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年来,“救命车”一直守护在深山村寨每一位女性身边

李庆 公益时报 2018-10-22

当南方早已炙热难耐,青海的夏天才悄然上演。


六月的青海,平均气温20℃,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青海省西宁市中心广场上正开展着一场“温暖”的义诊。



6月9日这一天,西宁市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标有“母亲健康快车”字样的面包车醒目且整齐的停放在广场的一角。来自青海省妇幼保健院、青海红十字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的白衣天使们正有序的为前来义诊的市民免费量血压和血糖。一场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女医师协会、青海省妇联、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的“母亲健康快车爱心巡诊周”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


中国妇基会母亲健康快车办项目负责人告诉《公益时报》社记者,此次爱心巡诊活动开展的周期为4天,以“母亲健康快车”为载体,依托项目积累的一大批妇科、产科、乳腺科、儿科、老年慢性病等专业医学领域的专家团队和行业带头人,围绕“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的宗旨,通过“公益巡诊服务队”的形式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直接而优质的专业医疗服务。此次活动将分别走进深度贫困县——共和县,和大山深处的互助县小寺村,进行女性健康讲座及老年慢病义诊、体检活动,并慰问贫困患病妇女;前往湟中县幼儿园和湟中县一中,为孩子们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还将走进医院,进行病房巡查、疑难病症会诊现场教学培训。



据母亲健康快车办项目负责人透露,中国妇基会想在“母亲健康快车”这个品牌项目15周年的时候,打造一个“母亲健康快车爱心巡诊周”的品牌活动。此次青海是第一站尝试,通过改进和完善,将成为常态化的品牌活动。


“15年前,最早在健康快车上出生的孩子已成少年。2004年10月21日8时20分,渭南市第一医院‘母亲健康快车’急诊接一临产孕妇,行至途中宫口已开,接诊医生妇产科主任靳爱华和助产师李维芳当机立断,将‘快车’停在路边,用帘子遮挡车窗,她们跪在车上,紧急接生,8时45分随着婴儿‘哇’的一声啼哭,孕妇顺利生产,母亲欣喜地看着婴儿,连声说:“谢谢、谢谢,孩子是在母亲健康快车上顺利出生的,我们就叫他‘车生’吧。”



活动现场,中国妇基会秘书长助理李彩云向记者讲述了15年前发生在健康快车上的事。这样的故事和场景,她已司空见惯。随着“快车”跑的路越来越长、受益者越来越多,她对很多细节依然记忆犹新,但也有很多已散落在模糊的记忆中。


“我们的第一辆母亲健康快车,已经工作了15年,因为车辆使用年限的限制,已经锈迹斑驳退出了服务序列。但是,医院依然为它喷了油漆,院长说他们舍不得让它退休,因为这第一辆车妇产科才慢慢建起来。”李彩云向记者介绍道。



从2003年正式启动,到2018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已经开展了15年。从第一辆车、第一辆车载医疗设备,到目前衍生出的多类型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突破了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践行着通过公益的力量,造福当地妇女儿童的初心。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由来


我国妇女和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3,妇女儿童的健康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兴衰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妇女的健康作为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妇女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历史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别,男女不平的传统观念,使妇女健康服务的公平性仍然存在挑战;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等重大疾病,以及高剖宫产率、不孕不育、营养性疾病、心理疾患等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我国总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高于城市、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的趋势未见明显改善。



“为了弥补广大偏远地区妇女由于机会不均等造成的资源短缺,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合理性,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应运而生。”李彩云回顾了项目启动的背景和初衷。


15年前,中国妇基会为了配合《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落实,降低我国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中国妇基会决定重点针对西部的青海、新疆、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四川等12省来推动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工作。



“中国妇基会作为公益组织,我们有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具有推动性和示范性的事情,来呼吁全社会的关注。2003年爆发的非典,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力太弱,更加速了项目的落地。”李彩云回顾到。


15年前的妇幼保健医院还没有一辆机动车,主要依靠行走或者骑自行车,其服务半径非常有限。经调研,中国妇基会认为交通工具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于是,2003年7月25日,在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正式启动。


如何运作?



谈及项目的运行模式,李彩云首先向记者描述了“快车”的车辆设计,该车辆属于定制型,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同,对车辆实行多样化设计,分为转运型救护车、准监护型救护车、监护型救护车、越野型救护车等不同类型。平坦道路上的裸车一般公益定价为12余万每辆,根据资金募捐的情况,会对其进行医疗设备的配备,如超声、妇科急救包、心电图仪等。而针对一些高原地区,像青海、西藏等地势较差的地区,就需要配性能较高的车,公益定价在20余万至30余万元不等。


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妇联系统、医疗系统来传播孕期保健知识,通过基层妇联发手册宣传,妇幼保健院接到孕产妇的电话后,派司机和妇科医生去患者家中免费将孕产妇接往医院分娩。据李彩云介绍,“快车”项目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比如政府、妇联、医院、专家、企业、志愿者来协同作战……方方面面的加入,让项目焕发生机。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一套严谨的项目管理方法,由妇联系统进行监管、分配和监督,妇幼保健医院作为直接的执行方,负责对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专人做记录和方案,分派司机和一名妇产科医生进行出诊。



李彩云认为,“快车”项目若想具备生命力,兼具可持续性,除了要与社会长期的需求相适应,让妇女儿童群体受益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项目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


“每季度,医院要统计并上报孕产妇人次、义诊人次、健康普查人次等数据;每年年底,各省妇联根据监管情况整理执行报告及数据信息,进行网站年报数据公示;期间,我们要进行不定期现场督导,每5年,中国妇基会会会邀请第三方评估团队,对项目进行专业评估,不断完善改进项目运作。同时,远程GPS数据信息化管理可以随时监测车辆运行情况”李彩云介绍道。


