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众泽益王忠平:坚持草根立场,不做草根机构,志愿服务大有可为!

王勇 公益时报 2020-11-13

2020年8月,和众泽益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的日子。


这是一个以志愿服务为信仰的机构,十年来以此为核心布局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旗下拥有一家咨询公司、一家科技公司,发起设立了一家基金会、一个专项基金,在多地成立了多家民非,同时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办公室,还有一个研究院,一个在线学习平台。


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政府、公益组织,主要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志愿服务、公益咨询服务。而其使命是让志愿服务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它是如何发展运作的,与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公益时报》记者就此与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王忠平进行了深度沟通。



“我们不仅跟别人要拼信仰,而且还要拼规模,拼其他方面的竞争实力。”王忠平强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才能有机会去改变他们。在主流价值里面是靠实力的,不是靠你说你有情怀或者怎么样,如果没有实力的话,是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的。”


初心:大家一起来做公益


2010年,和众泽益正式成立。这不是一个临时的决定,在此之前,王忠平已经有了近10年的扶贫和公益从业经历。


农村发展管理专业出身的他,最开始做的是扶贫工作,但做了一段时间发现,个人有限的能量对农村发展来说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又投入到公益行业的能力建设工作中。


在培训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开始浮现,“大家都觉得生活很困难,机构发展也很困难,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谋求发展的渠道。”王忠平表示,“所以我一直在思考,靠资助活着的机构,如何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能不能有一种自我造血的模式”。


社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引入让王忠平找到了新的路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落地,要依托当地的公益组织和很多的社区资源。王忠平认为,为他们提供服务,既能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同时还能自我造血。


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的判断,王忠平发起设立了和众泽益,“其实就是大家一块来做公益。整合企业的资源,整合志愿者的力量,大家都来参与公益,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产生社会变革性的力量”。


作为一家以推动大家一起做公益为理念的机构,和众泽益却并没有注册成社会组织。回顾当时的情形,王忠平表示:“当时注册民非比较困难,我们就选择以企业形式来注册,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


发展:坚决不做草根机构


尽管刚刚成立,但和众泽益的机构使命就被定位为“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志愿服务支持平台和最专业的咨询机构”。


“我们绝对不做草根机构,这样的机构会被别人忽视,会受到非常多的限制。所以成立和众泽益,要做就一定要做大做强。”王忠平强调。


2012年,和众泽益成立了上海办公室;2014年,广州办公室成立;2016年,成都办公室成立。以每两年一个办公室的速度,和众泽益从地区性布局做起,逐步形成了机构的全国性生态布局。


与此同时,根据业务版块的需求,业务性板块布局也在逐步完善。“公益的空间是很小的,如果你不去延展你的外围的话,不够支撑你基本的发展。”王忠平表示。


为了提升研究能力和对公益行业的贡献,2015年,和众泽益成立了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研究院;为了提高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2017年,投资成立了北京志多星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志多星。


因为需要整合社会资源,2018年,发起设立了广州市志鲲公益慈善基金会;为了搭建公募平台,汇聚社会爱心,2019年,在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设立了志愿服务发展专项基金。


基于疫情产生的需求,2020年,线上志愿服务学习平台公益桥上线。


除此之外,和众泽益还分别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先后发起成立了上海和众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广州市和众志愿服务中心、成都和众泽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民非机构。


“基于现行的法律环境,我们一定要构建这样的布局,才能支撑和众泽益的发展。”王忠平强调,“我们不仅跟别人要拼信仰,而且还要拼规模,拼其他方面的竞争实力。”


王忠平表示,不能因为专注的是公益事业,就要靠博取同情来谋求机构的发展,“机构相对较小的话,不容易整合社会资源。我们要做一个全国性的平台,要靠实力去整合资源,不能靠别人的同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才能有机会去改变他们。在主流价值里面是靠实力的,不是靠你说你有情怀或者怎么样,如果没有实力的话,是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的。”王忠平强调。


优势:理论加实践创新


“机构的发展,一定不能只看眼前的发展,和众泽益一直在分析行业,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要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要依据我们的判断去做整个布局。”王忠平强调。正是对理论研究的重视,让和众泽益在实践中越走越远。


2010年成立的和众泽益,在2011年就实现了业务上的盈利,随后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得益于成立之初,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的判断作出的机构定位。


尽管那个时候志愿服务的公众关注度不高,但是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企业发现志愿服务实际上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而那个时候为企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的机构很少。“我们最开始合作的是以500强外企为主,像拜耳、强生等,这都是知道和众泽益创立后就跟我们合作的。”王忠平表示。


对理论研究和趋势判断的重视被一直延续下来。“不能低头走路,一定要抬头看天,一定要看行业,一定要顺势而为,这样机构才能发展起来。”王忠平强调,“公益本身就很小,志愿服务更小,在一个小的领域,你不能谋求顺势而为,不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话,只局限在你的小范围,机构是很难做大的。”


