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巴次仁与“母亲健康快车”的不解之缘

李庆 公益时报 2020-09-06

“医生,请您快点跟随我去家里接生产妇,我媳妇儿快要生啦!”


这是2009年某日的晚上11点30分。


村医拉巴次仁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产妇的家人来请他出诊。


作为西藏农牧区达孜县唐嘎乡唐嘎村卫生所的村医,这是拉巴次仁的工作常态。



稍作准备后,拉巴次仁便骑着马出发了。


由于患者的家路途遥远,山区路况差,加之夜里看不见,赶到患者家中已是半夜2点多钟。


经检查,产妇的羊水已破,情况非常危险。


拉巴次仁紧急拿出自己手工制作的担架,准备将产妇抬往唐嘎乡卫生院。


由于产妇有流产史,且耽误时间太长,导致产妇出现大出血,乡卫生院给出了建议转院的通知。


紧急情况下,拉巴次仁在村里借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将孕妇及孩子送往县医院。


然而,从乡卫生院到县医院,手扶拖拉机整整开了一天一夜。


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只救活了母亲,孩子没有保住。


这样的遗憾,成为了拉巴次仁心中永远的痛。


从医是冥冥中的注定


1988年,西藏农牧区达孜县唐嘎乡唐嘎村首次面向村民免费招收3名妇幼方向的学员,学成后可留在村里当村医,服务于该村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拉巴次仁是前来面试的学员之一,因表现突出很快通过了面试。


由于对医学充满了兴趣,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拉巴次仁顺利通过了课程学习,并在结业后选择了留在唐嘎村做一名村医。2年后加入达孜县唐嘎乡卫生院,正式成为了一名妇幼工作者。



西藏达孜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东西横贯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中间为拉萨河谷地,全县平均海拔为4100米,河谷最低海拔为3730米。


“这里的牧民分散居住在方圆数百里,山路蜿蜒崎岖。牧民有个小痛小病都不会来找他,最难的就是妇女生孩子,由于山高路远,遇到刮风下雪天根本出不来。要是遇到难产,只得用马车或手扶拖拉机送去医院。”拉巴次仁说。


犹如冥冥注定一般,拉巴次仁成了唐嘎乡妇女、儿童健康的守护者。



如今的拉巴次仁在妇幼战线已经工作了29年。


接生的第一个孩子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并和拉巴次仁保持着联系。


在唐嘎乡镇,没有人不认识拉巴次仁,在他出诊时,时常有父母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们:“这就是给你接生的医生,没有拉巴次仁就不会有你,要永远记住他!”


这是让拉巴次仁一直坚守妇幼工作者岗位的动力。


“当一个个生命诞生于他的手中,进而看着他们成长、上学、工作、成家,犹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拉巴次仁说,这比教师可以桃李满天下还让他感到自豪和有成就感。”拉巴次仁说。


结缘“母亲健康快车”


在拉巴次仁工作的卫生院仅有的一辆车辆报废后,他就不得不骑马,或徒步去海拔4000多米的山区探访病人,这样的方式既耗时又累人,大大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


有一次,拉巴次仁参加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会,无意间发现院子里停放着一辆母亲健康快车。这辆白色的医疗车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如果卫生所能够拥有一辆这样的车,那么藏区的妈妈和孩子们就不会再因为没能得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这样可以减少多少家庭的悲剧?”想到这,拉巴次仁再也坐不住了。


为此,他前后三次前往西藏母子健康协会,去打听这辆车,并鼓足勇气向母子保健协会提出想借用这辆车的想法。


终于,拉巴次仁的真诚和想法感动了母子保健协会,同意将车辆借给卫生所。


凌晨4点,门外风雨交加,拉巴次仁正进入酣睡阶段,手机突然响了,电话是即将临产的产妇平措卓嘎打来的。


平措卓嘎是第三胎待产的产妇,2天前,拉巴次仁下乡义诊时,就通知她去医院待产,不曾想到,在决定去医院的前一天晚上,肚子就开始痛了起来。


接到电话后,拉巴次仁开着刚借来的“母亲健康快车”出发了。


看着车窗外风雨交加,让车内的拉巴次仁顿生欣慰,因为如果没有借来母亲健康快车,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骑马或徒步很可能会耽误产妇最佳的诊疗时间。



快车及时赶到后,拉巴次仁将平措卓嘎抬上了母亲健康快车,然而,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产妇的羊水破了。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车子行驶到半路时,产妇已经开始规律宫缩。”于是,拉巴次仁停下车,当即决定在健康快车上进行接生。


