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马拉松“志愿者递国旗”事件系赛事要求 专家表示:“这种行为显然太LOW”

张明敏 公益时报 2019-11-08


11月18日,作为奔跑中国系列赛2018苏州(太湖)马拉松在细雨中开跑,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名选手参赛。


在女子选手最后的冲刺阶段,争议的一幕出现,比赛还剩下不到一公里时,参赛者中国选手何引丽与非洲选手一起向冠军发起冲击,二人几乎拼尽全力,互不相让,持续坚持。此时,有志愿者在赛道内递给何引丽一面国旗,但未成功。其后,又有一名人员冲入赛道向其递送国旗,根据央视直播画面显示,何引丽拿到国旗后节奏有些被打乱,带着国旗跑了几步后,国旗掉落地上,而紧随其后的非洲选手立刻超过了她,直至终点冲线并最终获得冠军。


原本还有机会获胜的何引丽,遗憾失冠。由于赛事处于直播状态,事发后引发公众质疑。


19日,赛事运营方苏州市环太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对媒体回应,让中国选手身披国旗冲线是“奔跑中国”系列赛事的既定设计,志愿者递国旗是赛事要求。


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翟雁表示,“志愿者进入马拉松赛场送国旗,这显然太LOW,没有相关常识。”



比赛中志愿者能否进入赛道?


在一场正式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志愿者能否进入赛场成为公众讨论焦点,而一些赛道中运送补给的镜头也频频出现。


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一名“老兵”,有着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经验的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翟雁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则,马拉松比赛允许运送补给,但赛道只允许裁判员和运动员进入,志愿者及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赛道,只能在赛道两侧给运动员传递补给,志愿者更应协助现场安保人员维持秩序。”


有评论认为,现场显示第一名志愿者在赛道内传递国旗未果后,第二名志愿者直接冲入赛道的继续传递行为,显然违背了马拉松比赛的国际规则。


翟雁表示,“马拉松比赛进行中,志愿者直接进入场内送国旗,这显得太LOW,没有相关常识。”



此次事件责任在谁?


翟雁认为,这起事件责任在主办方,志愿者应无责。主办方应履行培训、管理、告知、风控等行为,这显然属于主办方的管理责任。而在正常比赛中,相关人员有两次递送国旗的行为,如果首次不是主办方安排的主动行为,其后又再次出现该行为并影响到比赛,实属不该。如果确是主办方自行为之,这个责任将比管理责任更严重,属于明知故犯。


翟雁表示,“第一主办方疏于培训管理,使得志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入赛场内,应该被批评教育;第二如果是志愿者自行行为,情节严重者应该终止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并列入黑名单。”



参赛者是否有权利申诉?


今天(19日),据赛事运营方苏州市环太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对媒体回应,“赛道中志愿者递国旗行为是赛事要求。”


如果事后调查,运动员确实是因志愿者国旗传递导致耽误比赛,那么运动员能否申诉呢?


翟雁认为,如果事后证实是志愿者行为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运动员又有权利申诉,并要求主办方承担相应责任。


“第一,管理责任,主办方对赛事有着基本的管理责任,马拉松志愿者管理是非常标准的,是一场系统工程。主办方能够举办赛事,证明其具有志愿者管理的能力。第二,经济责任。运动员因比赛结果在经济和名誉上遭受损失,可以向主委会申诉,要求补偿。第三,主动与被动责任。如果志愿者是明知规定禁止而为之,参赛者可以追加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如果志愿者是被动为之,那么所有责任归咎于主办方,运动员追加志愿者责任,志愿者可以追加主办方责任。”



志愿者应如何管理?


如今大型运动赛事越来越多,志愿者需求也持续看涨,如何做好志愿服务管理,翟雁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翟雁表示,第一,按照《志愿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应查看主办方资质,有无志愿者使用资格。使用志愿者在岗位开发、招募、信息支持、培训、签约中,属于重大活动的应该有着正规的管理规范。第二,应按照专业化志愿者管理规程,将大型赛事等社会活动做出定义,赛事性质是否符合志愿者使用规定,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使用志愿者。第三,了解志愿者的岗位适配性很重要。志愿者岗位的定义、职责、需求需要适配,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监测、评估、督导、支持需要保障,志愿者在接触志愿工作后,大多会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情境下展开,知识、常识方面都不太具备,所以岗位适配性是给志愿者知识的同时再给一些保障。


翟雁认为,马拉松百米冲刺重要,但这百米赛段选用志愿者和初期赛段的志愿者肯定不一样。大型赛事的志愿者究竟为谁服务?马拉松比赛究竟是要服务怎样的社会文化?这是每一个志愿者使用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公共产品的培育,政府也有着首要责任,应该提供相关配套政策。


翟雁强调,志愿者并不是万能的,也并非所有岗位都适合用志愿者。像安全检查等要求度比较高的岗位,就必须得用全职人员,应该花钱聘用专业人员来确保大型活动的保障进行。岗位开发是否具有专业性,是否用了合适的人,这都是一个问题。


2017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作了全面规定,如今《条例》实施即将一周年。


“有多少使用志愿者的组织知道这个《条例》?有多少人能够按照这个《条例》去做?”翟雁追问道。


- END -

作者/ 张明敏

责任编辑/ 高文兴    排版吴丽萍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获取版权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往期精彩回顾


习近平主席与民营企业座谈“弘扬企业家精神”成金句 10位企业家代表共话企业社会责任


2018(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现接受公开申报(表格附后)



公益时报政策解读/公益活动/热点事件/社会创新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