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 | 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社会组织有关的全在这了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处内容与社会组织相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十二大要点。
1.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
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
实例:2015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第16项为取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
2.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实例:2016年1月1日起陆续为新登记社会组织颁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版登记证书,对存量社会组织逐步有序进行码证转换。
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2015年,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十二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解读: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更多的探索作用。
2.推动简政放权
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解读: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资金使用等有望获得更多的支持与空间。
3.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
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
解读:众筹时代,人人公益成为可能,打造更多平台的同时,规范与监管不可或缺。
4.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2015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解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将获得更多的支持政策。
5.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解读:环境公益诉讼等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被进一步认可。
6.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
解读:社会组织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望融入到原有的国家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
7.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
解读:社会组织、社工等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成为常态,占据顶层设计一席之地。
8.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做好地震、测绘、地质等工作。
解读:2月26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参加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后,赴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调研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属地化的社会力量救灾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并发挥作用。
9.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解读: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社会组织关注的重点,其积累的经验应该发挥更多作用。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皮 磊
【作者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