就这样,在借来的健康快车上,平措卓嘎平安诞下了一名男婴,并取名“丹增印卓”。



平措卓嘎是幸运的,正如她的名字(含义为幸福圆满的度母),这份幸运和平安源于这辆“母亲健康快车”。


愿望成真


母亲健康快车给妇女和儿童带来的便捷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拉巴次仁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卫生所能够拥有一辆自己的母亲健康快车,比借来的健康快车能更高点、更大点,方便在车上就医。


这一愿望终于在2017年底得以实现。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蚂蚁金服公益平台为拉巴次仁所在的农牧区达孜县唐嘎乡卫生院发起筹款,很短时间内便筹满所需款项,2017年12月车辆正式投入使用。


在愿望得以成真后,2018年拉巴次仁顺利接生了三对双胞胎。


“之后会更加努力将双死亡率降到最低。此外,入户做每一个产前检查,临产时百分百将产妇送至县医院。”


在拥有了“母亲健康快车”后,2017年送至县医院的孕产妇达78例,百分百在县医院进行了分娩。2018年送至县医院的孕产妇达到70例。



每个月三次下村打疫苗,每个季度下村卫生室、村委会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这些都是托了母亲健康快车的福,这么好的车,如果不好好用起来,再让产妇和孩子出事的话就太对不起这两辆车了。”拉巴次仁说。


在我国,像拉巴次仁医生一样做梦都期盼能有一辆救护车的医生还有很多。很多县,丘陵遍布,交通条件差,村民居住地分散,往返距离县城较远的村落可能需要2天的时间,导致当地母婴得不到及时救助。


母亲健康快车对藏区的妇女儿童来说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它让婴幼儿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降低,住院分娩率高达100%。


女儿将成为爸爸的“接棒者”


29年的时间,拉巴次仁常驻医院,手机全年保持24小时畅通,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如果是夜里接到就诊电话,他也要做到随时出诊。


这样的工作时间和状态让拉巴次仁很少有时间陪伴和照顾家人。随着孩子的成长,让他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这是拉巴次仁心中的遗憾。


所以,当女儿选择所学专业时,拉巴次仁希望她能够选择医学专业,将来可以接棒自己肩上的重担。然而,女儿是拒绝的。


在女儿的眼里,父亲一直都是忙碌的,仿佛从未停下过。


有一次,一个5个月大小的孩子得了肺炎,拉巴次仁跟医护人员将孩子送往县医院的途中,孩子的呼吸断了好几次,拉巴次仁边抢救孩子边催促司机开快一些。



到了县医院,经及时抢救,孩子得救了。当病人家属向县医院的医生道谢时,县医院的医生说:“救孩子的人其实不是我们,是送孩子来医院的拉巴次仁医生。是他在危险时刻及时进行抢救挽救了孩子。”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家长抱着孩子亲自来到拉巴次仁家表达感谢。


“拉巴次仁医生,没有你就没有孩子的生命,遇到你是我们全家最大的福分,感谢你!”说着,抱着孩子的父母跪在了拉巴次仁的面前。


这一幕,让拉巴次仁的女儿看在了眼里。


“也许是这件事改变了女儿对我职业的看法,又或许是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早就让她对我这份职业有了认可度。总之,她同意了我的建议,报考了医学专业,并从事了和我相同的工作。”拉巴次仁说。


如今女儿已经成为了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和拉巴次仁一样从事妇幼方向。“现在和女儿通话,比她上学时又多了一个话题,就是妇幼方面的工作探讨,我们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拉巴次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妇幼工作,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女儿成为了接棒者,未来将继续代替拉巴次仁守护这里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我国妇女和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3,妇女儿童的健康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兴衰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妇女的健康作为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妇女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历史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别,男女不等的传统观念,使妇女健康服务的公平性仍然存在挑战。


有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我国总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高于城市、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的趋势未见明显改善。


2003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为了配合《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落实,降低我国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弥补广大偏远地区妇女由于机会不均等造成的资源短缺,促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合理性,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应运而生。项目重点针对西藏、青海、新疆、内蒙、甘肃、宁夏、云南、四川等12省份推动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工作。


- END -

作者/ 李庆

责任编辑/ 高文兴    排版吴丽萍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获取版权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让救灾更加有序有效,看环球计划如何完成本土化实践


益见不凡,值得倾听~2019中国公益年会分享嘉宾与你有约

公益时报政策解读/公益活动/热点事件/社会创新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