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这张“码”如何“精打细算”助防疫?
疫情之下,上海的一张“码”——“随申码·场所”(后简称“场所码”),实现了疫情防控时期人员流动的精准到人、精准到时、精准到地点,而所需成本近0元。
零成本的“杠杆效应”却十足。截至3月18日,全市场所码已累积扫码超1亿次。在全市率先推行“场所码”的普陀区,扫码数量也突破了500万,日均扫码量近20万。
疫情防控压力重重袭来之际,场所码的 “精打细算”是如何实现的?
“随申码·场所”
一“码”当先:快速推进,省心省力
3月初,普陀区一“码”当前,在全市率先铺开了“场所码”的推进工作。从3月2日,以区内长征镇为试点推广场所码,到3月7日区政府办公室发文正式通知全区铺开,3月8日,全区32个菜(市)场,35个大型商场、卖场,26处科技载体,实现了“场所码”全覆盖。“场所码”的推进速度在普陀只有一个字——“快”!
何以这么快?长征镇相关负责人在3月2日接待区大数据中心的相关调研时,和中心主任吴双励一拍即合:“这种低成本、高效率,还能将数据精准留下来的操作,不仅可以精准防疫还便于区域管理。”
原来,“场所码”在原上海市“随申码”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数据的录入和抓取。“市民通过微信、支付宝或随申办的APP进行扫一扫,即可实现亮码、实时打卡的一体化功能。”吴双励告诉记者,比起随申码通过亮码展示健康状态,场所码实现了“健康状态+登记”的二合一。
“对于疫情防控而言,实时记录了各个场所人员进出信息,当需要流调时,这些信息则可以随时调取出来,很好地补充了门岗人工记录存在的信息误差。”吴双励说,在长征镇试点铺开的第二天,其他各个街镇都“闻风而动”,“他们主动联系了我们,问能不能派相关工作人员来指导场所码推进。”
普陀区“场所码”推进答疑群
3月7日,区政府办公室正式发布全区推进“场所码”,以“条线归口管理、属地托底实施”的原则开始全力铺开。再次刷新了一个“快”字。
“当天晚上八点半,区商务委就拉了个视频会议,详细和我们说明怎么申请场所码、布置的细则等等。”上海永昌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健回忆说,8号一大早,公司旗下的14个菜市场门岗就全部贴上了场所码。“合阳市场有两个门进出,我们都贴上了,现在场所码就成了我们菜市场的‘新门神’,有门必贴。”黄健笑言,一开始老百姓还是习惯提前准备好绿码,慢慢地就习惯扫码了。
“扫码更方便!”习惯到泰山盛怡菜场卖场的张阿姨告诉记者:“我以前要点好几步才跳出来随申码,有时候几天不用,再亮码还需要人脸识别,年纪大了真的记不住步骤,现在我只需要打开微信,点击扫一扫就自己跳出来了,对我们老年人而言真的是方便太多了。” 据介绍,自3月8日,泰山盛怡菜场菜场首次推进“场所码”以来,扫码量持续上升,从首日的几百人次到3月13日,已达到单日2091人次。
不仅如此,“场所码”对楼宇园区而言,还意味着零成本的“防疫神器”。“一台‘防疫一体机’的采购、安装少说也要一万元,它可以实现验码、登记、测温一次性操作,通行速度快,对人流量较大的医院、商超而言十分适用,但对于一些人流量不会大体量集聚、运作成本有限的楼宇、园区、孵化器甚至是企业而言,‘场所码’接近零成本,也可以实现动态的信息记录监测。”吴双励介绍说。
地处真南路上的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在使用“场所码”之前,一直是通过自己研发的小程序进行预约登记,再结合门岗人工查随申码、测温的形式做防疫管理。“按照区科委老师制作的申请电子手册,我在一网通办的PC端进行申请,通过审核后,再打印出来贴在门岗就可以了,操作简单不说,无需采购新设备,几乎零成本就实现了智慧管理、精准防疫。”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园区入口布置了“场所码”
不仅管理方受益,园区的企业员工、访客也都给出了好评。“疫情防控有需要,之前访客来要手工填不少信息,身份证号、电话号等等,很多人不乐意的,尤其是身份证号这类隐私。”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场所码”之后,不仅满足了防疫要求,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保护了个人隐私。
