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钢板如何成就一位极简主义大师
夏日的纽约,通常是画廊最清闲的时间。然而驻扎着200多家画廊的切尔西(chelsea)却有那么几家画廊依然呈现了非常高质量的展览,其中首推的当属著名的高古轩画廊(gagocian gallery)。仅三条街之隔的两家高古轩画廊均集中展出了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最新作品。至1983年第一次在高古轩画廊展出,本次展览已是艺术家在高古轩的第30次重要展览。
纽约高古轩理查德.塞拉个展现场
理查德.塞拉是世界上著名的极简主义雕塑家,以巨大的钢板雕塑著称,作品尺寸宏大但线条简练,往往给人一种神秘和震慑感。这次在高古轩的展览分两个区域位于24街第10和11大道的画廊,展出的都是矩形结构的钢板雕塑,共4件作品。展区最大的空间摆放着的是一个由钢板组成的一个“巨石阵”,16块高地不平的厚钢板错落有致得被摆放在中央的空地上。每一块钢板的高度都比人身要高出很多,使你在置身其中时有种被“钢铁森林”淹没的感觉。
“Every Which Way”, 3.4m x16.3m x6.4m, 2015
正如高古轩画廊工作人员杰克森(Jackson)对99艺术网记者所言:“这个矩阵就像一个迷宫。理查德.塞拉在布阵的时候,故意将钢板偏离中心并错落放置。每次你绕过一块钢板,总有一块钢板挡在你的前方,让你望不到出口。” 据说,他在制作这件作品时,有受史前文明的纪念碑的启发,比如英国著名的史前巨石阵(stonehenge)。当然,除了营造迷宫般的神秘感之外,受好友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影响,他还将音乐的流动感与人的情感结合带入这件作品。这些高低起伏的钢板,如由高低音符谱写的旋律,给人一种听觉的延伸。按杰克森的话说,“理查德.塞拉其实希望观众在穿越这个钢板阵时也经历一场情感的流动。”
第二、三件作品位于最大展区的右侧两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摆放的是一块重达80多吨的实心长方体钢块,相当于四五十辆汽车的重量总和。它简单的结构几乎无需用多余的词去形容,但正因为和它巨大的重量形成的极大反差,这种厚重感反而是无以复加。作品取名“Silence”, 即“沉默”的意思。确实,它的厚重阻挡了外面的喧嚣,站在它面前,只剩下肃静和沉默。据说,当时在布展时,一开始是竖着放立,然而理查德.塞拉觉得竖着方立削弱了重量感,所以又将它平置了。
“Silence” 40.6cm x 9cm x 2.8cm, 2015
在这件“Silence”作品的旁边一个空间摆放的则是他的第三件大型雕塑,由三块立着的长条厚钢板组成。其中两块的水平距离正好等于它们与第三块的间距。这个安排是艺术家故意为之,为的是形成一种视觉错觉。虽然是等距的,但从人眼的角度,后者似乎要比前者宽一些,而前两块紧挨着放置的局促感又突显了它们与第三块之间的空间感,一窄一宽,一暗一明,理查德.塞拉喜欢在创作中玩反差这点似乎贯穿了他创作的所有作品。
“Through”, 每块钢板尺寸:2.8m x9m x40.36m 整体尺寸:40.6m x 9m x2.8m, 2015
这件作品叫“Through”, 即“通过”,想要真正体验这件作品不能靠近观或远观,而是需要通过那个间隔所营造的狭长空间。虽然钢板是平行放置,但由于透视原理,从入口处看出口处却是一条逐渐变窄的通道,走在其中看着两边被氧化而呈现不同斑纹的钢板表面,似乎能感觉到时间在文明中留下的轨迹。
理查德.塞拉的每一件作品都始终保持着令人震慑和清醒的力量。位于21街的另一个高古轩画廊的整个空间都用于展出他的一件作品“NJ-1”。和前一个画廊展出的作品不同,这件作品的结构是一个曲面。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时的反应是非常像轮船船壳,高耸的弧形切面不正如劈波斩浪的船头。高古轩画廊工作人员亚当(Adam Cohen)告诉99艺术网记者,理查德.塞拉的所有巨型钢板雕塑都是在德国的一个造船厂锻造的,光是作品的运费就花了2百万美金。2年前也是在这个展区展出的一件类似作品被拉丁美州的一个收藏家买走,当时出价在千万美金以上。那件作品用了16块钢板组合起来,而现在展出的作品仅用了6块钢板却达到了同等效果。时隔两年,像这样一件理查德.塞拉的作品估价可想又上升不少。
“NJ-1”, 4.2m x15.7m x7.5m, 2015
作品内部
