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件竹编作品,他们心里有颗非遗的种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
为加强普陀区文教结合工作,促进辖区内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区文旅局整合区内优秀非遗资源,通过文教结合的方式,委托顾正红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在辖区内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让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自今年9月起,顾正红纪念馆委托“竹丝编”传承团队——佛肚轩,针对同济第二附属中学的初中生们开设“2020年普陀区非遗进校园——竹丝编教本拓展课程”。截至本学期课程结束,授课多达十余次,学生们独立完成竹编作品共计200余件。
这六件竹编展品见证了同学们在每一堂课上辛辛苦苦的编织过程。
从刚开始,运用挑二压二竹编技法编织双色人字纹图案,制作成一个简约实用的杯垫;再到运用挑一压一竹编技法编织立体小竹篮,实现从平面编织到立体编织的过渡;再到最后,运用花式十字纹编织创意竹编雪花,独立完成立体作品。
通过这一系列的竹编课程,让学生们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学会基础竹编手法、编织各类竹编艺术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力、创造力、动脑思辨等多维能力,更是加强了学生对竹编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在他们心中悄悄播下保护和传承的基因。
“非遗进校园”是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今后,区文旅局将继续发挥文化阵地的功能与职责,致力于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非遗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资料: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
编辑:陶钦忆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