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暖心守沪 | 一日三餐要吃得饱、吃得好!普陀这位方舱“伙头”全力做好供餐保障

上海普陀 2022-05-08


4月5日深夜,有着10年党龄的区残联干部魏峰,接到区委组织部支援指令后,连夜打包行李,匆匆告别妻子和16个月大的女儿,来到新曹杨方舱报到,分配到后勤保障组成了餐食保障负责人。自此,舱内病患、管理团队、第三方保障团队及部分医护人员的一日三餐,都要靠他来组织保障,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伙头”。



足量供应、保证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承担“伙头”责任,魏峰深感责任重大,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目标在平时不难达到,但是处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却着实不容易,挑战一个一个接踵而至。


转运餐食中


4月8日开舱,如何足量供应,保证餐食安全成为摆在魏峰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当时,社会面管控严格,不少企业生产和运力跟不上,加上区内大型餐食保供企业资源少,最大供应能力在300份左右的企业根本不能满足方舱餐食需求,况且还要保障餐食安全。当务之急,魏峰立即和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联系,通过多方沟通协调,终于在青浦区找到符合要求的企业,很快,方舱的三餐接收、转运、投送工作运转了起来。



2300、1小时,数字背后是刻苦的钻研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魏峰就发现,在每顿餐食都需要预订的情况下,如何了解方舱病患的实时数据,确定餐食份数也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开舱初期,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进舱,人数上一时难以确定,而且由于夜间进舱居多,导致第二天订餐数很难精确。“多了浪费粮食,少了饿着患者,感觉自己每天订餐就是在‘豪赌’。”魏峰苦笑着说,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正常餐食,往往管理团队和保障团队的用餐都排在最后,吃冷饭、几个人分吃一份餐饭的情况都有发生。


餐食转运车


为此,魏峰和团队一起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为餐食保障提速提质。在与医护团队有效对接后,他们在舱内建立了数据通报机制,实时更新在床人数。为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魏峰自学研究了医护管理系统,编制出订餐表格,对实时人数、订餐数和个性化需求有效掌握,预订工作终于平稳开展,其中单日最大订餐量一度突破2300人大关。


针对院感工作要求的餐食无接触转运问题,此前没有任何经验的魏峰,主动边向医生学习边自己摸索,设计并绘制了转运流程图。并和保障团队先后建立了转运站、缓冲区等点位,安排专车专人配送,做好防护、消杀和防雨等保护措施。餐食转运从初期用时1小时30分,现在已缩短到1小时以内。



提供专人专餐,为“吃得好”绞尽脑汁


“舱内患者的餐食要求也多样,这里有吃素的,有肠胃不好只能喝粥的,还有一些儿童等特殊人群都有不同的饮食要求。”魏峰说,订餐时,这些都要考虑其中。为此,魏峰他们为回族和维吾尔族同胞,糖尿病患者和胆囊疾病患者,素食者和老龄肠胃弱的患者提供专人专餐,满足个性需求,保障他们安心养病。针对舱内15个0-3岁的婴幼儿,魏峰也千方百计筹集到80份辅食和部分米饼、果泥,打包转送到婴幼儿家长手里。


改善后的方舱伙食


在方舱当了将近一个月“伙头”的魏峰,为“吃得好”可谓绞尽脑汁。期间,他们先后更换了5家保供企业,不断改善患者的餐品质量。目前,新曹杨方舱可以保证早餐配有牛奶(豆浆)、鸡蛋、酱菜、水果,所有正餐配有酸奶、点心、水果,赢得了舱内患者的认可。“我们还有患者因为伙食好不愿出舱的。”魏峰笑着说。


特殊人群的定制餐食


工作期间,魏峰也会因为牵挂家中父母、妻子和女儿的生活,心里有些波动。但是看到舱内患者在社交平台上对伙食的肯定;看到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治病患;看到父母照顾患病孩子、子女照顾患病父母直接入舱,老人相互搀扶入舱等各种温情场景,魏峰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感到压力和辛苦,但能让患者规律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就是我工作的价值。”


记者:张琼

编辑:吴兴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防范区:市民持超市购物卡分批购物

 普陀常态化核酸采样点陆续启用

 普陀这个方舱谱写同心战疫的暖心故事

 普陀区文旅人为疫情防控注入靠谱力量

 艰难时期小微企业融资攻略等你来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