这件作品除了宏大之处还有精巧和深藏玄机之处。倾斜的巨大弧形身体之所以可以独立站立是因为经过精细的数学计算,钢板的另一端的上部弧线有轻微地向反方向倾斜,才使重力达到一个平衡。从两个弧面的间隙口进入,饶过钢身,发现进入一个从下至上变窄的空间,仰头望去,一束细长的光亮空间处于眼球的上方。理查德.塞拉再一次在空间上玩变化,将你带入一个令人窒息的阴冷的空间。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与其他几组作品不同,这件雕塑的钢材作了特殊的氧化处理,使它的表面呈现一种饱满的橙黄色调。亚当还告诉告诉99艺术网记者,随着时间的流逝,颜色会逐渐褪去,慢慢变成棕色,如果是放在室内,这个过程需要20年,若放在室外,时间则缩短至8年,理查德.塞拉在这件作品中也呈现了“时间”这词。
理查德.塞拉
理查德.塞拉1938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从70年代开始用钢材做雕塑到至今成独树一帜,他的创作从未间断过,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作品几乎被世界上各个著名的博物馆和重要的艺术展展出过。比如7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的个展, 84年在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 Paris)的展览,86年在纽约当代美术馆(MOMA, NY)的展出, 90年在瑞士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 Zürich)的展览。2005年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更是邀请他为博物馆创作了8件大型雕塑作品,做永久收藏。而像巴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重要艺术展,理查德.塞拉更是常客,连续四年参展,这与他独树一帜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造诣是分不开的。
理查德.塞拉作品
他用钢板做雕塑艺术其实还离不开他过往的经历。他的父亲是一位在旧金山船坞厂的管道工,他从小从父亲那耳闻目染钢板这类材料,而他青年时期又曾在钢铁铸造厂打工支撑他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从此和这个材料结下不解之缘。1964年他从耶鲁大学艺术和建筑学院毕业,同时期从这里出来的美国艺术家还包括后来成名的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和 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这一段艺术学习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极简著称,喜欢将钢板弯曲,组合,颠覆我们原有对这种材料的印象,通常每一块钢板都可以独立支撑站立,这与对材料的受重和结构研究是离不开的。
在大量使用钢板做雕塑前,他早期曾用橡胶和玻璃纤维这类非常规材料做雕塑,直到1968年开始使用铅这种材料,才对他的艺术创作起了转折性的作用。
Right Angle Prop(1969)/ Lead Antimony (材料:铅)
Belts (1966-1967) Vulcanized Rubber and neon
70年代起他开始在户外公共区域制作大型艺术雕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个时候他开始使用一种耐腐蚀的叫“corten”钢铁材料, 这种材料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从而在钢铁表面生成保护层,看着犹如被覆盖了一层铁锈。刚开始的时候他的作品并没有那么曲线夸张,多为单个长条形结构,或略微弯曲的弧度造型。比如 1981年的“Tilted Arc”和1992年的“Intersection” 系列。
Intersection II (1992-1993)
Tilted Arc(倾斜之弧)(1981)
而1981年受”美国联邦总务局委托所创作的“Tilted Arc(倾斜之弧)”在当时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的纽约联邦广场的Tilted Arc(倾斜之弧)
