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公益周观察:公益唤醒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与往年一样,刚进入9月,整个公益圈就变得非常紧张和忙碌。除了各式各样的发布会、宣讲会,线上线下也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会和互动体验活动。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不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媒体报道,今年似乎都很少再看到“抢钱大战”“拉人头”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更具针对性的、更具趣味性的参与模式。
围绕“中华慈善日”,各机构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公益体验活动。图为志愿者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制作手工制品
聚焦自身优势、多平台共同发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正成为整个行业最突出的特点。在8月底举行的全国首届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大会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麦田教育基金会、深圳龙祥社工服务中心等机构,于95公益周之际联合发起“全国流动和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项目”,可以看作是多元主体携手助力公益事业的一个案例,同时也是今年95公益周的一个缩影。
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益参与门槛大大降低
从特定的公益节日到公益常态化,阿里公益等平台正努力消除公众对公益的固有印象,让公益变得更简单,人人可参与,将公益融入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和公众日常生活。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公益参与门槛大大降低、选择性也越来越丰富,公益正从“少数人做很多”逐渐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做一点”,公益也因此变得更便捷、更透明、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阿里公益财报,2022财年,有220万淘系商家设置了“公益宝贝”,超5亿消费者通过购买“公益宝贝”,支持了2000多个优质公益项目,帮助了超700万困境人群。今年95公益周,在“公益宝贝”的基础上,阿里公益为公益项目开通了直捐通道: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直捐会场一键向选中的公益项目捐款,也可以联合公益伙伴发起“一起捐”,捐赠额度不再和商品交易数量挂钩,大大释放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捐赠潜力。
记者从阿里公益方面了解到,淘宝、天猫、蚂蚁、菜鸟等20多个阿里生态的业务及产品也将通过自己的特色业务场景参与本届95公益周。如,在国家卫健委和浙江省血液中心支持下,高德献血地图1.0版本于近日上线,打开高德地图搜索“献血”,即可看到这张全国无偿献血公益地图;饿了么将推出针对边缘区域老人的用餐公益计划;飞猪联合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发起飞猪学堂,支持县域发展……
在增加趣味性方面,今年95公益周在“人人3小时”平台基础上开启了“公益养豆计划”,用户通过参与捐步、捐声、答题等多样化的泛公益活动,即可获得对应数量的“爱豆”,这些“爱豆”将捐赠给指定的公益项目,变成乡村儿童的操场、足球场、体育包等多个项目的运维资金。
据介绍,作为国内首批受民政部门授权试点个人“公益慈善账户”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人人3小时”平台正在持续推进个人“公益慈善账户”建设,通过链接更多公益场景,持续记录公众的公益行为,并对接社会化权益激励。今年95公益周期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与“志愿浙江”平台启动了公益时的互联互通,与杭州一小学联合发布了小学生公益账户。另外,阿里公益还将与中华志愿者协会发布《公益时团体标准》,推动公益时在企业、社区、学校等场景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其中。从运动捐步到公益答题,再到直播助农……公益已经跳出了单一的款物捐赠形式,变得更简单、更快乐,其模式和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正朝场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科技和商业的力量,让人人公益真正成为一种行动、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阿里公益未来的工作重点。”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
对话: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
人人参与,才是大公益
《公益时报》:从2017年发起至今,95公益周已经走过五年时间。你怎么评价95公益周?你觉得其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孙利军:从2017年正式提出到今天五年时间里,我们对95公益周的期望一直没有改变,即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的唤醒功能,唤醒大家心底的善念,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带动更多人一起做公益。像团圆、公益宝贝、蚂蚁森林这些公益项目都链接了很多人,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人人参与,才是大公益。
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而公益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具体到阿里本身,我们的愿景使命也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公益,这是阿里的企业文化所在,也是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基因里的东西。今天我们在大力推动的95公益周也正是阿里公益文化的一个展现,也印证了我们的公益理念。
《公益时报》:对比这五年的发展历程,95公益周在内涵和外延上有哪些改变?
