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偷摘杨梅警情频发,还有果农被暴打后丢进山!今年“零报案”!
与杜家村村民的喜悦相比,所前派出所教导员张尔波却神经紧绷,毕竟杜家杨梅太火了,慕名而来的客人爆棚,肩上的治安防控担子可不轻。还有一个原因是,往年六月份,因游人擅自采摘杨梅引发的纠纷类警情有十多起,光处理这类问题就让人大伤脑筋。奇怪的是,今年杨梅节快结束了,却连一个报警电话都没接到。高兴之余,张尔波仍不放心,拨通了杜家村治保主任杜国庆的电话:“今年采摘杨梅引起的纠纷多不多,你那边调解了几起?”
杜国庆回答得很干脆:“一起都没有!”
梅子红了,偷摘杨梅零报警的背后,是所前公安民警的阳光执法,成就了果农们的丰盈收获。
一招根治20多年“顽疾”
萧山杜家杨梅节开办到今年已是第二十二届,甜美的空气中,飘荡的不只是村民和游客的喜悦,还有一个尴尬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游客私摘杨梅,与当地村民产生纠纷,几乎年年如此。
“有的是在路边随手摘几颗尝尝鲜,有的是提桶挎篮‘薅羊毛’,个别时候情况比较严重。”早些年,张教导员值班时曾接到一起报警:几个人去偷摘杨梅,被发现。见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合伙将果农暴打一顿,然后扔到山里。
谈到“摘杨梅闹纠纷”这个话题,2017年起担任村治保主任的杜国庆打开了话匣子,亲身参与调解的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
2018年6月初,3名男子提着水桶和篮筐,跑到杜家村沿山路边摘杨梅,摘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果树主人气冲冲地跑过来,大声喝止了他们。派出所民警和杜国庆赶到后一清点,摘下的杨梅超过了两公斤。
“当时农户情绪很激动,称一棵果树从种植培育到收果得十来年时间,好不容易能卖钱了,年年有人来乱摘,开口就要对方赔偿5000元。”杜国庆笑道,“我和民警忙活了好半天,还把大伯的子女都喊到现场劝解,才调解成功。”
情况明显好转始于2018年,到2019年6月份,所前辖区偷摘杨梅的警情总数为10起,比前一年下降了30%。今年,此类警情直接“归零”。张尔波坦言,自己也没想到能取得这个效果,总结经验,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阳光执法”。
来到杜家村,路边一道横幅十分醒目:偷摘水果一律依法拘留。张尔波笑称,乍一看,这句警示语简单,直接,甚至稍显粗暴,容易被误解为处理警情一刀切。“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仍然决定采用这句警示语,它的重点在于‘依法’两个字。”他说,游客私摘杨梅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转变办案方式最为关键。
2019年6月6日,所前镇山联村的陈大伯(化名)报警称,有几名男子在自己地里偷杨梅。5分钟后,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偷摘杨梅的张某、高某急忙表态:我们愿意赔偿损失。陈大伯一听,犹豫了一下,也表示愿意“私了”。以往,双方心理都有些微妙:一方心存侥幸偷摘水果,一方觉得拿到赔偿没吃亏,这事儿就此了结。可接下来民警的举动,让他们大感意外……
看着地上一筐杨梅,数量着实不少,民警依法办事,直接将当事人带回所里处理。最终,警方对张某、高某依法做出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两人均无异议。
拿着发还的杨梅,陈大伯赞道:“想不到你们这么认真,以后偷水果的人肯定少了。”
“基层情况较为复杂,警方执法最忌‘和稀泥’和不透明,只有规范执法,严格执法,阳光执法,当事人才会心服口服。”所前派出所所长周烨栋说,经过对案件定性、处罚量度等方面多次商讨和研究,所里最终明确,对偷摘数量较多、多次偷摘、偷摘造成较严重后果这三类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当年6月,有21人因偷摘水果被行政处罚,其中14人被行政拘留。
消息一出,所前派出所“出名”了,对偷摘水果行为动真格,依法办案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对辖区果农来说,悬在心里多年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在没人敢来偷,放心了。
“所前样板”是这样打造的
一招根治“顽疾”,是所前派出所这些年探索基层执法规范化的一个缩影,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快言快语的张尔波可没谦虚:“早些年我们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打造‘所前样板’。”
基层执法规范化“所前样板”是个啥?从执法者本身到执法环节,再到执法制度约束,包含内容相当繁杂,但记者发现,所有的工作过程和成效最终落到一张表上,看到它,有人如释重负,有人只觉面上臊得慌……
一张《2020年所前派出所110接处警规范每周通报》表上,报警时间,报警地点,报警内容,警情类型,反馈内容,等等,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存在问题”一栏里,不仅对民警直接点名,要求也很严格——“民警王XX与项XX同坐警车出警,但是所有装备都未佩戴”“防控蔡XX组成员顾XX的摄录仪是到达现场后才开的,结束时将当事人带回派出所,但音视频上车后关闭,属于音视频不全”……
这样一张表,是怎样产生的?
