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土麦田之所以这么火,除了秦玥飞的光环外,来看看还有哪些

2017-07-15 李庆 公益时报

“用你的创业方式减少贫困,用你的创业激情定义公益。”这是黑土麦田创客招募计划中的一句话。




2016年,因为一名乡村创客获选2016中国罗德学者;因为其联合创始人秦玥飞获选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因为在著名的综艺节目《朗读者》中,他们朗读了《泥泞》,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黑土麦田,认识黑土麦田的乡村创客。


如今,在各种公益论坛、公益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黑土麦田的身影,听到创客们的故事,包括这两天马云的乡村教师论坛。那么黑土麦田究竟是怎样一家机构?黑土麦田的乡村创客为何如此“跑火”?项目有何独特之处?又是什么让那些名校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呢?


1


在黑土麦田公益的首页是这样介绍它的愿景和定位的:让中国的优秀青年易于投身公共事业,用实干与创新为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通过磨砺成长为中国和世界的建设者。


乡村创客项目,就是黑土麦田每年选拔、培训、资助、支持一批国内外顶尖学府的中国籍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开展产业扶贫和社会服务。


具体来说,就是黑土麦田主要但不限于从最好的高校中召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成为 “扶贫专员”、“村主任助理”,从而扎根到村子里,对当地的情况进行调研、编写项目计划书,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自我磨练。并给予人民币20万元左右的资助,包含服务津贴、各类保险、体检、疫苗接种及食宿等。同时,黑土麦田也会为创客们提供贯穿两年服务期的系统培训,导师团由各行各业的精英组成,让创客们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同时,大脑得到及时充电。在录取成为准创客后会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三农知识、工商管理、个人职业发展、金融、法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而下村之后,黑土麦田也会根据创客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导师和履职支持。两年服务期满后,黑土麦田会为创客提供深造、就业及创业等多元的出路选择与支持。



谈到创客在乡村开展的工作内容,黑土麦田湖南首席代表谭腾蛟告诉记者,工作内容各式各样:调研、写策划;帮助贫困村民卖野生猕猴桃、卖腊肉,从文案到包装再到渠道;找资源给阿姨们培训苗绣、对接外面的订单;和小朋友们爬山、画画、唱歌;开展乡村改造、培训当地青年等等,虽形式多样但目标一致。


作为一个在民政部备案的公益项目,政府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黑土麦田扶贫基金与政策上的帮扶,“目前乡村创客项目的资金来源除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的公众募捐外分为三块,第一是来自政府的拨款: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奖励资金;第二是国内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等;第三是国内企业家的捐赠。” 谭腾蛟介绍到。



“乡村创客项目之所以受到公众、政府、基金会及企业家的募款及资助,究其原因是因为项目聚焦真实的社会问题,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并且试图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


除了创业项目,创客们也分别在各自的村创开展公共服务类项目如少儿足球队、女子棒球队,苗绣培训、青年培训、全家福拍摄、冬衣捐赠等项目。


从2016年第一批乡村创客扎根村子里起,黑土麦田公益在四个省份十五个贫困乡村成立了十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名创客在于乡隅田间挥洒汗水,让一个个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今年下半年计划还会有近50名创客投身农村。


2


陈旖雪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因为大学期间一直辅导一些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这让陈旖雪觉得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发展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所以乡村一直是她关注的领域。为此,在毕业之际面对的众多选择中,她选择加入了黑土麦田,成为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补抽乡水桶村的一名扶贫专员。



刚走进乡村的陈旖雪,心里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好在有黑土麦田的支持,让她接受了各方面的培训,包括入职之前的集中培训,入职后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线上培训。“除了这些培训外,黑土麦田还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接一些专业导师,以便我们能够在基层更好的完成工作。”

  

薪资福利一直是黑土麦田具有吸引力的一项,旨在让中国青年更易于投身乡村建设。“我们创客享受的福利有基本津贴3500元,用来支持我们在当地的生活和工作,黑土麦田还会根据我们的工作表现、项目开展的情况、推进的进度等给予1000至3500元不等的绩效奖励。”谈到创客的薪资陈旖雪介绍道。

  

然而,黑土麦田吸引陈旖雪的却是因为“乡村”一直是她关注的领域,用创新的创业方式解决乡村问题,其发挥空间和自由度让陈旖雪觉得有用武之地。

  

对于陈旖雪所在的水桶村的扶贫项目,她首先认为资源是最重要的,“因为有前景的项目一定是在本地有一定资源积累的项目”,作为创客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发掘出来,用合适的方法让更多人看到、欣赏到。

  

为此,她选择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首先,通过短期销售本地具有的农特产品,比如野生猕猴桃、腊肉等,通过短期销售为村民带来收入,进而树立村民的信心,取得村民对创客的信任,这样才能让村民愿意同创客们一起配合做事。其次,在产业方面,从简单的卖产品来发展某一产业,例如卖农产品腊肉,陈旖雪和所在乡村的创客们带领村民开展了生态养猪项目,通过和企业合作,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做产业,进而引进一些企业资源及规模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做规模化的过程中设定标准,潜移默化的引导村民如何做一个产业。最后,利用水桶村特有的苗族文化,做苗绣的产品研发及文化技艺的传承。



苗绣是一种手工艺品,也是一种文化。在陈旖雪的创客经历里,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究竟孰轻孰重一直是她考虑的问题。苗绣的文化价值如何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苗绣是一种消费品,如何在大批量向市场推广的同时避免原本“手工”的价值被机器的效率所掩盖?

