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年第10期目录
中国新经济的逻辑、综合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钞小静,薛志欣,王宸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3-23
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绩效与提升路径 梁红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24-45
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测度 徐晔,赵金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46-64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 郭海红,刘新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65-84
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测算与嵌入特征分析 何雅兴,罗胜,谢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85-106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效测度 王修华,刘锦华,赵亚雄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107-127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 吕延方,方若楠,王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128-147
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贝叶斯估计及其应用研究 韩晓祎,蔡争争,朱艳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148-166
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的识别及应用 陈永伟,张策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社 2021,(10):167-
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专论
1、中国新经济的逻辑、综合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Chao Xiaojing, Xue Zhixin, Wang Chenwei
2021,(10):3-23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各省份出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各省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省份发生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新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且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七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除华中、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还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研究创新:基于全局与局域视角对中国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刻画了中国新经济的动态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价值:拓展了中国新经济的定量研究,为加快发展新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2、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绩效与提升路径
Yue Haijun
2021,(10):24-45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测度分析2004~2018年两业融合水平及其演化特征,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的绩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初期即实现了由初步融合向基本融合的阶段跃进,但深化进程缓慢,目前还未实现良好融合。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两业融合水平领先,中部与东北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水平无明显差异。在两业融合系统中,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地区契约环境可以增强物流业对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制造业信息化密度越高,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越突出;不论制造业契约密度高低,地区契约环境的调节作用都存在且无明显差异。研究创新:从地区和行业层面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比较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综合考虑地区环境与行业特征,构建“地区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密度”“地区契约环境—制造业契约密度”分析框架探究两业融合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3、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测度
Xu Ye, Zhao Jinfeng
2021,(10):46-64
研究目标:测度2009~2018年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探索全国八大经济区各省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方法:首先基于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测度系统综合指数,其次构建耦合度模型测度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最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考察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和分布动态。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创新要素配置系统发展持续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数据创新要素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增长率最高,是最具潜力的创新要素;中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研究创新:首次测度了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研究其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价值:全面客观掌握我国各区域各省份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匹配现状,为推动创新能力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4、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
Guo Haihong, Liu Xinmin
2021,(10):65-84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5、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测算与嵌入特征分析
He Yaxing, Luo Sheng, Xie Chi
2021,(10):85-106
研究目标:测算与分析我国各区域参与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加值利得与嵌入特征,透析我国区域和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区域嵌入国际的投入产出表的双重价值链统一测算框架,直观测算了各区域参与双重价值链分工带来的增加值。研究发现:随着不同分工路径中全球价值链分工比例的增大,区域视角下的“东向聚集”特征越发明显。部门视角下,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越加复杂化的价值链分工增加值贡献越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参与双重分工带来的增加值大于初级产品部门,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相反。金融危机前后,制造业部门和西部地区参与双重分工受到的影响最大。研究创新:将境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纳入统一的增加值测算框架,并从中剥离出单一价值链分工和双重分工。从多维视角全面分析了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嵌入特征。研究价值:对我国再次布局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效测度
Wang Xiuhua, Liu Jinhua, Zhao Yaxiong
2021,(10):107-127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7、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
Lv Yanfang, Fang Ruonan, Wang Dong
2021,(10):128-147
研究目标:深入剖析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迁架构和显著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产品异质性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别从以整体结构考察的整体层面、以社团变迁架构考察的中观层面和以节点重要性考察的个体层面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存在贸易集聚效应和“小世界”高度聚类特征,数字服务最终品出口网络的发展侧重体现在贸易深度维度,数字服务中间品出口网络则在广度和深度维度均有所增加;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可以划分为分别以美国、英国为中心经济体的亚太、欧洲两个贸易群,且存在“全球化—区域化—全球化”的社团变迁趋势;美国和英国处于该网络的“绝对中心枢纽”地位,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有重要的掌控力,与美、英相比,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尚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逐步攀升趋势明显;传统引力模型的显著影响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能够解释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连通性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构建数字服务贸易量化评估框架,从多维层面综合评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格局。研究价值: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
8、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贝叶斯估计及其应用研究
Han Xiaoyi, Cai Zhengzheng, hu Yanli
2021,(10):148-166
研究目标:克服传统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中常数空间滞后项系数假设的局限性,允许由于个体异质性所导致的非对称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提出一类新的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假定空间、时间和时空滞后项的系数随个体特征相对于未知门槛值的大小而变,并设计了相应的贝叶斯估计方法。研究发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在小样本下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和稳健性。进一步运用模型对我国地级市城投债的非对称空间互动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其较强的适用性。研究创新:提出了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相应的贝叶斯估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估计方法的小样本表现。研究价值:新模型可以为经济、金融和环境等领域研究非对称空间效应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9、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的识别及应用
Chen Yongwe, Zhang Ce
2021,(10):167-
研究目标:构建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的识别方法及其理论性质。研究方法:基于逻辑斯蒂函数描述结构渐变,构建拉格朗日乘子统计量检验模型中的结构渐变效应。研究发现:拉格朗日乘子统计量具有标准的卡方分布和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所提出的结构渐变识别方法还可以扩展识别结构突变这一极端情形;将新建方法应用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与幸福的关系识别,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结构渐变特征。研究创新:构建了更具适用性的面板排序模型结构渐变效应识别方法,并提高了现有方法的识别功效。研究价值:拓展了排序模型结构变化的检验与识别理论,对于主观评价类问题的结构识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