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必存|名师公开课,你还不来听?(一)

2016-05-24 杨小花 考新闻
想听名校名师讲课,却苦于无机会旁听。我们搜集了人大、中传、中大几大高校的精品网络课程,让你足不出户也能听大师讲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记者的基本功——采访与写作

授课人

张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主要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采访写作专题》、《名记者研究》、《传播学》等课程。(张征老师即将退休,就算是人大的同学也不一定有机会亲身感受张征老师的指导了。)

课程简介课程围绕新闻记者的两项基本功——采访与写作进行讲授,让学生形成记者编辑的核心素质——发现新闻的能力,体验做一名职业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准则,掌握职业记者必备的两项基础业务操作技能——新闻采访和报道文体的写作,达到“了解新闻事业、树立新闻理想、掌握新闻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采写理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讲:如何发现新闻1.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2.新闻事实的特征与分类3.新闻发现的意义4.新闻发现标准的演变5.新闻发现的任务:发现真相、发现价值、发现素材6.新闻发现能力的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对社会的充分了解;善于积累和比较;职业精神
第二讲:采访的任务与环节1. 采访的四种基本方式2. 采访的基本任务3. 采访中的七个环节
第三讲:访问的原则和技巧采访活动的性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特征、建立融洽的访问气氛的原则和方法、记者提问的规律和方法。
第四讲:消息写作的理念和方法(上)1. 新闻报道文体的基本分类2. 新闻报道文体的四点要求3. 采访消息的基本环节4. 消息问题的写作理念和写作要领5. 导语写作训练
第五讲:消息写作的理念和方法(下)
第六讲:通讯的采访与写作1. 通讯文体的特征2. 通讯文体的种类3. 通讯的采访4. 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主题/素材/结构/表达)5. 人物报道的发展历程6. 怎样找到悟性事实?
评价
张征老师的这门课很受欢迎,把新闻采写讲得透彻又实用。张征老师强大的气场让人很自觉地就认真地听课、做练习。采访与写作是基本功,想要掌握得扎实,听这门课准没错。

征妈语录
发现新闻的能力,是新闻系的学生被业界认为最缺乏的地方。大家文笔都不错,但是就是看不出什么是新闻。
提问,不是朗诵,一定是询问,一定是谈话。
一个事实是相当复杂的,有多侧面、多层面(浅层事实/深层事实)、多向度。采访前,要先想好自己要报道什么。
我们在用嘴来问问题的时候,眼睛一刻也不能闲着,这时候你要很详细地来观察对方。因为你通过你的观察来看看,他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你就要知道这个问题里藏着哪些东西,你该追问哪一个问题,要靠记者的眼睛来看。
好的新闻稿件都是深入浅出,保证普通大众看得懂。差的稿子就是浅入深出。怎么才能‘浅出’呢?拿事例说话。
采访最怕的就是冷场,嘴千万不要歇着。


课程链接:http://dwz.cn/3qC8ao


点击二维码直接进入课程页面


二中山大学:深度报道

授课人主讲人:张志安,传播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等。
课程简介为什么我们总是离事实很近、离真相很远?动态消息和深度报道之间有何差异?深度报道独特的报道理念和实践策略有哪些?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教授主讲的《深度报道》公开课,将从五个方面回答这些问题:深度报道的内涵与追求、深度报道的消息源、深度报道的采访突破、深度报道的写作策略、特稿采写。
第一讲:深度报道的内涵与追求新闻报道的层次和逻辑、何谓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对真相的追求、深度报道的操作路径、深度报道的独立文体。“时空搅拌机”理论。
第二讲:深度报道的消息源对消息源的关系管理方式消息源的分类及可信度评估消息源运用的基本规范匿名消息源使用规范及伦理要求获取消息源的主要途径
第三讲:深度报道的采访突破深度报道的采访类型深度报道常规的阻碍因素深度报道采访突破的主要策略调查性报道的主要特征及突破策略
第四讲:深度报道的写作策略深度报道讲故事的理念、如何进行有故事意识的采访、深度报道的主题和结构、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与写作技巧
第五讲:特稿采写特稿的定义和内涵、特稿的主要特点、特稿的题材类型、特稿的写作技巧
评价
深度报道是新闻业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张志安老师的《深度报道》公开课,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案例翔实。从讲课内容、主题的引入,到论证都引用了丰富的案例。比如讲深度报道的关系管理方式,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以及《华尔街日报》的“中间人”方法。