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所里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碰头会,统计前一天执法数据,每一起警情的性质、受立案情况、案件笔录制作和关联上传等各个环节全面审核,查漏补缺,日事日结。一周下来,将梳理的内容形成周报表格,对发现的问题能改尽改,能改快改,绝不糊弄。
“这还不算什么,每月一次的全所法制工作例会才是最考验人的。”民警区林骏的笑容意味深长,“大家都叫它‘红脸会’。”顾名思义,凡是没达到规定底线分数的行政、刑事案件,承办民警必须一件件剖析原因、正视不足、落实整改。众目睽睽,不是额头冒汗,就是老脸发红。
严格执法制度,倒逼民警执法能力“人人提升”,执法过程中操作规范透明,渐渐的,以前觉得难解决的案子办起来顺手了,办案质量提高了,当事人也对处理结果心服口服。
张尔波说:“什么是‘所前样板’?简单来说,就是打防并重,通过严格执法制度,抓好‘人’这个关键要素,对执法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场所实行全程监督和闭环管理,将粗放式执法管理向精细化转变,民警办案从‘要我办’向‘我要办’转变。”
没事警察也主动找群众
经过几年努力,时至今日,“所前样板”算不算打造成功了,能不能为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张尔波笑了:“我们说了不算,到底成不成功,一要看工作数据,二要听老百姓的评价。”
所前中路上的“美食街”人气挺旺,也正因为如此,夏季炎热,酒后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斗殴的情况并不鲜见,算是最难管理的地方之一,治安好不好,到这里看看便知。
晚上9点半,沿街店家已纷纷“出摊”,形形色色人等落座,撸着烤串,喝着啤酒,好不热闹。烧烤摊旁边放着一块白底蓝边框的“温馨提醒”牌子。
“你仔细看看。”烧烤店老板指了指上面写的“警方提醒”,“喝得开心就好,可不能惹麻烦。”
原来,这是所前派出所出资制作的,要求店铺营业时摆放在醒目的位置,牌子上是一幅两名男子酒后打架的漫画,下面是情况通报:今年入夏以来,所前辖区夜宵摊发生的各类警情中,因打架斗殴、酒后滋事行为已有5人被依法行政拘留。加粗的蓝色字体还为大家算了一笔“打架直接成本”——罚款/拘留/判刑+民事赔偿。
姚小木,沿街4家店面的业主,他对这条街四五年来治安状况的变化感受很深。“到这里吃饭的人很多,往年到了夏天,因为夜老酒吃多了吵架、打架的不少,有时候几个人一起来喝酒,喝多了自己人都会打起来。”
李先生在附近一家企业上班,来吃饭的次数比较多,他说,这两年有个“奇怪”的现象:以前出了事情大家才会去找警察,现在没事都能经常见到民警巡查和进行平安宣传,开始还有些不适应,随着打打闹闹的事少了,安全感也提升了。
当天值班的项警官说,派出所在街上安排了两个防控组,6名民警夜间轮流值班,一组防控时间为18:00—22:00,另一组防控时间为22:00至次日4:00。警方主动出击,加上日常不间断宣传,如今不仅打架斗殴的快绝迹了,就连吵架都很少见了,涉及夜宵摊打架的警情基本清零。
对此,周烨栋感慨道:“‘所前样板’就像一艘船,全体干警是造船工人和水手,老百姓的评价是水,只有得到辖区群众的认可,我们当初定下的‘小目标’才算真正成功了。”
最后,他亮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所前派出所已连续三年获评区公安分局执法质量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市公安局评为“三星级执法管理中心”,2名民警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制员。
来源:萧山日报
2.“恶魔”归案!萧山警方成功破获“2010.12.11”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