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这个房龄近30年老小区,是如何入围首批上海市绿色社区的?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自“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如何打造“绿色社区”成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议题。
对一个地处城郊结合区域、房龄老旧、老龄化占比还异常高的典型“老小区”而言,是如何“嫁接”上最新的绿色低碳理念,还从全市2637家绿色社区达标单位里,“优中选优”、脱颖而出,入围了首批市级绿色社区创建示范单位的呢?
普陀区桃浦镇的樱花苑居民区“穿红着绿”,在社区生活里“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红情绿意”。
樱花苑居民区
1995年竣工的樱花苑,在设计之初,开发商仅按照5%的比例规划了停车位,也就是说,只有50个标准车位。“2016年时,小区的业主车辆就已经达到了150辆,溢出率200%。”樱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廷海回忆说,停车之痛“逼”得居民乱停车,毁绿停车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停车之殇”不仅破坏了绿化带,早晚高峰时小区里交通异常拥堵、汽车尾气的“扎堆式”排放,也深深困扰着居民。为此,樱花苑党总支以改促“绿”,在综合改造的过程里融入了绿色理念。
小区空间有限,要挪车位,只能减绿化带。如何能两全?“一手扩停车位、一手保绿化”是樱花苑巧解难题的思路:减少了2%的平面绿化面积,将停车位扩容到224个,扩容了三倍多;但通过向立体空间拓展绿化带的思路,实现了“还绿”。“利用立体空间,层层铺开樱花树、桂花树、红叶石楠球等多种树木,打造了立体的绿化带。”袁廷海说。
“原先,我是不同意的,不愿意放弃绿化给车位,但是居委会的效果图一出来,大家都同意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现在停车不拥堵了,不用闻着汽车尾气闹心了,花花草草的绿化带还有点立体3D效果,我们小区里拍拍照老灵的。”
小区绿化带
不仅如此,在雨污水管道的改造过程中也融入了绿色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的住房功能设计上,阳台上只有一根雨水管,没有污水管。“但是随着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开始将洗衣机放在了阳台上,原本仅用来排雨水的雨水管就自然变成了居民们接洗衣机排水的污水管。”袁廷海介绍说,这样的雨污水混流,一股脑儿都排进了周边的新槎浦河,对河道治理也带来了隐忧。
2019年,小区综合改造时在阳台增设了污水管,实现了雨污水分流。还增设了5个雨水收集器的点位,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以供给小区绿化植被浇灌、垃圾房冲洗,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寻访樱花苑的住户,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年纪越大、住得越久的住户,对小区的绿色生活幸福感越深。
居民唐先生从小区落成之日起就一直住在这里。他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小区里“长”出的一栋“红房子”。
“以前,我们居民的公共活动中心又小又破,现在的红房子,又新又好,我们党员活动在这里,还有医生每周上门来坐诊看病。”唐先生说,多亏了小区的综合改造,让居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越变越好。
记者了解到,这栋“红房子”就是如今樱花苑的党群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几年前,这里还是个废弃的水泵站。据介绍,水泵站落成于上个世纪。“当时是为了方便周围农田的灌溉。后来就废弃了,一直在小区的一角无人问津。”袁廷海说:“我们一直苦于居民活动室太小,就想到了这里。”经过镇党委、镇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讨论,决定将泵房和小区原有活动室中心合并,打造全新樱花苑党群服务站。
改造前后对比(上图:改造前 下图:改造后)
“这里原先我们不要来的,蚊虫多,脏乱差。现在好了,我们这些老党员可以聚集在这里,经常开展活动和组织生活学习会,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了。以前居民老觉得和党员有距离,现在大家共处一室,就像朋友一样倾诉心声,特别暖心。”党员王阿姨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在这个特别的“红房子”里,还以党建共建为抓手,樱花苑党总支和桃浦医联体一起,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健康小屋”。“我们小区的老年人占比达到了42%,他们不会使用互联网预约挂号,深受看病难的困扰。”袁廷海告诉记者,健康小屋设立了之后,医生每周五都会来坐诊,为居民看诊,还有慢性病代购代送药的志愿服务。
党群服务站内景
“折腾去医院一趟,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小病变大病,我们老年人吃不消的。”唐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了,心里暖暖的。
“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言及之处,描绘的是春色盎然的一番盛意,用在如今早樱待放的樱花苑,“红情绿意入桃浦”,更有一番新胜意。
记者:丁婉星
编辑:吴兴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