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骗子的说服性传播丨诈骗迭代

2016-09-04 陈大西 考新闻
准大学生“被骗死”案件,让人们悲愤之余会不由自主地打寒噤。精准诈骗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太日常化了,中国人的电话上哪个没有骗子信息?互联网时代,廉价的个人信息被各种技术手段滥用,你我就像赤身裸体地站在人群里。
一“撒网式”诈骗的传播技巧
大家应该都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上、公交车里的小报纸上,看到过“重金求子”的诈骗广告。如馅饼般从天而降的“美艳少妇”加上“高额酬金”, ”,相信是很多不安贫穷的男性毕生都在梦寐以求的“艳遇”。重金求子的广告格式都很工整,用词未必精准,但内容简练,重点突出——

就是这样看似荒谬的骗局,我们却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有人中招。2014年,四川省巴中市就有18名男子报案遭遇“重金求子”骗局,被骗金额最多的达38万元,少的也达5000元。18名男子年龄均在50岁至60岁之间,以农民、小本生意人居多,也有少数年轻男性,甚至大学生。

其实不只是重金求子,国人耳熟能详的“撒网式”骗局还有很多:有人冒充皇室公主,自称掌握着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遗留的“1750亿元资产”,但这笔资产被中央“冻结”着,希望有人投资助她用钱打通关系“解冻资产”,还承诺给投资人3倍的回报;或者就是一条简单直白的要求汇款的短信,却真的能骗到很多人。



有着时代痕迹和技术限制的“撒网式”骗局,这些防范意识较强的人觉得巨扯的骗术,它们的泛滥并非毫无根据,要知道骗子从来都不是蠢人。说服性传播,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在“撒网式”骗局的传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
说服性传播内容与受传者既有态度的关系

既有态度即人们在基础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就已有的立场和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受传者原来就具有接近于说服性传播内容的立场、观点,在接触传播内容后,受传者的态度容易产生同化效果,反之则容易产生对比效果。被重金求子之类的骗局中招的男性,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拮据却妄想着不劳而获,美女与钱财兼得,殊不知就是这点贪婪心理被骗子捏住了把柄。
2
说服性传播内容辅以过滤机制

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是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出的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者会以各种方式对其说服效果产生影响。“撒网式”骗局的组织者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补到一堆小鱼,而是广撒网而捞大鱼,他们没有必要花时间在那些聪明、理智的人身上,骗子也有受众定位,所以他们故意用一些low的策略,也许是在银行信息里加一些错别字,来过滤掉聪明、理智、警惕性高的人。最后,low的骗局捕到好骗的人,总有人会乖乖买单。
3
说服性传播内容与“只说一面”

“只说一面”即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观点集中,简洁明快,但易产生心里抵抗。“只说一面”对于本来就赞同此观点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有较强的说服效果。“两面都说”还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己的材料,有“公平感”。“撒网式”骗局中,“过滤”后的受传者只剩下本来就有此倾向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有较强的说服效果。
二 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行骗

如果说“撒网式”骗局还是骗术的low级别,那么经过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的武装,个人信息“裸奔”,并被分析、被利用之后,精准行骗就迭代了,诞生了电信网络诈骗这个不断升级的怪物。
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占人口总数的32%, 相当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到诈骗信息的“骚扰”。
作为新型高发网络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不断更新,利用技术手段,设计各种场景,研析人性弱点,且参与其中的犯罪分子是“非接触性”的,不仅与被骗人非接触,连犯罪分子之间往往也都是非接触的,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并呈现出“虚拟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特点。
这一次,骗子不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骗子了,他们怀揣着你我的大量隐私和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都是小case,还对每个人家庭成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就业单位了如指掌。他们可以像国际特工一样成为任何人,冒充各类人员从而营销诈骗场景,仿冒公检法就是最有震慑力的一招。
传播来源是影响说服性传播效果实现的最重要因素。有了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源的可信行效果提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兼具“公检法”名号的高知名度和警钟效果,精准行骗往往畅行无阻。
公号“复旦大数据”提供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三大诈骗类型造成的总损失金额合计超29.9亿元。其中,仿冒公检法诈骗金额庞大,占比23%。犯罪分子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账户异常、涉嫌洗钱犯罪等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等理由从而骗取钱财,用“违法”的说辞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从而降低防御洞察,成功概率很大,而且犯罪数额比较大,造成损失严重。 
三你未察觉的个人信息安全危机

《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他在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大数据”?这是个听起来与百姓生活有点儿远的词语。但实际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然将社会强行推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改变着政府、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同时,也悄然侵蚀着每一位公民方方面面的个人数据的信息安全边界。

在模拟和小数据时代,能够大量掌控公民个人数据的机构只能是持有公权力的政府机构。但现在,大数据作为“未来的新石油”,其价值正被各类机构和个人广泛开采。技术赋权的时代,任何一个拥有流量的企业和个人也能拥有海量数据,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政府机构。


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线下企业的数据保护方式失效了,只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就必须将自己的个人数据所有权转移给服务商。
网络极大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我们却没有想到,不管自己是否越狱,智能手机都能掌握你的秘密,与iCLOUD云服务紧密绑定的苹果iOS系统,会让用户的所有数据,包括图片、通讯录等都会以“备份”为名被上传到苹果的服务器,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泄密漏洞,用户的全部重要信息都面临泄露危险。重要如你的银行密码客户资料、隐秘如你的电子备忘录内容,心情记录,琐碎如你的购物历史广告浏览,你这个人,你的全部行为,都会被摊在阳光之下,毫无遮挡。 
更不易察觉的是,经过多重交易和各类第三方渠道的介入,个人数据的权利边界模糊、消失了。对于这样的场景,我们也都熟视无睹,或者无能为力,毕竟谁能拒绝一个灯红酒绿的美好的网络世界呢?
本文由考新闻陈大西整理
微博:考新闻的小窝微信公众号:kaopress微信个人号:kaopress14

投稿:kaopress@163.com

淘宝:考新闻(jm79.taobao.com)

扫码加考新闻主页君好友,主页君会拉你进考新闻2017备战群,研友在等着你。


择校

不是985也厉害的新闻院校【一】|不是985也厉害的新闻院校【二】|不是985也厉害的新闻院校【三】|萌新“择校”必看


经典文章

VR新闻|汶川地震|公关是否有原罪|魏则西|版权|舆论|霍金|SK-Ⅱ|“疫苗”报道|毒保姆|杨绛|一个轻生者的坠落|暗访|兰蔻|邓亚萍|赵薇|邢台|表情包|共产党广告|明星隐私|采访进化论|王宝强|限韩令|人工智能|郎平


考研必背

施拉姆|供给侧改革|库利|VR(虚拟现实)|卡尔•霍夫兰|习大大网络思想|10个新传名解你会几个?|议程设置|中国新闻史之最|学术专著|印象笔记|麦克卢汉


消息训练营

第四季第一期|第一期点评|第二期|第二期点评|第三期|第三期点评|第四期|第四期点评|第五期|第五期点评|第六期|第六期点评|第七期|第七期点评|第八期|第八期点评|第九期|第九期点评|第十期|第十期点评|第十一期|第十一期点评|第十二期|第十二期点评
|第十三期|第十三期点评|第十四期|2016第十四期点评


评论训练营

第四季第一期|第一期点评|第二期|第二期点评|第三期|第三期点评|第四期|第四期点评|第五期|第五期点评|第六期|第六期点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