2013年,和众泽益发布了《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此后每年发布一次。2015年成立的研究院每年都会出很多成果,还会申报各种基金、部委的相关课题。王忠平本人更是参与到很多相关政策的制定中。



2018年中国专业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论坛


专业被和众泽益认为是生存之本。目前已经出版了《志愿服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志愿服务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志愿者管理工具包》,《志愿至美——北京市西城区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研究》,《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项目管理》,《企业志愿服务实用教程》和《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等10余本专著,撰写或发表的论文几百余篇。


“这些工作足够保证和众泽益对行业的了解,让我们能判断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基本方向。”王忠平强调。


在此基础上,和众泽益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迭代。“比如现在国家在做十四五规划,我们马上就要做与十四五规划相关的志愿服务产品,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你还是老的东西,那肯定是不行的。”王忠平表示。


王忠平认为,和众泽益一直在创业的路上,大家有危机意识,会主动去谋求创新,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诉求提出新的产品。


目前,和众泽益的业务产品已经从企业志愿服务逐步扩展到全志愿服务领域咨询、企业社会责任咨询、ESG咨询,政府咨询、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支持等,全产品线近百余个相关产品,而且还在不断的研发中。


“和众泽益的优势在于理论加实践。我们的实务能力要比很多高校强;与一般的公益组织、研究机构相比,我们的理论能力更强。理论加实践,是我们的核心优势。”王忠平强调。


基于这一优势,和众泽益的服务对象从企业扩展到政府、公益组织,可以协助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协助公共机构进行公益战略规划,对接社会公益组织提供专业志愿服务,承接运营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平台,为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孵化支持。


坚持:草根立场与公益目标


服务客户越来越多,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但和众泽益始终坚持草根立场,并没有蜕变为一家商业机构。


“草根立场就代表了我们一定要站在受众群体、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他们服务。”王忠平表示。


为妈妈奔跑项目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呼吁更多人关注贫困母亲


基于这一点,据王忠平介绍,一方面,和众泽益在内部一直强调一定要不忘初心,就是一定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决不能因为客户、捐赠方相对来讲比较强势,就牺牲志愿者的利益。一方面,当客户提出了不太合理的诉求以后,和众泽益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引导和改变他们。


“在现在的公益环境下,大多数企业并不是为了做一些形式性的东西,他们一般会考虑到在社会需求和企业的价值需求、商业需求之间做一个基本平衡,只要你给他一定的价值观方面和专业方面的引导,他们绝大多数还是认可的。”王忠平表示。


与此同时,和众泽益还在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支持。王忠平表示,和众泽益支持的不仅政府和企业,还有各地的志愿服务组织,“我们现在采取的策略是跟他们合作,我们帮他们推动政府做相应的规划,他们落地执行。”


“这就是和众泽益存在的意义,我们实际上是在把我们的志愿服务理念文化输送给更多的合作伙伴,引导大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王忠平强调。


未来:志愿服务大有可为


“让志愿服务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和众泽益新的使命。这一使命的设立于达成就有和众泽益自身的原因,更离不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据王忠平介绍,和众泽益最开始的客户以外企为主。外企做企业社会责任、志愿服务,一般会考虑企业文化的落地、企业品牌,会配合企业的一些战略去做工作。2016年开始,国内的企业开始增多,我国现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截止目前,和众泽益服务的近千家知名企业提供过咨询和培训。


2016年开始,政府在志愿服务方面的采购量也开始大幅增加,和众泽益承接的业务量就达到了千万级。“我们不做那种简单执行的工作,我们是给政府做咨询,定位很明确。相对来讲对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王忠平表示,服务对象包括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省市。


和众泽益获得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方面的荣誉


据王忠平介绍,从2010年到2020年,和众泽益的业务规模增长了几十倍,“我们见证和陪伴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在过去10年是高速增长。我们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行业,如果没有中国志愿服务的快速成长,和众泽益再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我们是完全顺势而为起来的。”


在王忠平看来,现在的志愿服务,已经不是简单的学雷锋做好事了,国家给志愿服务赋予了更多的职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道德培养的重要载体,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让很多政府领导改变了对志愿服务的看法,没想到志愿服务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


“现在各行各业都重视,现在我去讲课,讲志愿服务,很多都是书记、县长、区长一二把手在听。”王忠平强调,“整个国家治理的背景下,我觉得至少5~10年内,志愿服务的高速增长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未来的志愿服务真的是大有可为!”


- END -

作者/ 王勇

责任编辑/ 王勇    排版吴丽萍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获取版权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解读《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慈善组织、社工、志愿服务大有可为!


2020“寻找最美医务社会工作者”活动启动,欢迎申报(推荐)!



关注公益时报解读善意中国长按二维码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