孙利军:变化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公益行业的特色。最开始我们做理念倡导,但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倡导大家参与公益,更重要的是从我们自己开始,推动各方深层次的链接。比如说在淘宝、天猫,我们链接了千万商家深度参与公益,用户在网购的同时无形中就参与并支持了某个公益项目。
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近年来我们在尝试通过技术的方式解决公益行业面临的发展痛点,即透明和信任问题。2019年95公益周期间,阿里公益在国内率先发布了“链上公益计划”,提出《公益链技术和规范》团体标准。现在,“公益宝贝”已经100%上链,每一笔善款去向通过在支付宝搜索“链上公益”全程可查,让消费者能够看到其消费形成的善款使用情况。
这种推动公益公开透明的行动也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已有60多家基金会响应“链上公益计划”。95公益周也不再局限于阿里一家,而是慢慢成为行业的共同行动和一个长期的公益实践。
“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用户参与环保净滩活动
《公益时报》:在2017年95公益周启动发布会上,阿里公益同期发布了“人人3小时”平台。仅仅五年时间,“人人3小时”是如何从一个内部公益平台发展到影响并带动数亿人次参与公益的?
孙利军:实际上,从刚开始提倡“人人3小时”到推广至整个阿里体系、让大家接受并认可,我们花了大概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公益变得触手可及,如何消除公益的参与门槛,技术的发展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一方面,“人人3小时”平台为更多人参与公益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各方都能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每个参与公益的人打造一个公益账户,让大家的公益轨迹能够沉淀下来,能够被外界看到,甚至让其成为社会追求的一种荣誉。我觉得这些都非常有意义。
2022财年,“人人3小时”带动了7.8亿人次公益行为在平台上发生,年轻人群体互联网公益习惯正在养成。该平台能够帮助公益机构和爱心人轻松便捷地实现线上、线下公益项目的信息发布、交流和参与,带动十几亿人次参与点滴公益,志愿服务、公益捐赠、捐步、无偿献血等各种新的公益参与场景和方式都已经接入该体系,公益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今年95公益周期间,“人人3小时”平台成为国内首批受民政部门授权试点个人“公益慈善账户”的互联网公益平台,推进个人“公益慈善账户”建设。可以看到,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已经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也形成了相应的行业标准。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也会尽力去推动这件事。
《公益时报》:今年95公益周期间,有很多机构和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展开行动。结合此前阿里发布的“热土计划2022”,能否介绍一下未来阿里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计划?
孙利军:去年95公益周期间,因为公众捐助的善款,8893位乡村孩子得到了全新的篮球装备;河南民权县约2000户农民卖出了刚刚收获的花生;11483单青龙板栗在两分钟内被买空,433位河北栗农因此获得了一年的收入……
具体到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832个脱贫县在阿里平台销售额达1281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超过16%;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销售额48.6亿元;截至2021年年底,阿里乡村教育和职业教育计划让61万乡村学生受益;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共覆盖12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个县(市、区),为1336万人次提供健康保障。新的一年,“热土计划”将汲取经验,加大投入,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3+1个方向的18项新举措入手,持续助力乡村发展。
《公益时报》:数字最具说服力。可以说,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公益业态的发展,而公益也让科技和商业变得更有温度。对此你如何理解?
孙利军:公益本就应该很简单。相对于传统公益封闭、线性的捐赠链路,互联网时代是基于多角色、大规模、实时的社会化协同方式,阿里巴巴也从单纯的平台型企业转变为网络协同的发起者与产业链的连接者,通过构建社会化协同网络,创新公益模式,让公益成为有源活水。比如说“公益宝贝”,其打通了消费者、商家、公益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商业的方式建立了可持续的公益参与模型。
《公益时报》:我们注意到,今年除了阿里95公益周、腾讯99公益日,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也首次发起了相关的公益日活动,参与的平台和主体越来越多元。你怎么看待行业中的这种“竞争”?
孙利军:对于公益行业而言,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平台加入进来,大家结合各自的平台优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一直觉得,公益最大的作用就是唤醒,唤醒更多人,链接更多人,影响更多人,大家一起来做好事。未来,生态协同是公益发展趋势,我们是其中的一份子。而能不能做好,取决于能不能与最广泛的公益伙伴产生链接。我们也愿意携手公益行业及生态伙伴,让科技和商业变得更有价值,让公益变得更简单。
- END -
编辑/ 皮磊 责任编辑/ 李庆
·往期精选··起步晚、运营难,刚需之下公益母乳库怎么建?·捐资200亿元打造可持续眼健康公益生态 爱尔眼科发布未来十年公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