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刊 | 2021,坚持的人最美丽

高文兴 公益时报 2022-06-07


对于个人来讲,践行公益,难能可贵的是坚持。


这一年来,新冠疫情在多地的局部暴发,仍然让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在持续紧张的态势下,公益初心不改,善行不打折扣,甚至与疫情防控结合得更紧,这样的公益人无疑是时下最令人钦佩的。










抗疫征程添勋章










2021年10月30日,第三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连线时说道:“医师和公益是托举起人民健康的两只手。”在疫情仍未散去的今天,对于全国乃至世界来说,在一线与病毒持续进行斗争的所有医者,都是时代应该讴歌的对象。


他们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钟南山,是研制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取得显著成效的张伯礼,是在 “武汉保卫战”中身先士卒的张定宇,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 “硬核”医生张文宏……更是此刻仍然战斗在西安、呼伦贝尔、绍兴、防城港等各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一线医务人员们。近两年的疫情防控,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医术精湛、护佑人民的好医生。


此外,还有更多医务工作者通过义诊、健康科普等医师公益事业,体现自身价值、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人道主义关怀,锤炼并展示着他们的医德、医风、医道。










救援路途奔波忙









 

2021年11月末至12月初的短短8天内,河北邯郸先后三名蓝天救援队的志愿救援队员在搜寻落水失联渔民时遭遇救生艇侧翻,不幸牺牲。8月末,深圳蓝天救援队也曾有两名队员在掩护受困驴友撤离时不幸牺牲。2021年,国内灾情不断,云南地震、青海地震、河南水灾、山西水灾、东北雪灾……蓝天救援队痛失几名队员,正是年内各地应急救援力量四处奔波、舍己为人的缩影。可以说,在军警、消防救援力量之外,于汶川地震后迅速成长起来的社会救援组织,填补了各地应急救援领域的缺失,俨然是一股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每当灾难来临,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借助网络判断险情,自发地、有组织地、有协作地前往事发地,以专业、经验和勇气,出色地完成任务。然而,危难时我们常为英雄喝彩,背后的酸楚只有他们知道,资金筹措之难是民间救援最大的痛。如果我们不仅仅是在灾难来临时向灾区捐款,而是平时也为救援队的装备配置、灾情监测投入一二,那么或许下一次,他们就能多救出一两名受困者,他们就能少牺牲一两位队员……


正如这月初,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始人郝南在接受某公益奖项的时候就略显尴尬地说:“在平时,卓明就两个半人,这样的机构说是行业组织,有点说不过去……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大家各自机构能力的提升,最终卓明就不需要存在了。”










赛场小将显格局










2021年8月28日,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个人冠军朱雪莹向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捐赠了奥运金牌,这一举动引发网友热议。对于任何一名运动员来说,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体育生涯中最重要的赛事,奥运金牌是运动员的无上光荣,它的背后凝结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因此,对于23岁的小将朱雪莹来说,能捐出这枚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曾经做出同样捐赠举动的我国“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就曾说:“成绩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捐出来是正常的。如果不捐,只有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才能看到。如果你把它放在博物馆里,整个国家都能看到它。”


其实,除了奖牌外,2021年众多东京奥运会冠军都捐出了许多参赛物件:首金获得者杨倩捐赠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射击手套、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捐赠了夺冠时所穿的泳裤、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冠军石智勇捐赠了陪伴多年的腰带、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管晨辰捐赠了比赛短袖衫……在奥运年,这每一件有着特殊意义的物件,相信能够激励、感染、影响更多的体育人和普通公众,让体育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校园老兵志不渝










2021年2月17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获得央视颁发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2月25日,张桂梅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月29日,张桂梅再获中共中央颁授的“七一勋章”。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是张桂梅老师办公室墙上的三句话。张桂梅的确是这么做的。她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智者渡己,圣者渡人”,张桂梅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着千千万万的贫困学生家庭。我们关注和赞颂这样一位“燃灯校长”,为她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的坚守而动容,向她“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而致敬。










象牙塔尖惦育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021年,有这样一个捐赠群体尤其引人关注——院士:7月9日,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技术经济学、综合物流工程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携夫人捐赠200万元积蓄;9月15日,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携夫人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捐赠100万元奖金;10月28日,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再次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12月2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将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金共计1050万元一次性捐赠;12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捐赠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00万元奖金;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贲德将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奖金100万元全数捐出……


若翻阅近年来院士群体的捐赠行为,这个名单还可以很长很长。而这些几乎均在耄耋之年的院士,他们的捐赠目的也近乎相同—— 用于教育,培养学科后继人才。这些平常人眼中的“巨星”,奋斗一生,在各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却始终保持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商界之巅眷高教










同样,通过企业财富积累攀上人生顶峰的创业家们,心所挂牵的也是教育,尤其将大手笔捐赠投在高等教育领域。


2021年5月8日,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奥籍华人GAOYANG出资3.5亿元成立浙江工商大学英贤专项基金;8月22日,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支持后者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10月31日,源昌集团董事长侯昌财以实物方式捐赠60亿元,与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泉州高水平大学;11月4日,韦尔股份控股股东虞仁荣捐赠兴建的高水平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其捐赠资金追加至超300亿元;11月20日,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始人曹德旺出资100亿元举办高水平新型应用研究型大学 “福耀科技大学”……


这些捐赠,均打破各地或各校的捐赠纪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成功就的企业家心系高等教育,愿以个人财富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科学研究,而非赚取一时的噱头,乃国之幸也。





回顾一年,无论来自商界、学界、医界、竞技界的名家,还是来自民间默默无闻的个人,公益之于个体,并不一定是财富的倾囊而出,而是与个人能力、属性相匹配的向善信念和为这一信念的恒久付出。向心中不灭的信念致敬。


