干了三件事

2017-06-12 皮磊 公益时报

陈行甲的专访约在6月9日下午一点。当天上午,新阳光在北京办公室举行了新理事长聘任媒体见面会。作为自带网红特效的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辞官经商创业的很多,但辞官后全职投入公益事业的,陈行甲是第一人,他也被戏称为公益领域的新物种。在农村出生长大,在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县委书记,深刻了解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陈行甲说投身公益是一种回归,是不忘自己的初心,是坚持自己的草根理想。


两个小时,三场专访。陈行甲很忙,但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面带微笑,充满自信且不知疲惫。那么,这位曾上过四次人民日报、两次新闻联播,文章分分钟过10万+、微信里有着近5000名好友的实力网红,投身公益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很忙也很充实


5月6日,陈行甲通过微信宣布将要投身公益行业


《公益时报》:今年5月初,您通过朋友圈公布了自己的新动向,宣布全职投入公益事业。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您都做了些什么?


陈行甲:这段时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做研究教学工作,从事公益社会政策研究,并且承担了一个关于儿童大病救助的课题。第二,作为发起人之一,我在深圳创立了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也是专注于儿童大病救助的,因此和我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研究的课题是完全相匹配的,就是用行动来推动研究,用研究来指导行动。第三,我和正琛以及新阳光联合发起了“联爱工程”,也正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深度联结,正琛在新阳光15周年之际聘请我来做基金会的理事长。


《公益时报》:同时做这么多事情,您觉得自己的精力够用吗?


陈行甲:确实是挺忙的,但我觉得精力还够。因为这三件事是相互关联的,是互补的。比如,虽然我在跑儿童大病救助,在做政策模式的设计,同时还要和政府进行沟通,但这些都是我做的公益社会政策研究的一部分。所以,虽然很忙,但也很充实。


《公益时报》:您的仕途可以说一片光明,很多人都不理解您为什么会辞官全职投入公益,作为一名官员不是更有能力去改善群众的生活状况吗?


陈行甲:当官确实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这是一种方式,但这些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而且只能影响一个特定的地区。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更具体的、能直接连接到草根的公益实践,去推动、去改善、去探索规律,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多。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也在国家级贫困县工作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我和老百姓几乎是完全没有距离的,我有自己的草根理想。因此,凭我对老百姓疾苦的理解和我在过去的工作中获得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视野,我觉得我适合做公益的事情。总的来说,在行政领域,好官员很多,不缺我一个,但在公益领域,我觉得我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


做公益是回归初心


陈行甲和刘正琛的合作引发了公益圈热议


《公益时报》:官员辞职经商创业的很多,但全职做公益的很少,您觉得您的案例会不会对后来人产生示范效应?


陈行甲:我觉得很有可能,甚至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我不能灰头土脸地收场。因为,如果我做得好的话,对其他有志于从事公益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正面的激励,让大家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一个社会领域可以选择和探索。如果我做得不好,可能会打击大家对公益行业的信心,大家可能就不会再投入公益行业了。


《公益时报》: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到全职公益人,身份及环境的改变是否会让您产生心理落差?以前的身份是不是也为您投身公益带来了一些隐形的便利?


陈行甲:在外界看来当事人可能会有一些心理落差,但就我自己而言反而没有落差。因为投身公益是我自己主动的选择,是我热爱的一件事。而且在做决定之前,我已经考虑到了所有的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另外,我在当官的时候也不太喜欢被别人服侍的感觉。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是一个自理能力比较强的人,比如我从来不需要别人为我打伞、不需要别人为我端茶倒水、开车门等等。


当然,以前的身份确实为我投身公益带来了一些便利,比如说大家的认可对我做公益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不管是媒体的报道,还是群众自发的支持言论,至少在大家的眼里我是一名好官,这种社会认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信任,大家相信你不会胡来,相信你是有底线的,有原则的,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可以加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快就得到了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


《公益时报》:您如何理解政府部门和公益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作用?


陈行甲:有人把公益组织比作第三部门,认为公益组织是政府部门的一个补充,能够发掘社会痛点,解决政府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十分赞成这个观点。因为我在政府部门工作过,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方面我的体会非常深刻。政府的工作也是有边界的,它不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当社会上出现一些问题、一些难点痛点的时候,公益组织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陈行甲(左三)参加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发布会


《公益时报》:作为公益领域的一名新人,您是否担心会在这个领域碰壁?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


陈行甲:我知道投身公益领域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人才的问题、资金的问题,但我不会害怕这些困难,而且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过到目前为止,我遇到的困难都小于我最开始的预期,而我收获的感动和帮助都大于我的预期。


对于未来,我想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的。过去在从政的时候我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我希望进入公益领域之后,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为整个行业加一点分。这也是我的长远目标和终极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细分目标。在起步阶段,我选择了儿童白血病和大病救助领域,希望完成政策和规律的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将来我还想做乡村治理、乡村贫困项目,比如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等。


《公益时报》:您提到目前公益行业还比较弱,那么对您来说现在是做公益的最好时代吗?


陈行甲:是的,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从理论上说,近几年国家高速发展,富裕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财富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放,很多人产生了参与公益的想法和热情;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还有六七千万的贫困人口,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方针,到2020年要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从这一点来说,社会也需要公益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投入公益领域的这段时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公益事业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比如说我在深圳注册基金会的时候,深圳市民政局非常支持,各个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都非常高。我遇到的无论是社会上的人,还是企业家、公益同行,大家都是满怀热情地欢迎我们。我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能够欢迎并且容纳像我们这样的公益草根加入。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皮磊

如果我没能及时回复你,那就是还在写稿~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WWF:应对气候变化,NGO从来不缺乏参与热情

专访微笑行动首席项目战略官: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对话汤敏:只有能推广的才有意义

免费午餐6周年: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更好的未来

中国NGO走出国门为了谁?

官网: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