课程链接:http://dwz.cn/3qC5yg


点击二维码直接进入课程页面


中国传媒大学:走进电视编辑

授课人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教授,博士。主要开设课程: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编导、节目形态研究、新媒体编辑。出版教材有《电视画面编辑》等。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网络视频传播、媒介融合、新闻与传播教育。
课程简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和视频制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尝试用影像记录生活。在电视编辑中,怎样的叙事安排、段落衔接能够形成视听冲击,做到表意明确又富有感染力?本课程将带你走进电视编辑的世界,探索视频制作的秘密,结合经典案例,介绍影像语言的现代思维、创作理念和基本语法,在电视编辑的课堂感受影像结构的力量。
第一讲:认识电视编辑第二讲:视觉造句的方法第三讲:镜头长短的取舍第四讲:起承转合的技巧第五讲:讲好新闻故事

评价
王晓红老师的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看、耐听”。晓红老师的高颜值、好气质加上丰富的资料、实用的知识点,使得这门课很受欢迎。最多的评论就是——“中传不愧是中传”……人家的课堂是酱婶儿的:

晓红老师语录
电视新闻的每个画面,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有信息量的,换言之,就是能够帮助观众理解你所报道的事物。在如今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我们不缺乏信源,缺乏的是对信源的梳理整合及深化解读。
我特别喜欢一个词,就是‘国计民生’。从国计的角度来考察民生,从民生的角度来观察国计。
今天是放大新闻编辑文化的时代。


课程链接:http://dwz.cn/3qCdhh


点击二维码直接进入课程页面


四中国传媒大学:理解人类传播

授课人胡正荣,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研究(包括媒介发展战略、媒介制度、媒介管理等)、传播政治经济学、新媒介等。讲授课程有“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媒介研究”等。
课程简介

介绍传播学学科概况、学科创立的历史背景、早期人物及后续发展。讲解信息、符号、讯息三个核心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各种传播模式来讲解传播过程,涵盖线性、控制论、系统和网络化四类模式。




评价
传播学基础课程,胡正荣老师讲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视频下面的评论都是这样的……可见这门课激发起了观众多么高涨的学术热情。


课程链接:http://dwz.cn/3qCiYo


点击二维码直接进入课程页面




听大师讲课都听些什么?
如果你学过了新闻传播的基础课程,还来听这些大师的公开课,应该关注哪些点呢? 
框架:即使是相同的课程,不同的老师讲授,也会有不同的框架。框架即思路。关注大师讲课的框架,会帮助你对这门课程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优秀的老师讲课,通常会“深入浅出”,就是张征老师说的“拿事例说话”。张征、张志安、王晓红、胡正荣老师的讲课方式,都引用了相当多的案例。他们是如何分析这些案例的,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能与什么知识点相结合?其实考试也无非就是这么个考法。 
观点: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学术上有所建树。他们通常对于这一学科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观点。采访写作的技巧、与被采访对象的相处、电视编辑的文化、人类传播的内涵演变……读书同样是这样,当你汲取了越来越多的观点,视野也就变得开阔了。在论述某一现象或者问题时,能够时不时引用一下,论述会更为深入。




本文由考新闻杨小花整理写作


经典文章

VR新闻|汶川地震|公关是否有原罪|魏则西|版权|舆论|霍金|SK-Ⅱ|“疫苗”报道|毒保姆


评论闹哪样

和颐酒店|清明祭扫|军旅


考研必背

施拉姆|供给侧改革|库利|VR(虚拟现实)|卡尔•霍夫兰|习大大网络思想


学习干货

从失意人大到如愿中传|从奥美到北大汇丰商学院|萌新“择校”必看


消息训练营

第一期|第一期点评|第二期|第二期点评


考新闻考新闻2017备战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