在1981年,塞拉的“Tilted Arc(倾斜之弧)”放置在了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的纽约联邦广场(Federal Plaza)上,长120尺,高12尺由2.5英寸厚的钢板打造的的巨型雕塑,这件雕塑受美国联邦总务局委托,为其所设计制作的雕塑。这片区域大多数为政府办公部门,人们经过这一广场不是来上班就是来出庭。而多年以来这件作品都极具争议性,很多人认为这件作品不仅占用了广场的公共用地,也阻碍了行人的通行,更是有些人觉得这件作品影响美观很碍眼。后来这件事情闹上了法庭,有超过100位来自艺术界的专家倾向于保留这件杰作,塞拉本人坚决不同意移动作品,他说道:“这件作品是专门为这一地点所创作的,如果变更了这件作品的地点就等于是毁了它。”在塞拉看来,雕塑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不容改变的。而遗憾的是,塞拉在经过四年的诉讼之后败诉,1895年政府决定对该作品予以拆除。在1989年的3月15日,这件作品由工人切割成了数片,后来就一直放在了仓库里。
1989年拆卸“Tilted Arc(倾斜之弧)”留下的伤疤
在理查德.塞拉大量的作品中,其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他的扭曲的椭圆系列(”Torqued Ellipse" )。受罗马四喷泉圣卡洛教堂(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上升曲面的建筑结构启发,他从1996年创作了一系列的弧形钢板雕塑。最先的时候只用一块巨大的钢板构成一个扭曲椭圆形状,环形上升的曲面时而往里倾斜时而向外倾倒,以达到重力的平衡。在随后的创作中,他又增加了钢板的数量,做了组合尝试。在创作这系列的作品过程中,艺术家先用木头做好模型,然后在与工程师们商量如何让钢板独立站立后,再在德国造船厂锻造完成。在正式制作作品前做比例模型是他创作的一个基本惯例,他偏爱用可塑性强的铝板或木材作比例模型,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直到满意后才进入最终材料的锻造阶段。
Torqued Ellipse IV (1998)
Double Torqued Ellipse II (1998)
在理查德塞拉的巨大雕塑面前,观众往往显得异常渺小,非常震撼。按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话说,“观众成为这件作品的一部分,他们在作品中游走的过程中体验着不同视角,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期许,记忆,时间,走动,观看,这和欣赏一副画作是完全不同的。”这和他在谈到《第七雕塑》的时候所持的观点是一致的。塞拉认为“作品有意义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观者在作品中时的体会。而在作品之外远观时则具有另一种意义。而如果这些对你都没有触动的话,那么这件作品就是没有意义的。”
观者在理查德.塞拉作品前
2005年,位于西班牙的著名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更是为他举办了一个特别大的个展“A Matter of Time”, 这里面有他专为此次展览制作的新的雕塑,也有收录他最为出名的巨幅雕塑-“Snake”, 由三块弯曲的长条钢板并列排至而成。最后展览结束,所有八件大型雕塑都被古根汉姆博物馆永久收藏。
“A Matter of Time”,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2005
除此之外,理查德.塞拉的雕塑也多次参与地景艺术。比如1999至2001为新西兰奥克兰北部Gibbs Farm创作的Te Tuhirangi Contour, 和2014年在卡塔尔“ Ras Brouq nature” 自然保护区创作的“East-West/West-East”等, 都是令人美到窒息的作品。
Te Tuhirangi Contour (999-2001)New Zealand
“East-West/West-East” (2010) Qatar
来源:99艺术网驻纽约记者 作者:杭亚
tt.深度头条▕ yg.本周展览预告▕ ts.特色栏目▕ sc.收藏有门道
2.图集丨2016艺术北京的那些“红点”作品
市场部 010-51374005-852 艺术家 010-51374003-860
拍卖部 010-51374001-815 展览部 010-513740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