  

创客们首先想到的是产品本身的形态和销路。水桶村的苗绣原本只是自用,或是销往临近乡镇作为典礼服饰,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老年人。为了在扩大潜在消费者群体的基础、适应城市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保留苗绣精致、装饰性的特点,水桶村的合作社开始绣制包带、T恤、项链等“小而美”的产品,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来关注苗绣市场。

  

在界定了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之后,创客们开始着重培训合作社的绣娘。虽然陈旖雪和她的同事们很清楚,一旦这个市场被打开,引进机绣一定势在必行,但如果丧失了村里的手绣技艺的传承,那苗绣在文化意义上的传承便不复存在。第一轮的培训里,水桶村有27位有一定苗绣基础的绣娘参加了培训,绣出的同一式样的样品由专家进行评定,给予定价,合作社已经开始接单,届时全村大约30名绣娘可以通过合作社获得稳定的收入。水桶村合作社的绣娘们将成为湘西古老的苗绣和现代消费者们之间的桥梁,无论未来机器会不会大批量替代手工,只要这样的合作社还在,苗绣的文化就会被不断传承下去。

  

在这样的创客经历中,陈旖雪的收获远大于她所遇到的困难,虽然刚毕业做项目没有经验,但好在他们有导师的指导(例如在做苗绣的推广中,导师为他们梳理了整个项目的思路,帮助他们介绍一些设计师);虽然刚开始创客们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在不断的接触中村民和创客们不断的融入了彼此。令陈旖雪欣喜的是,创客的经历让她适应新环境、时间管理、协调沟通、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何发起和推广一个项目的经验;和村民打交道的经验,这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让陈旖雪觉得弥足珍贵,是很多工作所不能带来的。

 

3


谈及被黑土麦田所吸引的原因,“除了乡村情怀外,对于黑土麦田为乡村造血而非输血的理念认可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之一。”谭腾蛟说到。



“这个观念是创始人秦玥飞在丰富的乡村服务经验中摸索出来的,这些经验让秦玥飞清晰的认识到通过向政府与企业化缘去扶贫的影响总是有限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致力于帮助村子建立自我造血的功能,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

  

此外,黑土麦田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名校毕业生的加入无形中也为乡村带去了资源。“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生,相较于本地的村民我有专业特长的优势,比如我的传播专业可以帮助当地村民做一些推广类的活动。另外,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做创新创业这样的故事,可以为当地带来很大的关注度,这些关注度都有可能转化成为资源,为当地带来知名度和销路,以便项目获得更好的推广。” 陈旖雪谈道。

  

据谭腾蛟介绍,创客在黑土麦田还可以边工作边读研,因为黑土麦田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了“精准扶贫”专项研究生,创客可获得黑土麦田的全额奖学金,驻村服务实践将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期满后获得农业硕士学位。

  

此外,服务期满后,表现特别优异的创客,可获得知名人士撰写的特别推荐信,有机会直接进入知名企业年度招聘的末轮面试,自主创业的创客可获黑土麦田为其对接有合作关系的投资机构,争取创业帮扶资金。

  

除了具备以上的资源及优势外,黑土麦田乡村创客之所以能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力度,陈旖雪有自己的认识。“首先,扶贫专员们做出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认可,当然这和秦玥飞本人的故事也有关,他在乡村服务中摸索和积累的经验;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扎扎实实投身乡村六年,为乡村带来的改变;他获得的感动中国人物;他带领创客们走上《朗读者》的舞台等等,这些媒体的曝光,以及秦玥飞本人的故事所带来的关注都是重要原因。”

  

“不过,除了以上这些原因,我认为对我们创客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种关注度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借助大家的关注度,更加努力做好我们的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产品、购买我们的产品、传播我们的产品,这也是我们成立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陈旖雪补充道。

  

谈到两年后服务期满是否会继续从事公益,陈旖雪告诉记者,“通过一年多在乡村的实践,内心深处已经对乡村有了感情,虽然不确定以后的择业会不会受影响,但是未来的自己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或以某种形式和乡村产生联系。”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李庆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王心怡


史成斌|善行是永远不会落空的投资

庄伟:做一个“静定专精”的公益匠人

他们为啥主动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两个故事带你走进无国界医生

公益界新CP:陈行甲辞官做公益 刘正琛拱手相让理事长

高考、毕业季,梦回读书岁月里,还记得那些一起做公益的伙伴吗?


官网:www.gongyishibao.com

微博:@公益时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