2021公益人物


曹德旺

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始人  

2021年11月,河仁慈善基金会正式与福州市政府签订协定,由基金会投资100亿元建设“福耀科技大学”。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二所由个人捐资建立的公立大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目前制造业领域发展中存在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匮乏断档问题。时至今日,个人累计捐赠已超200亿元。

    

陈翀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在陈翀带领下,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成立党委,以党建引领基金会发展,以“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为愿景,以教育和文化为手段,以人的培养为中心,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可持续发展。该基金会旗下四家社会企业创新运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助力打造新公益共同体,推动国家民族富强与人类社会进步。

    

陈素珍

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

余震不断,她赶赴灾区运送物资;山林遇险,她忍痛咬牙坚持搜救;存亡关头,她反复开导劝阻轻生。从汶川地震救援中走来,陈素珍的人生追求是“像水一样纯粹,像草一样坚韧”,被大家誉为“水草队长”。多年来,陈素珍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郝南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

11年来,郝南率领的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使命不变,努力解决灾害援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民间救援力量的枢纽型组织。2021年,国内大型自然灾害不断,郝南及其团队在青海玛多地震、云南漾濞地震、河南水灾、山西水灾等灾害救援过程中,多次完美发挥平台作用,开展信息整合、协调调度、对接需求等工作,保证救灾有序进行。

    

黄旭华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0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向中国船舶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奖金,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至此,黄旭华已将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约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

    

黄峥

拼多多创始人

2020年至今,黄峥连续退出包含拼多多在内的多家企业高管职位,投身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2021年3月,由黄峥和拼多多创始团队共同设立的繁星公益基金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捐赠1亿美元成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学院繁星科学基金”,支持“计算+”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学校在生物、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交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

    

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21年9月,雷军因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中华慈善奖”。多年来,雷军领衔小米科技、小米公益基金会及雷军基金会,在公益慈善领域投入甚多。2021年7月,雷军向小米公益基金会和雷军基金会分别捐赠3.08亿股公司B类股,两者总计约合144.8亿元。

    

刘进

临床麻醉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

2021年9月,刘进教授向院方捐出科研成果转化所得的1亿元奖励,设立规培专项基金,激励住院医师、带教师资,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对于一名麻醉医生来讲,这样一笔金额的捐赠可谓石破天惊。但对于刘进来讲,医师规范化培训一直是他多年倡导与实践的重心,这笔捐赠再自然不过。从2000年开始,刘进所在的麻醉科专业基地已经培养出了约全国5%的青年麻醉医师、约40%的麻醉科主任。

    

马蔚华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

14年的招行生涯,马蔚华导演了“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三出大戏,把偏居一隅的招行带到了中国第六大行的交椅,之后又完成了从金融家到公益推动者的转身。如今,马蔚华积极推进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进程,并推动社会各方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阎爱民

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副院长

在他的发起和推动下,长江商学院自2017年起至2021年实施了吉安扶贫与发展项目。通过与吉安市政府合作,摸索出一条“政府+产业+当地企业+长江商学院+校友生态体系”多位一体的社会创新新路径,可持续地帮扶老区脱贫与发展。他提出,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应启迪企业家对社会的关注,倡导企业家具备上进之心和向善之心。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专研慈善法律制度、基金会与慈善组织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多年来,参与慈善法、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民法总则、红十字会法、社会组织管理条例、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并持续为慈善法修订提供学术支持,还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佟丽华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主任

自个人出资创建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以来,佟丽华创建了从直接法律服务到开展研究再到政策倡导的综合模式,曾作为顾问和专家建议稿起草人直接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2021年6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王者荣耀”手机网络游戏对腾讯公司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希望后者负起建设儿童友好型网络平台的义务,引发社会关注。

     

孙立忠

上海德达医院院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孙立忠心血管健康公益基金发起人

孙立忠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37年,首创了多项技术,为我国主动脉外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心血管外科完成手术例数最多、病种最全的专家之一。他始终致力于学术交流与技术应用的公益推广,也致力于为中西部地区医疗振兴输送帮助,先后设立关注心血管类罕见病及先心病的公益专项基金,前往贫困偏远地区医疗筛查万余人,救助数以百计的罕见病患者及先心病患儿。

    

虞仁荣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1年11月,筹建中的“东方理工大学”主办方透露,虞仁荣名下基金会对该校的捐赠将由200亿元追加到300亿元以上。据了解,这所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选址宁波,将紧扣国家重大需求,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持。虞仁荣的巨额捐赠和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投入,广受瞩目。

    

张桂梅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

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张桂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七一勋章”等荣誉。

    

张文宏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率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蜚声海内外,他们站在病原学研究的前沿,造福人类,护佑安全。从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张文宏教授就一直在聚光灯之下,他凭借对于疫情的准确研判,以及充满哲理、幽默的表达,让无数网民为之倾倒。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华夏有钟,钟鸣南山,钟声响起,共渡难关。作为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钟南山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钟南山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朱雪莹

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

朱雪莹的运动生涯从体操起航,最终在蹦床项目中找到归宿。2021年7月30日,年仅23岁的天津选手朱雪莹在东京奥运会蹦床女子网上个人决赛中,以高质量完成成套动作,勇夺金牌。这枚珍贵的金牌是天津历史上的首枚奥运会蹦床金牌,实现了天津体操的历史性突破。8月归来,朱雪莹向天津体育博物馆捐赠了自己这枚奥运金牌及领奖服,成为首位捐赠东京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文/高文兴,人物推荐语/于俊如)。


- END -


编辑/ 皮磊   责任编辑/ 李庆




·往期回顾·


·让公益更有力量!2021中国公益年会成功举行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2021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公益时报》社总编辑赵冠军:让我们携手在历史进程中镌刻下公益的荣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