“场所码”看似一个“码”,它的智慧基因其实来源于背后的数据。“码”之“表”、“数”之“里”,关联尽用,才有防疫的智慧精准力。
“市大数据中心每日凌晨1点给我们下发前一日的普陀数据,我们再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甄别出异常的情况,再分发给区内相关的委办局做跟踪处理,形成一个数据分析处理的闭环。”吴双励介绍说,此轮疫情以来,区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启了日夜颠倒的工作模式,确保区内的“码数”可以“日结日清”。
区商务委主任李刚十分看重这些“数据”。作为全区保供稳价的“大管家”,“场所码”给商务委的工作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支撑。“全区67个重点商贸点位的扫码数据一目了然,除了筛查、溯源异常码,对我们而言,还可以监测人流。”李刚告诉记者,通过每日实时人流的监测,可以及时地掌握市场动态。
当一向平稳的市场人流量出现激增,就有可能出现抢购物资的风险。“‘场所码’的后台数据可以帮我们实时掌握市场动态,一旦异常我们需及时介入,保供应、稳价格,守住民生基本盘。”李刚告诉记者,为了更加实时精准地监测市场,区商务委已于上周日和区大数据中心协同联动,正在加快开放每小时查询、监测人流量的数据接口。
对沿街商铺而言,“场所码”也意味着“过滤风险”的一道“电子围栏”,位于桃浦镇新金环集团的一处沿街商铺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开始对张贴‘场所码’是抵触的,但在集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发现操作也很简便,并且我这里小本经营也没装监控,流调起来有‘场所码’我自己也安心。”
“码数”自带精细化管理的“智慧基因”。在普陀,延续了这份“精打细算”,在落地使用上,因时因地制宜。
天地软件创业园在普陀区内有多处孵化载体,在场所码的申请上,采取了“一码多场所”的方式:使用一个企业主体去申请,同一个码做了更加精细的划分——在“码”上对每一个不同门牌号的孵化载体进行了区分标识。
对载体分散的天地软件创业园而言,“区分标识”实现了各个载体的进出人员实时、实地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同一个码”实现了园区统一管理的数据集中。
记者在天地软件创业园了解到,没用场所码之前,园区下辖的各处楼宇、载体各管各做。“每天我在企业服务群里,和各企业对接人收集当天来上班的人员情况,收集齐了再汇总电子表格交给园区。”园区的一处点位楼长介绍说:“200多家的企业数量多、统计工作量大不说,有时候企业漏报的,我们也追踪不了。”
扫码入园
在使用场所码之后,楼长的每日统计工作减轻了,对园区管理方而言,进出人员的管理能效也提升了。“没使用场所码之前,每天大概11点半左右收齐各处载体的表格,现在每天大概10点左右就可以收齐全部数据了,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并且数据分地点罗列,一目了然,当有流调需要时,我们也马上可以进行追溯。”园区招商部经理荀瀛恺告诉记者,人力成本降低了,但管理的工作成效却提升了。
“不仅如此,‘场所码’的背后数据在公共楼宇、园区的管理上,还有着提升区域营商环境的潜在作用。”吴双励介绍说,相较于社区对居民信息的管理程度,楼宇园区的物业很多元,对楼(园)内人、房、企的信息掌握和管理程度仍有欠缺。“日前,我们也在加快和市大数据中心的对接,希望可以持续发挥‘场所码’的作用,将数据留下来,也常态化地用起来,助力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的管理运营。”
一张“码”,从上海“精细”到普陀,从普陀“精细”到商超、市场、楼宇、园区,再“精细”到个人,“绣花”工夫里的“精打细算”,“打”的是病毒的隐匿扩散,“算”的是人民的福祉安康。
记者:丁婉星
编辑:叶嘉诚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