她还告诉记者,针对车辆的分配他们有几个原则:


第一、属于西部12省,争取每县一车。根据步骤由国贫县到省贫县再到普通贫困县;


第二、中部和中部的少数民族,例如一些革命老区和山区;


第三、不断更换,有些地区的车由于年代已久,已经需要更换,例如新疆、宁夏等地已属于二次覆盖。


李彩云认为,“快车”之所以能够多年来持续、有效地服务于有需要的妇女儿童,离不开庞大的专家队伍,“只要门诊可以离开,基本随叫随到。他们不但参与到项目的研讨、方案的把控、科教的录制、基层的探访,而且还为基层医生进行面对面培训,近几年,又开通了网上的微课堂。”


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母亲健康快车”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西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利的牧区,当地人对快车的认可度非常高,也非常有感情,他们会叫妈妈车、牧民的爱心医疗车等称呼。”李彩云笑言。


这样的信任来之不易,就像妇幼健康知识的普及一样困难。当“母亲健康快车”第一次开进内蒙古牧区贡格尔嘎查的时候,当地妇女们对“脱衣服检查”这事充满了恐惧。经过项目方和基层干部的努力劝说和解释,才使得她们开始勉强一试。“被迫”很快变为“积极主动”,每次健康快车来巡诊,妇女们都放下手里的活聚集起来排队看医生。



有推动者、坚持者,才能看到一点一滴的变化。梳理15年来项目覆盖地的变化,李彩云认为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正在凸显:


第一个方面,对于受益地区妇女儿童来说,通过“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了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的效率,降低了部分患者的就医成本。


第二个方面,对于项目执行医疗机构来说,“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为其带来的不仅是开展业务的便利,并且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以为人员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增强了公信力,密切了医患关系。


第三个方面,对妇联和卫生部门来说,通过“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锻炼了一批服务妇女儿童的基层干部,提升了服务意识,增强了专业服务能力。


第四个方面,对受益地区来说,“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而且通过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维护妇女权益的落实,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实施地区实现“两纲”的要求,增进社会安定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妇女很喜欢母亲健康快车,尤其是亲切称之为妈妈车。



探索前行


15年以来,国内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公益慈善事业也快速地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来说,15年中,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调整。


李彩云介绍说,2003年至2008年是项目的第一个阶段。2003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51.3/10万,中西部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为此,我们的项目着眼点主要接送偏远地区的孕产妇到医院来分娩,驶入乡村为孕妇做孕期体检等。


200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34.2%,截至2016年底,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2015年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妇幼健康绩效十大国家,母亲健康快车项目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



从2009年起至今,项目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项目不断发展,资源逐渐丰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秉承“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的宗旨,不断拓展项目的内涵和外延,根据贫困妇女的新的需求及国家在妇女公共卫生方面的重大决策,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为核心的妇女健康类的公益项目群。如:救治贫困乳腺癌宫颈癌患者的“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关爱女性生殖健康的“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关注女性心理心脏健康的“女性双心健康”项目、帮扶基层村医培训的“善医行”项目、为贫困家庭进行免费唇腭裂手术的“母亲微笑行动”等公益项目,基本形成了女性健康救助项目链,几乎涉及到了女性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09年起,全国妇联和卫生部联合实施了农村免费“两癌检查”项目。“部分农村妇女由于健康保健意识薄弱,不愿意主动到医院来检查。基层医院携带设备将母亲健康快车驶入到农村,开展宣传,义诊,有力配合了该项目。”李彩云举了一个例子。


下一步规划



“维护一个品牌项目的常青不衰,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妇女的需求不断创新。”李彩云强调说,今年正值“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15周年,我们正在讨论制定未来五年(2018-2022)项目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创新“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运作模式,完善项目管理,丰富项目内容,发挥资源聚合效应,为更多的妇女和母亲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健康服务。


李彩云表示,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中,中国妇基会将着重开展心理健康、精准扶贫、两癌筛查及救助、车辆升级等方面工作,让“母亲健康快车”行驶得更远更平稳。例如,我们正在开发了一款专门针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的车,每辆近60万元,计划于今年在新疆投放1辆。”具体项目发展战略规划待第三方评估报告完成后将向外公布。



来自中国妇基会的官方统计显示,经过近十五年的努力,妇基会凭借项目投放的持续增长、管理的规范透明、组织的科学严密、运作的创新务实,使“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实施规模和受益人群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已向全国30个省(区、市)投放母亲健康快车2624辆,受益人数超过6600万人次。同时配合开展“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自2011年至2017年5月底共发放救助款9.96亿,救助贫困“两癌”妇女9.96万人。


“15年来,第一辆‘快车’走了612987公里,可绕地球15圈。见证了8654名宝宝的诞生,为8654个偏远家庭带来希望。救助了52143名妈妈,守护在深山村寨每一名女性身边。还将有更多的母亲健康快车,奔跑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为了贫困地区的妈妈,将开启下一个15年。”李彩云感慨道。


- END -


本文为公益时报原创首发,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违者必究



作者 |  李庆

责任编辑| 高文兴    微信编辑 | 吴丽萍


-点击下面的关键字,直接阅读文章 -

幸福工程张晓龙创意环保官公众募集

基金会筹款(四)基金会筹款(三)基金会筹款(二)

基金会筹款大额捐赠黄晓明何培钧


公益时报政策解读/公益活动/热点事件/社会创新关注


想留言吗?果断在留言区发言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